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大学生类论文范文素材,与传媒专业教育呼唤人文素养的培养相关论文摘要怎么写

本论文是一篇大学生类论文摘要怎么写,关于传媒专业教育呼唤人文素养的培养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大学生及社会责任及传媒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大学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传媒教育决定着未来媒介的发展,而当前的传媒教育存在着人文情怀匮乏的问题.本文对目前的传媒专业教育存在人文教育缺失的现状、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和阐述,并试图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途径.

关 键 词:传媒教育;人文素养;培养

作者简介:王晶晶,女,1984年8月生,民族:汉族,籍贯:云南省曲靖市,职称:助教,学历:硕士,研究方向:播音主持艺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7--02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传媒业也在极速的发展和变革.迅猛发展的媒介需要大量的传媒人才.反之,传媒从业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媒介的发展速度与水平.然而,未来媒介从业的主体—当前传媒专业的大学生与媒介人才需求是否存在裂痕?当前的传媒教育能否实现媒体的独立精神,摒弃随波逐流的屈就市场和娱乐放纵,高扬艺术人文精神的高尚性和传播的客观公正精神,造就我国和谐健康发展的新局面?当前的传媒教育能否培养充满责任感的社会守望者?在从事了三年的传媒专业教育后,我在心底深深地打下了诸多问号.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时统宇就曾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国媒体的关怀和情怀在哪里?”如果中国未来的媒体从业者没有关怀和情怀,那么,中国媒体又何来关怀和情怀可言.


怎么写大学生毕业论文
播放:36356次 评论:7315人


本文转载于 http://www.sxsky.net/wenxue/030113319.html

一、传媒专业教育中人文素养培养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90后”的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本身就需要引导和塑造.

日本著名的媒介研究者林雄二郎曾在《信息化社会:硬件社会向软件社会的转变》中提出了“电视人”概念,认为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与在印刷媒介环境中成长的他们的父辈重理性、重视逻辑思维的行为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在网络媒介中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可以说是典型的“网络人”.网络是“90后”学生离不开的生活伙伴、学习工具,从网络等新媒体中,学生可以获得各种信息,扩大了知识面,但正是这种便利让“90后”大学生出现了“浅阅读”现象,缺乏进一步学习和思考.由于“快餐”文化的影响,知识较丰富,但缺乏深度;思想较活跃,但过于碎片化.而且网络的虚构世界,也使学生缺少了与现实世界的沟通与交流,对现实世界的关注越来越少.此外,“90后”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往往父母地过分呵护会导致其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责任意识淡漠等问题.然而,浅层思维、快餐文化、碎片化语言、对现实社会甚少地关注和体验、缺乏责任意识、缺乏理想和信仰.这些都是与媒介的责任、新闻的价值追求、媒介从业者的标准背道而驰的.因此,怎样针对“90后”的大学生进行传媒教育就为当前传媒教育提出了很多新的问题和要求.

2、当前一些不良的社会和媒介环境,容易导致急功近利的问题.

从当前的社会层面来看,效益观念日益盛行,功利行为增多.社会阶段竞争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价值观更加现实.对物质的欲求日趋扩张,物质越来越成为“成功”的代名词,而精神的重要性在现实社会中显得有些无力,因此,执著的追求人文理念显得越发的困难.

同时,从当前媒体面对收视率、收听率、售卖量的巨大压力,自然对于媒体的守望功能轻薄和怠慢.媒体娱乐之风盛行,知音体、咆哮体、羊羔体等的盛行,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当前我国媒体对文化、对思想、对道德、传统、人文等传播的弱视抑或是弱势.这对于未来的媒体从业者是一个“示范”,更是一个“引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来的媒体从业者们.以电视媒介为例,媒体在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往往会偏离社会效益的轴心,急功近利、心态浮躁,对人文关怀缺乏理性思考,从而导致了报道中人文关怀的表达不甚充分.如《高龄女保洁员再遭飞车撞》(《西安晚报》2003年11月8日)《坐台小姐抢坐台小姐》(《重庆晚报》2005年10月31日)等.这些新闻标题在涉及有关城市边缘人和弱势群体的内容时,并没有采取平等、审慎、同情的

关于传媒专业教育呼唤人文素养的培养的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大学生类论文范文素材
态度,更多的偏重于猎奇、追求感官刺激,对抢劫、凶杀、心理疾病等社会现象不是站在公立、平等、同情、探究的角度,而是采取旁观和娱乐的手法来撰写,缺乏最基本的人文关怀.[1]

3、传媒专业招生的生源情况加剧了人文追求的匮乏.

传媒专业在最初的招生阶段,本身就有一定的“不公平”.这里所说的“不公平”是指不能均衡的按照我国人口的比例和阶层来获得相应比例的学生.这个问题显而易见,比如这几年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招生中,往往是那些能支付高昂的培训费、繁杂的报考费、化妆费、服装费、交通费等费用,还有每年1万元左右高昂的学费的家庭的孩子能够来报考这样的专业.此外,日常生活中语音练习、气质培养等优越的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这样的选拔标准自然而然的把很多学生排除在了选拔之外.所以,传媒专业所招收的学生,本身就不具备普遍的代表性,那么,他们话语的表达、观点的选取上,自然而然地就会促使媒体成为中产阶层及其以上的代言.这些在蜜罐中长大的孩子,没有经历过苦难,没有真实的体验过人生百态,就很难会有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和悲悯之心.

4、专业院校的培养模式也忽视了人文素养培养的问题.

浙江传媒学院管理学院院长陈兵教授就曾表示,传媒院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设置急功近利,教学只满足于对操作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基本理念和基本观念的传授,忽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的积淀,忽视现代人文素养的塑造和公民意识的培育.背离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剧了毕业生就业困难.[2]传媒教育还存在定位的缺失.比如,目前全国与传媒相关的本科教学单位有877个,几乎所有本科以上院校都在办传媒类专业.但联系到农村这个占中国三分之二的受众的媒体人才供应环节,我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并没有在涉农传播领域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服务农村的理念在各大院校传媒教育中并未确立,重点院校毕业生停留在大都市,专业类院校传媒人才毕业定位主要是进入专业传媒领域,如法制频道、财经频道.由于我国媒体对农传播资源和投入欠缺,媒介从业人员对农传播还停留在较强的“先入为主”的主观立场上,对农村受众群体“新农村”建设的多方面信息需求不甚了解.一些反映“新农村”建设的报道,呈现出的多是物质生活水平极高的典型,并不考虑农民群体的接受态度.一些媒体从业人员固执在校学习期间对农村的认识,仍把农民置于弱势信息接收者的地位,僵硬地把主观评价的媒体符号投放到媒介中,从而造成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偏颇态度.[3]二、传媒专业教育人文素养培养的途径和建议

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对象所产生的主观倾向,是人的审美意识的组成部分,是人的审美情感、审美态度、审美理想、审美能力的综合表

1 2

大学生类论文范文素材,与传媒专业教育呼唤人文素养的培养相关论文摘要怎么写参考文献资料:

什么是汉语言文学

关于儿童文学论文

大学文学论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方向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文学论文提纲

本科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文学硕士论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类别

汉语言文学主要课程

传媒专业教育呼唤人文素养的培养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