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生活美学方面论文范文集,与儒道生活美学相关毕业论文模板

本论文是一篇生活美学方面毕业论文模板,关于儒道生活美学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生活美学及中国美学及美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生活美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我们将――“生活美学”――视为中国古典美学的原色与底色,这是就逻辑与历史的双重意义来说的,中国古典美学自本生根地就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美学”.

一方面,所谓“原色”就逻辑而言,“生活美学”构成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根本生成范式”,所以谓之“原”.“儒家生活美学”与“道家生活美学”便形成了两种基本原色,并与后兴的“禅宗生活美学”共构成中国美学的“三原色”.另一方面,所谓“底色”则就历史而言,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古典美学的奠基者那里开始,中国美学就已经走上了生活美学的道路,所以才谓之“底”.但无论是作为“原”色还是“底”色,我们都要试图说明:中国美学从本根上就具有“生活化”的取向,这是不同于欧洲美学传统的最深层的差异,也是我们重新阐释中国古典美学的最新的路径.

一、儒家审美化:非“礼”性的汉话胡说

为何要以“生活美学”来重释儒家美学呢我们就从对儒家的“审美化”之阐释谈起.在记述孔子对话的《论语先进》中,所出现那段罕见的完整段落“侍坐”,曾点对答孔子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1)这段文献几乎成为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经典语录.

在孔子之后,对其所喟然叹曰的“吾与点也”的解读却是多样化的,但其中,审美化的解读却最具“现代性”的视角.中国古典美学研究几乎都将曾点志向解释为――不仅是“审美”的而且还是种“境界”.以20世纪80年代出版最早且影响最大的两部美学史专著为例:《中国美学史大纲》实现了从政治到审美的直接转换:“曾点所描述的政治理想,是一种审美的境界”(2),《中国美学史》第一卷则又给审美之“仁”境规定了自由的本质:“这个仁学的最高境界等是自由的境界,审美的境界.”(3)

追本溯源,这种“审美”加“境界”的西化视角的误读始于王国维,这种言说方式也符合中国哲学界正在省思的“汉化胡说”的模式.在考订为王国维所作1904年发表的《孔子之美育主义》中,王国维第一个采取了审美视角来观照:孔子“习礼于树下,言志于农山,游于舞雩,叹于川上,使门弟子言志,独与曾点”.(4)在引用曾点之言后,王国维认定“平日所以涵养其审美之情者可知矣.之人也,之境也,固将磅礴万物以为一,我即宇宙,宇宙即我也.”(5)由这种眼光看来,孔子发自内心地感喟“吾与点也”,乃是出于“审美之情”,此审美境界乃是“物我合一”之境.王国维化掉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一个“心”字,以庄子的“齐物”精神来理解和阐发审美当中的“人”“境”俱化,这正是“独与曾点”之志的根本缘由.

然而,在王国维之前的两千五百余年之间,几乎没有类似的解读方式.比较接近的,只有简单化的“游春说”,也就是皇侃所认定的“暮春者,既暖,故与诸朋友相随往沂水而浴也”,(6)从而将曾点所为不过视为与友游春而已,并无涉于事功.另一种非功利化的解读则是“为师说”,认为曾点出行的重点并不在于携友,而在于传道授业于童,《唐扶颂》所谓“四远童冠,抠衣受业.五六六七,化道若神”是也,这也被归之于《鲁论语》之说.然而,在儒学的流变史当中,这些解读方式却始终不占主流,但发展到周敦颐、邵雍发端的“与点之乐”,再到朱熹对于所谓“曾点气象”的极力渲染和反复阐发,理学家们的阐释却愈来愈偏重于“理学化”的极端.

从孔子那种简简单单的“与”,到关注于“孔颜乐处”意义上的“乐”,再到一种圣人“气象”,孔子的原本意思可谓是在理学的独特语境当中被逐步误解了.特别是朱熹集注转引程子曰“曾皙言志,而夫子与之,盖与圣人之志同,便是尧舜气象也”之后,(7)“圣人之志”和“尧舜气象”的新解更得以彰显.如果说,程颢心宜于“乐”,只是赞颂周敦颐“吟风弄月以归”而“有吾与点之意”的话,(8)那么,到了中年朱熹《论语集注》的初稿里,重点就变成“曾点言志”之“志”了.朱熹无论是中年所论的“气象从容,志尚高远”,(9)还是晚年转而心仪“天道”,称颂曾点之学“天理流行,随处充满”、“故其动静之际,从容如此”,(10)都将原始儒家的意蕴转变为宋明理学之以“伦理化”为主但不乏审美格调的境界.

但遗憾的是,无论是朱熹的“理学”解读,还是王国维的“美学”解释,都没有把握到“吾与点也”的原初语境.如果我们试图“还原”孔子这段论述的历史与文化语境,与古本论语成书年代最为接近的两种说法最为说服力:一种是“盥濯祓除(祓禊)”之说,“祓”即消除乞福的一种仪式,“禊”即春秋两季于水边举行的一种祭祀,自上及下,古有此礼.所谓“莫春者,季春三月也.春服既成,衣单袷之时,我欲得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水之上,风凉于舞雩之下,歌咏先王之道,而归夫子之门”.(11)而根据另一种说法,曾点志向乃是“主持雩祭”,这是王充的看法,他认定曾点“欲以雩祭调和阴阳”.可以说,王充之《论衡明雩篇》崭露出了更多的历史真实信息:“鲁设雩祭于沂水之上赫撸硪玻淮何剿脑乱病4悍瘸桑剿脑轮梢病9谡摺⑼樱Ъ览秩艘病T『跻剩嬉仕玻罅铀谐鲆病7绾跷桷В纾枰病S蕉.礁枥〖酪玻栌蕉酪病!12)


大学生怎么写生活美学论文
播放:37046次 评论:5312人

由这种论述来看,曾皙的行为可能与当时在鲁国兴盛的祭祀之“礼”直接相关,而非仅仅是一场“春游”抑或“授业”活动.法国汉学家葛兰言考证得更明确也更狭窄,这种祭礼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乞雨”:“春天的季节(尽管时间有所变化,但无论如何也在春服做完之时)为了乞雨而在河岸进行祭礼.祭礼由两组表演者参加,进行舞蹈和歌唱,然后以牺牲和飨宴而告终.仪式的主要部份是渡河.”(13)尽管我们无法真正还原历史的活动现场,但无论根据“祓除”还是“雩祭”的记载,曾点志在于进行关乎“礼”的崇高化的活动似乎是基本可以肯定的.

我们体会,孔子在先进篇所说的“咏而归”倒更像是“咏而馈”.这是因为,一方面,据《释文》解:“而归,郑本作馈,馈酒食也”,馈应为进食之意,另一方面,王国维也考证阳货篇曰:“归孔子豚,郑本作‘馈’,鲁读‘馈’为‘归’,今从古.”(14)由此而论,如果当“归”讲,那么,“侍坐”段落所描述的就是一场愉悦经验由始至终的完成过程,所谓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如果当“馈”讲,那么,曾皙活动的着眼点恐怕就落在“祭礼”之上,祭&#

1 2 3 4 5 6

生活美学方面论文范文集,与儒道生活美学相关毕业论文模板参考文献资料:

现代文学本科论文

汉语言文学小论文

本科文学论文

英文学士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学术评语

成考汉语言文学专业

英语文学本科论文

论文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论文下载

通俗文学论文

儒道生活美学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