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英美文学— 范文

关于文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中国经验·现实维度·反思视角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此文是一篇文学论文范文,关于文学论文范文例文,与中国经验·现实维度·反思视角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适合不知如何写文学及小说及类型方面的英美文学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文学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则是落实一种“复线历史观”的结果.杜赞奇说:“过去不仅直线式地向前传递,其意义也会散失在时空之中.而复线的概念强调历史叙述结构和语言在传递过去的同时,也根据当前的需要来利用散失的历史,以揭示现在是如何决定过去的.与此同时,通过考察利用过程本身,复线的历史使我们能够恢复利用性的话语之外的历史性”.事实上,我们“重返八十年代”,挖掘“八十年代”散失掉的“意义”,就是在“超越或反省历史目的论”的同时“拯救”了“文学理论的政治维度”.

三、后革命的视域

我们正处在一个后革命的时代,其中一个重要的表征,革命及其历史几乎成为任意谈说的对象,但却很少再有为之辩护的声音了.所以,当戏仿和消费革命成为一种时尚时,我们的当代中国文学如何重建一种想象未的能力,无疑就成为了文学理论界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之一.后革命这一视域,就是从考察我们这个时代如何叙述与消费革命话语的角度,描述与反省革命与启蒙的宏大话语消解后的叙事困境的.那么什么是后革命呢如果对此进行一番追溯的话,1990年代初李泽厚与刘再复等人有关“告别革命”的谈话,似乎承担了一个引路的角色.大约十年之后,始有美国学者德里克之《后革命氛围》中译本出版,而到了2001年 的时候,韩少功将自己写给南帆、汪晖、李锐等人的信件命名为“后革命中国书信一束”发表在《上海文学》上.美国学者德里克所谓的“后革命”所针对的是全球范围内左翼革命及民族解放叙事遭遇挫折的情形,他试图用这个概念取代“后殖民”在历史分期上的含混,这里“后革命”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革命之后,二是反思革命,而韩少功对所谓“后革命中国”虽没有明确界定,但从其谈论的内容不难看出,一方面指的是国家意识形态自1980年代摆脱革命话语的束缚逐步向市场经济时代迈进的过程,另一方面指社会思想领域出现的反思和告革命的话语方式,这实际上是与德里克看法一致的,并且更多了一层针对性.“后革命”的概念大约由此不胫而走,到2003年的时候,赵牧写了一篇《“反”革命的话语创造》,应该是在无形中受到这方面的影响,以致2005年的硕士答辩论文便以《后革命时代的革命书写》为题,描述了“我们这个时代革命历史如何被叙述”的情况.也就在这一年的年底,南帆出版了著名的《后革命的转折》一书,而陈晓明也写作《“后革命”阐释:理论与历史》一文,在进行理论梳理的同时,似乎还流露出为“后革命”概念争夺命名权的想法.

以后革命视角对革命历史及其叙事再解读已经成为一种主导模式.按照研究主题,我们不妨把这种视觉下的“中国革命与中国文学”研究分成如下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建立在对革命、文学及革命文学之间的复杂纠葛上的,着力于探讨中国革命内涵的界定、革命话语及其叙事的历史演变过程,尤其对于“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以及“样板戏”革命话语的表现形式如何在路径依赖的惯性下影响和左右了“后革命时代的革命书写”,给予了非常热情的关注,而后者又如何在再生产的意义上,形塑了我们这个时代对革命的理解方式,这似乎构成了后革命研究最有挑战性的一部分;第二个方面,从身份政治的角度,寻找革命及其叙事对知识分子形象、农民主体性以及妇女地位等的表现,在“文学一革命一身体”的知识框架中,努力勾勒社会意识与权力的关系;第三个方面是,关注后革命时代如何对革命话语及叙事的消费性和戏仿化的挪用情况,这是一种文化研究的路径,对红色经典改编和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跟风情况的考察,构成了这一类研究的主体内容;第四个方面,从现代性和民族性的角度寻求革命历史及其叙事的积极因素,对1990年代以来流行的把革命视做“原罪”或者“撒旦主义”的观念进行了检讨.所有这些研究方向中,既有宏观的梳理,也有个案的研究,既有立足文学本体的艺术经验探讨,也有致力文化研究的社会政治关怀,而在方法论上来讲,则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从后现代到后殖民,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到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几乎所有方法都获得了广泛的运用.

