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方面有关文学评论论文,关于中国新文学的宿命相关开题报告范文

时间:2020-07-04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该文是英美文学专业文学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文学方面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与中国新文学的宿命相关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文学及新文学及个人主义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文学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一、

近代以来,百病缠身的中国,寻求的是疗救沉疴的“药”.当年的志士仁人,四处碰壁之后,最终认定了文学,他们不约而同地高扬文学对于国家民族精神改造的特殊功效,寄希望于通过改造文学最终改造中国.康有为早年倡导维新,及至民初,忧患日重,惊呼“中国危矣殆矣,病日臻,既弥留矣”.他在《中国以何方救危论》中说:“凡可以救中国之方药,无美恶,唯救国是宜,则牺牲一切之良方、一切之良药可也.权国民之公私轻重,凡有损于救中国之术,则舍弃人民之所快意者,舍弃人民之所习恋者,舍弃人民之所自由而必当为之矣.若能如是乎,中国犹有望也.”康有为这篇文章表达了寻求救国之道的急迫之情.不是他一个人如此,而是整整一代有识之士都在寻求疗救中国的药饵.

当向着四方求索,如实业救国,如国防救国,如科学救国,而均无所获时,就这样义无返顾地认准了文学.从梁启超到鲁迅,都在确认并实践文学救国的主张.梁启超关于改造文学的那段话,正是寄托了他对文学的极大期待:“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何以故?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他的这段人们耳熟能详的论述,正是心存大希望于文学对于国民心志的改善从而改变国运.

在中国新文学历史中,鲁迅和郭沫若都是弃医从文.他们也是不约而同地看准医心比医病更为迫切.鲁迅在日本的课堂上看到了围观示众的国民,“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鲁迅的第一篇小说,也是中国新文学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是从病理的角度进入对于“吃人”历史的揭露和批判.所谓的“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讲的是这种历史环境下形成的人心的扭曲和变异.鲁迅的批判之所以是深刻的,在于他由历史而及于“我”,是每一个中国人.“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所以他在小说的最后,喊出了惊天动地的“救救孩子”的呼声!

更为直接地表达这种挽救衰颓的心灵的愿望的,是《药》.在那里,作家写了华老栓的病,更写家人为治病求药的经历.病人吃的是蘸着革命者鲜血的人血馒头,作家表现了周围人们的愚钝和麻木.鲁迅写了这些,心中有无尽的悲凉.他写次年的清明,两座坟茔,两位母亲,那墓地竟是死一般的静谧――

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钢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这是令人心灵颤抖的中国.拯救中国的“药”究竟在哪里?这是鲁迅那一代作家苦苦追索的.就这样,中国新文学最初一批经典出现了.鲁迅自谓,他的《呐喊》是“听将令”而为的.这个“将令”就是社会良知对于文学的期待.他们期待着文学的建树,也期待着文学的回应.鲁迅率先写出了一批作品,试图以文学的方式为国民的心灵疗伤.《阿Q正传》旨在揭示国民性的孱弱和痼蔽;《明天》里的药没有挽救儿子的命,而这个孤单女人的“明天”依然渺茫.

早在20世纪之初,国内舆论为唤起民众而倾全力吁呼.其间不乏警世明理之论:“物极必反,唯理之常.是故我今日即不外鉴于当世,而自念亡国为奴之惨,与其甘心附首以顺受之,而必不能免;何如并力一心,翻然变计,共谋图存,而尚有可为.”许多新文学的作家都感应了这个时代的忧患,他们用自己的创作来为我们的民族存亡把脉求医.新文学的作家们均致力于由社会层面而切入到国民的心灵,剖析由长期的封建禁锢而造成的心理阴暗和人性压抑.

不论小说、散文还是诗歌,都充满了对于家国兴衰存亡的焦躁和忧虑.郁达夫写《沉沦》,中国青年身在东瀛,在与日本侍女的交往中,竟然吟起了典雅的对于故国的愁思:“醉拍栏杆酒意寒,江湖寥落又冬残.剧怜鹦鹉中州骨,未拜长沙太傅官.一饭千金图报易,五噫儿辈出关难.茫茫烟水回头望,也为神州泪暗弹.”这一首七律与当时环境以及倾诉对象都不协调,完全是生硬地“嵌”进去的,这正如作品最后那些关于祖国富强的感叹是生硬地“嵌”进去的一样.而作家当日的寄托和用意却完全可以理解,亡国之危,弱国民众的心灵压抑,激起了深沉的悲怆.

