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生活美学方面论文范文集,与儒道生活美学相关毕业论文模板

本论文是一篇生活美学方面毕业论文模板,关于儒道生活美学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生活美学及中国美学及美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生活美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思想的潜流层仍依旧诉诸于“深情”.

其次,关于“情”与“性”的关系,郭店楚简出现了两次用法:⑴“情生于性,礼生于情”,(25)⑵“信,情之方也.情出于性.”(26)这也就是说,情“出”“生”于性.“凡性为主,物取之也”,(27)“性”乃人的内在本性,只有当触物而“动”方能外化为“情”,所谓“喜怒哀乐之气”乃是“性”,“及其见于外”就生出喜怒哀乐之“情”.而且,“信”乃致情之方,只有如此,“情”才能出自于自然本性之“性”,所以“礼”才能由此发自于“情”.按照这种思路,“性”――“情”――“乐”――“礼”就形成了一脉相承的逻辑.郭店楚简还强调:“苟以其情,虽过不恶,不以其情,虽难不贵.苟有其情,虽未之为,斯人信之矣.”(28)这都说明了“情”“真”才能崭露出“性”,“情”更多是人们的基本的悲喜好恶哀乐的真实呈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七情六欲,所谓“欲生于性”、“恶生于性”、“喜生于性”都是此意.(29)

再次,关于“情”与“仁”的关系,郭店楚简又结合了礼乐来讲,“仁,内也,礼,外也.礼乐,共也,”(30)而“凡人情为可悦也”,(31)情又通过“悦”与“乐”相通.按照这种理解,仁“内”礼“外”,礼与乐(或情)“与共”,这同《论语八佾》所谓“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又是类似的32)但是,我们却不能用本质化的视角将“仁”视为礼乐的实质,儒家其实并没有将“仁”抽离出来,只是摆明了“礼”、“乐”、“仁”三者之间的基本关系.郭店楚简从功能论的角度讲得更为明确――“礼,交之行述也,乐,或生或教之也”,(33)但“礼”、“乐”、“情”却都不是由“仁”单独生发出来的,正如“仁生于人”(34)一样,情也始终乃“人”之情,它们都是“属人”的某种本质化的定性.

质言之,“儒家生活美学”以“情”为本,这可以用――“情深而文明”――这句话来加以概括.这句本出自《乐记》的话,原文为“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35)本意是说“情”发于极深的生命根源,当它勃发出来使生命充实就会“气盛而化神”,从而流溢出“乐”的节奏形式,而当这句话再度现身在《史记乐书》当中,则转化为“是故情深而文明,正义德为性本,故曰情深也”36)它的基本内涵就指向了人文化的实践,所谓“乐为德华,故云文明”(37)是也.

只有“情深”方可“文明”,“情”的实施,乃是“儒家生活美学”真正的动因与功能,由此才能进行“成人”的文明化的践行.根据这种最新的理解,儒家生活美学的内在思路就在于:⑴“情出(生)于性”――⑵“礼生(作)于情”――⑶“乐亡(毋)吝情”――⑷“礼乐(情)共也”.儒家美学正是一种本土化的“情”之美学,它才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主流中的主流”.


这篇论文来源 http://www.sxsky.net/wenxue/030461378.html

三、道家形上化:崇“道”化的本土误读

如果说,对于儒家美学的传统解读仅仅聚焦于“仁”而遮蔽了“情”的话,那么,对于道家美学的读解也因只关注“道”而忽视了更为广博的“情境”.其中,对于道家美学而言最重要的误解,就是将“道”加以“形而上学”化的西式理解,这实际上是从欧洲哲学视角对于本土思想的另一种“误读”.

顺着被普遍接受的这种思路走下去,就易于得出如此结论:“道家突破之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就在于:由于存在形而上之道的‘超越之境’,道家哲学就给予了中国人精神性以一个‘真实的’世界,这个世界的最主要特征便是自由和自足.”(38)显然,这就将道家意义上的“道”赋予了实体化的理解,道不仅仅被视为“形而上之道”,而且自我构成了“真实”的超越世界,该境界以“自由”作为本质.由此出发,现代论者就更倾向于以“自由论”来解读《庄子逍巍分嗟母疽庵肌U庵植涂峙掠致淙牍畔@啊岸邸钡姆椋庖簿褪俏颐浅K档摹傲礁鍪澜纭钡乃枷虢峁梗胗牙冀礁鍪澜绲姆指舫莆罢婕省庇搿笆导省敝郑阂桓鍪歉行缘摹⒘鞫南窒笫澜纾硪桓鲈蚴抢硇浴⒈局实某绞澜纭

然而,与所周知,中国思想世界起码在一百多年前始终还是“一个世界”,形而上之“道”与形而下之“器”本是整然未分的,这是由于,道无不器、无道离器,而且无器不道、器不离道.就连坚定主张将道家欧式哲学化的陈鼓应也意识到:“形而上的‘道’如果不与人生发生关系,那末它只不过是一个挂空的概念而已.当它向下落实到经验界时,才对人产生重大的意义.这层意义的‘道’――即作为人生指标的‘道’,它呈现了‘自然无为’、‘虚静’、‘柔弱’等特性,这些特性可以说全是为了应合人生和政治的需求而立说的.”(39)这段论《道德经》的文字已经说明,老子的文本并不是纯哲学文本,而首先是生活文本,其次才是政治文本.由此追问,道家思想如何将现代学者所割裂的“两个世界”本然地融合起来的恐怕还是要回到生活的经验世界,因为“道”本身就是“生活之路”,作为《道德经》另一主旨的“政治之术”也是“生活之路”的某种外在延伸.

在这个意义上,道家的“道”与杜威所论的“经验”(experience)居然是相通的.就像杜威对“经验”的概念使用一样,“道”作为“发展着的情况和意向”的“势”,可以被“理解成像‘生活’、‘风气’、文化、历史这样的全称概念,避免陷入我们熟悉的‘主体/客体’、‘形式/功能’、‘机能/行动’等的二元对立模式”,道就是“我们人类生活经验的海洋,有其自身的节律、绵延和波荡.周围环境必然产生的力量在这经验之海游戏,同时言说着我们日常生活的持续和规律等事实上,正是生活经验当下状态&

1 2 3 4 5 6

生活美学方面论文范文集,与儒道生活美学相关毕业论文模板参考文献资料:

现代文学本科论文

汉语言文学小论文

本科文学论文

英文学士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学术评语

成考汉语言文学专业

英语文学本科论文

论文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论文下载

通俗文学论文

儒道生活美学(3)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