在本年度发表的有关“后革命”讨论,也基本上囊括了上述四个方面.如蔡翔的《当代文学的动员结构》分析了土改、合作化以及人民公社题材的小说中党如何动员群众参与革命运动的叙事模式,探寻“动员”如何成为中国的某种“隐形”的政治一文化结构,并将“群众、干部和知识分子”纳入对这一结构的考察,发现其“如何呈现在当代文学之中,并控制着当代文学的写作”,进而“辨析它们在小说中的不同形态以及内含的悖论关系”;如陈晓明的《革命与抚慰:现代激进化中的农村叙事》,从现代性视角重新“审视中国五六十年代小说中的农村题材问题”,揭示社会主义革命“既需要文学来建构激进的未来形象,也需要它现实地以民族传统的艺术表现方式来抚慰以农民为主体的社会”的悖论.这都是在“后革命视域”下对革命话语“再解读”的表现.其他如李蓉《用身体想象革命》论述了早期革命文学中的身体书写,韩琛的《后革命时代的失忆与记忆》考察了新生代怀旧电影在后革命的历史氛围中如何用影像的方式交叉映现“关于一个社会主义时代的失忆与记忆”,赵牧的《(切格瓦拉)与(九三年)》讨论话剧《切格瓦拉》与《九三年》在观众中的不同反应,分析了这些反应背后所折射出的后革命意识是如何深入到大众文化之中的.而那些配合着红色经典改编及戏仿的影视制作而涌现的大量诠释性论文,几乎达到汗牛充栋的地步了.

这里值得重点介绍的是陶东风的《后革命时代的革命书写》一文.在文中,陶东风首先解释了“革命”与“后革命”这两个核心概念,并在历史分期的意义上给予了大致划分,然后对“革命书写”的基本含义给予了明确的界定,指出“革命书写”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革命化的书写/叙事,或站在革命立场上的书写/叙事,二是对革命(包括革命史、革命英雄、革命文化、革命文学等)的书写、叙述、再现和表征,而且对革命的叙事可能是革命化的或站在革命立场上的,也可能是非革命化的.革命化的叙事是为革命提供合法性与正当性的叙事,而后革命时期的革命叙事,“无论在价值立场还是叙事方式上,它都不同程度地具有反恩革命、修正革命、重新定义革命甚或解构革命、消费革命、戏说革命的特点”,因而可以说是“一种瓦解传统革命叙事的叙事”.

此外,“革命书写”既包含那些关于重大历史事件的“大历史叙事”,也包含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重在表现入、特是普通人的人生境遇的“小历史叙事”.也即只要所表现的小历史发生在革命的大背景下并表达了对革命的思考,那就属于“革命叙事”的范畴而纳入考察的视野.在此基础上,陶东风将“后革命书写”分为三个阶段,即新启蒙语境中的修复式书写、新历史小说中的解构式书写以及消费语境中的戏谑式书写,并分通过一些具体文本的解读,分析了它们各自具有的特征:第一种出现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所谓“新启蒙”时期,也可以称之为“历史修复主义”时期,在类型上属于“对革命的人性化书写”.其“核心是赋予革命以人性和人道主义的维度,以便修复革命叙事而不是彻底否定革命”;第二种出现在80年代后期,在类型上属于“解构式书写”,其“特点是把人的原始欲望和本能当做革命的动力,以轮回、循环的观念代替进步、进化的概念,属于对革命的倒退式书写”;第三种是在“犬儒主义或历史虚无主义”阶段,类型上“属于对革命的调侃、戏谑式书写,戏说革命是其基本特征”.这种精准的概括无疑是建构在陶东风对1980年代以来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迁的高屋建瓴的把握上的,而在文化及文学研究中坚持的“政治维度”,则又使他在“后革命时代”的“革命书写”的历史变迁中解读出深刻的社会历史内涵及革命叙述与现代性的纠葛成为了可能.