我们都记得朱自清留给我们的父亲那跨过铁道的悲哀的背影.那不是一个人的父亲的背影,而是所有中国人的父亲的背影,那为生活所压迫的“苍老”的、永远不会消失的背影.在散文中,也在所有的文体中,都弥漫着这种挥之不去的哀戚.最让人动起悲情的是来自诗人高兰哀悼夭亡的女儿的诗句:

孩子啊!

你随着我七岁流离,

你随着我跨越了千山万水,

我却不曾有一日饱食暖衣!

记得那古城之冬吧!

寒冷的风雪交加之夜,

一床薄被,我们三口之家,

吃完了白薯我们抱头痛哭的事吧!

姗姗而来的是别人的春天,

鸟啼花发是别人的今年!

对东风我洒尽了哭女的泪,

向着云天,

我烧化了哭你的诗篇!

――《哭亡女苏菲》

同样,诗人的悲哀不仅仅属于一个家庭,这里因离乱和贫贱而导致的失去亲人之痛,属于全中国的家庭.

因为是“药”,所以,中国的新文学,一开始就带着无尽的“苦”味.新文学的诞生是铁屋子里的呐喊(鲁迅语),是肩负着挽救国运之重任的.它充满忧患感,有着挥之不去的焦虑与悲哀.即使在沈从文那些充满了湘西风情的作品,在那些美丽的山水之间,依然有着浅浅淡淡的牵挂和忧愁,如他的《丈夫》中所表现的.这道痛苦的血脉,流淌在此后近百年几乎所有作品的字里行间.新文学是一部充满了哀愁和激愤的文学史.在它的每一页上,都记载着悲哀的故事:出走和逃亡、挣扎和突围、争斗和厮杀、泪水和鲜血.这是“不快乐”的文学.

二、

在这样的氛围中,文学的宽广空间受到紧缩.它当然地排斥了文学本有的更多的职能,诸如娱乐和休闲、情趣和幻想.题材分大小,人物分主次,意义分重轻,乃是必然的趋势.鲁迅极力反对作为“小摆设”的散文.他说:“美术上的‘小摆设’的要求,这梦幻是已经破掉了,那日报上的文章的作者,就直觉地知道.然而对于文学上的‘小摆设’――‘小品文’的要求,却正在越加旺盛起来,要求者以为可以靠着低诉或浅吟,将粗犷的人心,磨得渐渐的平滑.”他认为现代小品文的出现,原本是“为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的,“但现在的趋势,却在特别提倡那和旧文章相合之点,雍容,漂亮,缜密,就是要它成为‘小摆设’,供雅人的摩挲,并且想青年摩挲了这‘小摆设’,由粗暴而变为风雅了.”


这篇论文来自 http://www.sxsky.net/wenxue/ymwx/451860.html

新文学建立之初,普遍地都有鲁迅这样的对于文学本身属性的这种警惕.他们宁肯“粗暴”而回避“风雅”,更不容忍文学成为茶余饭后的消遣.鲁迅的主张非常明确:“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当然,那时他也未曾否认文学给人的“愉快和休息”,但他强调,不能是“小摆设”,更不能是“抚慰和麻痹”.这几乎是当时的一种“共识”.文学研究会早就宣告:“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茅盾介绍文学研究会的宗旨是,“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的现实,表现并讨论一些有关人生的一般问题.”

创造社的出现有点不同,最初他们办《创造周报》,声称旨在“重新创造我们的自我”.那时他们悉心于文学的自我表达,并未有更多的国家社会命运的关涉.到了《创造月刊》的创办,则已有了更多的焦虑:“天地若没有合拢来的时候,人生的缺陷,大约是永远地这样的持续过去的吧!啊啊,社会的混乱错杂!人世的不平!多魔的好事!难救的众生!”他们曾经被认为是“唯美”的一群,但他们的转变却是迅疾的.后期创造社受到激进思潮的影响,认为“五四”的“文学革命”不够彻底,应当转而为“革命文学”,他们的口号是:“完成我们的文学革命”.

在这样的氛围中,先进作家们特别敏感于文学的个人情趣.他们揪心于大众的处境,他们认为文学家个性的张扬是不适宜的,甚至是一种奢侈.在这一点上,后期创造社的同人走得最远,也最坚定.他们甚至主张作家去掉自己的个性追求而做大众意识的“留声机”,即只传达进步的、革命的声音,而杜绝个人的声音.他们要求作家去自我化而做到“无我”.这时候的创造社,已经从“唯美”走出,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唯大众”、甚而是“唯革命”.

