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写论文— 范文

小学数学方面论文范文素材,与发表文多钱2016年,发表文多钱全国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小学数学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发表文多钱2016年,发表文多钱全国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小学数学及学生及义务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小学数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初次看这单元内容时,还以为很容易.因为这一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或多或少接触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或者自己有购物的经历,或者看过别人使用过人民币.但是在这一单元测验中,发现学生的优秀率仅有60%,其他班级的成绩也差不多.

难在哪里

人民币这一单元有3节新课.这三节课课课都是"难啃的骨头",且一节比一节难上.

第一节课是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等于10角.在这节课上我遇到2个问题:①书上的人民币有些是旧版的,,而学生现在用的几乎是新版的人民币,所以对于旧版的不是很了解,当然我也准备了真的人民币.可效果不是很好,因为人民币太小,太少,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看的很仔细.并且书本上的练习中很多人民币都是旧版的,旧版成了必须要认识掌握的,因此旧版上大写的"1,2,5,10"变成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数学课变味成了语文识字课.②为了巩固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我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具换出老师所说的多少人民币或是怎样拿这些钱,如:4元3角,50元,80元6角等.但是在这个环节上,学生的学具又小又多,十分的杂乱,使得整个课堂的纪律有些难以控制.40多位学生的差距也很大,优生早就换好,可差生半天都找不到所要用的人民币.

第二节课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分",知道1角等于10分,以及大额人民币,小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其中元币之间的兑换关系是重点也是难点,它有赖于数的组成知识,一张2元,一张5元,一张10元分别能换几张1元,就是求2,5,10里面各有几个一.然而,人民币的兑换,相等的是它们的币值,但兑换的人民币张数是不等的,为何1张可以换成2张,5张,10张呢一年级学生购物经验较少,对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商品价值没有直接体验,相反,看到等值兑换后张(枚)数的差异,部分学生感到矛盾重重.特别是对"2元可以换()张2角和()张5角"这样的题目更是感觉束手无策.

第三节是让学生掌握"几元几角"与"角"之间的换算关系,认识用两位小数表示的以"元"为单位的商品价格,也就是例5和例6.人民币的认识离不开商品价钱,而在实际生活中,商品的标价大多是用小数表示的,因此教材出示了用小数表示的人民币.但学生还未学习小数,要准确认读用小数表示的商品标价有一定困难,何况小数的整数部分有时是一位数,有时又是两位数,虽然我课前让学生去超市去收集生活中的商品标价,但部分学生仍然容易混淆.而相应的小数表示的人民币的计算也主要是为认识人民币服务的.像例题那样的计算,学生接受起来困难.

学生首先需要把商品标价换算成几元几角,然后再列式,接着把几元几角换算成角,相加后再换算成几元.解决这一个问题,学生需要好几步的思考过程,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要求是不是过高了

为什么难

我对此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有三:

一、学生生活经验的缺失.

我对班上46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自己经常使用人民币的仅有6人,约占13%,一次也没有使用过人民币的有15人,约占32.6%:其余25人使用过人民币,但次数很少.

这一结果显示,学生使用人民币的经验远远低于我们的预料.原以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接触钱的机会也多,其实不然,仔细想想,其实现在的孩子在接触钱的机会上,比不上原来的孩子.过去的孩子,拿着手中的钱,比较摊位上的货物的价格,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是最真实的接触,是最深刻的生活体验.可现在的孩子却无这样的经验,他们进商场买东西,哪里还能接触到钱,他们只是寻找好吃的东西,根本不考虑价格,要付多少钱.我与几位学生家长交流后,也发现:由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的学习用品基本上由家长代办,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拿钱去买小摊上的不洁食品,因此孩子平日吃的饮料,零食等都由家长在大超市买好后放在家里,偶尔让孩子买一些小件东西,也只是接触了几元钱.难怪学生对各种人民币都不认识,甚至在课上会问:"一元为什么是十角",对于"营业员应找回多少元","顾客应该付多少元","至少需要带几张十元的钱"等理解困难.

此外,人民币教学要求学生认识"分",但现在的生活中很少用到"分",学生的脑海里根本就没有"分"这样的概念,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一问题也许有的老师会这样想:把"分"的知识跟学生简单的说说不就可以了吗可是,当面对学生天真渴求的问"分"到底怎么用,能买哪些东西的时候,我们怎么回答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可是生活中根本就用不到"分"了,那还要"分"有何用学生又如何理解现在社会这个"不存在的东西"

二、教材编排带来的困难.

人教版把"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安排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之间,而在模拟的付钱,找钱和解决问题中不可避免地要用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而换币教学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就更难掌握了.例如用一张20元的人民币换10元的人民币还相对容易些,因为学生已经具备了10加10等于20这样的计算基础.如果要换成5元的人民币,学生就为难了,因为要知道20里面有几个5,得有一定的乘法基础,即使用连续加5得到20,学生似乎很难快速地接受.

最让学生头疼的是相应的小数表示的人民币的计算,小数的认识是人教版的第6册内容,教材出现的是一位小数,但练习中已然出现了二位小数的认识.学生面对这类题目需要好几步的思考,家长也比较迷茫,不知这时小数的出现学生需要掌握在哪个度上,因此回家作业计算"橡皮1.50元,铅笔0.80元,买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需要多少钱"似的题目时,家长干脆让孩子列式:"1.50+0.80等于2.30元"演变为小数的加减法计算.

三、受学生的思维特点,认知特点制约.

一年级学生思维认知的具体性和直观形象性,决定了在数学学习中要给他们充分的感性经验.然而,在我们生活中人民币起到的是一种交换媒介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把抽象的人民币具体化.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对1元,1角,1分的理解远远比对1米,1厘米的理解难得多.1米与1厘米的大小可以利用实物演示来让学生感知,体会,而前者就不能具体地用实物让学生感知谁多谁少,因为这是约定俗成的.再者,元,角,分涉及到三个单位之间的十进制换算,放于一个单元学习.而米,厘米,毫米这三个单元,是放于两册分开学习,米与厘米是第三册,毫米是第5册学习的,符合学生的认知呈螺旋上升的规律.因此当学生把5角当成5元去加时,不要以为学生只是粗心,而是由于人民币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认知水平的不和谐所致.综合上面种种原因,把这一单元安排在小学一年级教学,有待商榷.

对策分析:

1.调整教材编排的顺序,扫除学生学习的障碍.

由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经常用到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和乘除法的知识,建议把这一单元的内容调整到二年级学生学习乘,除法以后学习,这样能减少学生在换钱,付钱和找钱活动中的障碍.同时调整至二年级学习,有利于学生积累更丰富的认识人民币的经验,增加认识人民币的知识储备,有效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

2.设计实践性的作业,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与家长取得联系,在适当的时候让他们带自己的孩子走进商场,超市,亲身体验如何应用人民币.如:在学习商品标价前,让家长带孩子去超市观察商品标价,学习后,请家长带孩子去读一读,认一认生活中的商品标价.在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后,请

1 2 3 4 5 6 7 8

小学数学方面论文范文素材,与发表文多钱2016年,发表文多钱全国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

初中语文写作论文

求写论文

如何写一篇好的论文

怎样写论文简介

谁能帮写论文

如何写议论文开头

要写论文

化学论文怎么写

sci

怎么写专业论文

发表文多钱2016年,发表文多钱全国(4)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