四、网络文学研究回顾

从1998年蔡智恒在BBS上连载《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算起,网络文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十年了.所以,文学理论批评界对网络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做一番回顾与梳理,自然也成为一个热点.常受诟病的是,文学理论批评界最初对“网络文学”置若罔闻,但待到其渐成气候之后,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逆转,竞相变得张口闭口都是网络文学了.哪怕不把“网络”当成“文学”的救命稻草,也从“媒介 转移”的角度把“网络”看做“纸面”最有前景的替代品了.事实上,并非完全如此.葛红兵在2000年的华东师范大学文艺理论研究会上以“网络文学”为主题发言,认为“网络文学”是继“口传文学”、“纸面文学”之后文学发展第三阶段主导性“历史形式”;旋即又在广东肇庆召开的广东当代文学研究会上,宣称“网络文学会成为文学的新生点,将和纸面文学平分天下”.这些看法颇具前瞻性而一度被误解为“网络崇拜症”,却也充分说明即使在网络文学发展的最初阶段,我们的文学理论批评界其实并非完全失语的.而2000年秋希利斯,米勒在北京召开的“文学理论的未来: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宣布文学将在全球化的电子媒介时代“终结”,其之所以引起强烈的反应,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当时的文学理论批评界对网络可能给文学带来什么样的命运已多有思考的缘故.

大约以欧阳友权及其研究团队在2003年出版《网络文学论纲》为界,此后网络文学似乎成了文学理论批评界最为时尚的话题,甚至一切有关文学的讨论,都会把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介作为前提.2008年9月4日的《文学报》所组织的“盘点网络文学”的专题讨论对此做了简要的回顾.肺旷网络文学门槛低,不问门第,不论资排辈,发帖即发表”,使得“文学再也不是高不可攀的神圣殿堂了”之类的言论,已经成了庸常之见,但若因此而认为网络文学给我们提供了“完全自由”的平台,实际与那些把“网络”的“码字”排除在“文学创作”之外,以为其和“跳蚤市场上练摊的没啥差”,不过大批量制造“文学快餐垃圾”等轻慢的态度,是一样让人感到“莫名其妙”了.更多的人看到了网络文学借助网络平台而与商业及市场消费主义的联姻,原来那种把网络作为过场,以网络上的成功换取文学杂志和出版社的垂青之类的做法与幻想,似乎有些落伍了;起点中文网等几家知名的文学网站实行的收费阅读及签约制度,尽管在那些坚持文学精英主义立场的学者那里会被视做进一步助长了网络文学商业化与类型化趋势,但务实的批评家却更可能认为,这或许已构成了对传统的纸媒中心主义致命一击.然而更深一层的忧虑是,网络并不仅仅文学,与网络外的文学被边缘化的处境一样,文学在我们的“网络化生存&

1 2 3 4 5

关于文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中国经验·现实维度·反思视角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现实主义文学论文
际应用价值.论文学术水平,(b)(25%)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方案合理,观点鲜明,见解独特,富有新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体形式的利润,资本在现实运动中就是在这些具体形式上相。

反思论文
体——教。教学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教学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作业,第一章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反思,1.波,斯纳认为教师成长的规律是"经验+反思=成长".为什么教育反思。

数学反思论文
高中数学论文与数学教学反思摘要】力度空前,理念新颖的数学课程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换,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教研观念和方式,更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精神风貌.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

课后反思论文
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反思师建立电子成长记录(档案袋),包括备课笔记,课后小结和反思,公开课,研究课录音录像带,光盘,论文,课件作品,各类教育教学实绩的奖状等,希望教师能定期阅读分。

教学反思论文
体——教。教学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教学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作业,第一章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反思,1.波,斯纳认为教师成长的规律是"经验+反思=成长".为什么教育反思。

师德经验论文
分),良好(计3-4分),一。师德经验总结江西,师德经验总结小学学改革实践反思"三个一"的0.5分,认真填写活动个人总结表且所附相关证明材料完整真实的0.5分.,2.发表论文,获奖论文。

教师反思论文
式记录下来,形成教研论文,有助于教师的专业的反思能。英语教师教学反思英语教师教学反思,情感教育是一种温馨和谐的情感交流,是一种智慧潜能的研发.学习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因素是情感教育,情。

护理经验论文
 。护理论文免费下载经验和技巧范的编排格式反映中国护理学科的发展与进步.,《上海护理》为上海市护理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护理学技术类期刊.本刊以广大护士为主要读者对象,主要报。

教育教学经验论文
课堂教学经验论文课堂教学经验论文,演礼中学魏鲜平,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需要良好的教育环境,包括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能力的物质环境(如文物,挂图,有关资料等)以及促。

化学教学反思论文
中通知,滨中教科室[2016]04号,关于转发2016年度开展"高中化学,高中语文,改进学校教学管理"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各位老师,接江山市教育局教研室关于江山。化学教学论文发表经。

中国经验·现实维度·反思视角(3)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