当时进步的文学界,几乎无一例外地排斥文学的个人性和趣味性,而对“个人主义”和“趣味主义”进行严厉批判.鲁迅对林语堂幽默文字的非议和讽刺即是一例.一般来说,认为处在中国这样的环境,倡导文学的趣味性是不适当的、甚至是残忍的.最激烈的抨击来自创造社的成仿吾,他尖锐抨击文艺界“就好象许久被人把口封住了一旦得了自由的一样,都是集中在自我的表现”,“我没有想到他们会这么早就堕落到趣味一条绝路上去的”.他认为“这种以趣味为中心的生活基调,它所暗示着的是一种在小天地中自己骗自己的自足,它所矜持着的是闲暇,闲暇,第三个闲暇”.


写文学论文指导
播放:24276次 评论:3819人

当然,持激烈态度的远不止于创造社,革命文学的倡导者大抵均有这样的主张.蒋光慈认为,“旧式的作家因为受了旧思想的支配成为了个人主义者,因之他们所写出来的作品,也就充分地表现这个人主义的倾向.他们以个人为中心,以个人生活为描写的目标,而忽视了群众的生活.”他指出:

革命文学应当是反个人主义的文学,它的主人翁应当是群众,而不是个人;它的倾向应当是集体主义,而不是个人主义.――革命文学的任务,是要在此斗争生活中,表现群众的力量,暗示人们以集体主义的倾向.颓废的,市侩的,享乐主义的,以及什么唯美主义的作品,固然不能算在革命文学之列,就是以英雄主义为中心的作品,也不能算做革命文学.

激进的理论认为个人主义的艺术已经消亡.这种理论质疑曾经风靡文坛的说法,诸如“艺术是个性的表现”、“艺术是个人的产物”、“艺术是自我的创造”等等.基于中国深重的忧患,文学迅速地告别了轻松的情调而变得非常地沉重.不仅抒情是沉重的,而且恋爱也是沉重的.这里没有纯粹的爱情,这里流行的是带着革命使命的恋爱.郭沫若说:“凡是表同情于无产阶级而且同时是反抗浪漫主义便是革命文学.革命文学倒不一定要描写革命,赞扬革命,或仅仅在文面上多用些炸弹、手枪、干干干等花样.”他进而号召作家:你们应该到兵间去,民间去,工厂间去,革命的旋涡中去.”

在这样的潮流中,一切都蒙上了大众功利的色彩.沉重的文学,负载着中

1 2 3

文学方面有关文学评论论文,关于中国新文学的宿命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参考文献:

中国科技论文
中国科技论文河北梁传杰.学科群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模式:从斯坦福大学发展看高校优势学科群形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4):105-113,[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

中国古代建筑论文
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教师9nla.gov.au/nla.cat-vn5865933zhongguogudaidifangfalu?wenxian.yibian/yangyifa。

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
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教师9nla.gov.au/nla.cat-vn5865933zhongguogudaidifangfalu?wenxian.yibian/yangyifa。

中国古建筑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房地产此短文的格式排版.,关键词:论文;修改;格式, 0引言,本刊系长沙矿山研究院主办的综合性矿业科技期刊,为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会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采。

中国古建筑赏析论文
中国古建筑赏析论文目录2zc000411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1162zc000411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2322(第3或4学期修读)zc0004114。中国古建筑赏析论文阅读之。

中国建筑论文
中国建筑论文武汉,2016年中国地质大学[1]陈志华.外国建筑史(十九世纪末叶以前).中国建工出版社,[2]朱贻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杨士宏.城市生。

中国农业论文
中国农业论文浙江农业学报,浙江农业学报社,20023–7.,学位论文,[序号]作者姓名.论文题目.学位授予学校,年份起始页码–终止页码,[6]谢华.中国大豆预选核心种质代表性样。

中国论文网站
中国论文网站共享摘(ca),美国生物学文摘(b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中国论文网站年度2016中国国际能源论坛论文提交,投稿一经录用,本表格所提交的信息将被收入论文集.请认。

中国化工贸易论文
中国化工贸易论文杭州迎四海宾朋参加第二届wto与金融工程国际会议!,?,会议主题及论文征文范围,新世纪中国金融工程与金融改革信贷风险管理,金融分析与预。中国化工贸易论文浙江。

中国旅游论文
理二考试47218旅游交通实训室8旅游摄影。旅游研究期刊规范,旅游研究《旅游研究》论文规范,《旅游研究》论文编排格式依据《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