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政治— 范文

高等教育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文献,与我国硕士生培养体制改革试点现状的反思相关毕业论文网

本论文是一篇高等教育方面有关毕业论文网,关于我国硕士生培养体制改革试点现状的反思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高等教育及社会经济及高质量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高等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问题引人关注,收费对象的多元化是改革的方向,也是重点,全面收费势在必行.但改革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规模扩大加重经费筹措压力,培养质量普遍较低,收费改革引发新一轮教育不公,地方高校生源危机及学科发展不协调等.基于上述问题,提出明确培养体制改革目的、创新研究生经费分配模式、完善研究生经费保障机制、合理分配经费用途等相应对策,以推动硕士生培养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行.

关 键 词:硕士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829(2014)05-0071-05

一、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的历史沿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体制处于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硕士生教育收费体制改革也没有放缓步伐.自1977年恢复高考,研究生恢复招生,在当时特定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下,国家承担起了办教育事业的重任,实质是用我国极为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发展耗资巨大的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

上个世纪中期,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高,是典型的穷国办大教育,较大的教育需求与有限的教育资源矛盾突出,为解决这一矛盾,实行一定比例的办学成本分担,是解决教育经费困境的有效尝试.[1]1251985年,我国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高等学校“可以在计划外招收少量自费生,学生应交纳一定数量的培养费.”[2]自此,免费的高等教育走出了中国教育事业的舞台.无论是观念上,还是实践上,都走出了关键的一步,初步实现了高等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高等教育培养体制改革经过多年的实践,在研究生培养体制方面也有重大变革,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方式主要分为计划招生、自筹经费、委托培养等多种方式.计划内招生一般有20%的公费名额,自费指的是计划外(委培和定向委培)招生,这是高等教育经费培养的“双轨制”模式.投资主体有国家、学校、委培单位或个人,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但由于我国研究生公费推行学校较多,公费比例较高,高校仍承受着巨大的经费压力,因此培养体制改革仍会继续.

近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日益深化,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计划内招生比例越来越小,自费生比例越来越大.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的呼声越来越高,2006年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因为研究生收费改革不是一个全面收费的改革,更不是一个全面自费的改革.所以研究生教育全面自费的核心内容是取消国家计划,所有研究生都要收费.[3]49-50高等教育收费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人们已经接受了缴费上学,这为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我国在3所高校进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拉开了我国研究生培养体制全面改革的序幕.2007年有17所高校开始推行,2008年增加到56所.教育部于2013年出台相关的文件,规定我国研究生教育将于2014年通过“并轨”在537所高校全面推行,从此,我国研究生教育将进入全面收费阶段.这体现了“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也是成本分担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的客观要求.

二、硕士生培养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1.成本分担理论

所谓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指的是高等教育成本由谁支付以及如何支付的问题,即高等教育成本如何在政府、企业、个人等各方之间合理分担并最终实现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有了一定的教育支付能力和投资能力,这是实施成本分担的经济基础.从实际情况来看,成本分担机制对我国教育经费短缺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这有利于高校的正常运转.但是在这一理论的刺激下,高校计划内招生减少,自费生招生比例越来越大.高校受经费压力作用的影响,已经无法放慢扩招的脚步,也带来了高等教育不公平等问题.

2.人力资本理论

高等教育培养体制改革和成本分担的理论基础是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创始人,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1961年在《教育和经济增长》一文中,测算出1957年教育对美国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4]41-42以此说明教育通过培养合格或高质量的毕业生,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的贡献.

高等教育投资对个人也有较高回报,表现为经济和非经济回报:从事脑力劳动,且其工资、奖金、福利、住房等生活待遇,社会地位、社会声望、工作能力和再次寻找工作的机会及婚姻嫁娶等方面有优势;有较优秀的后代或者优秀的教育环境.[1]126从理论上来说,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较高层次的教育,它拥有最高的人力资本存量,相比本科及以下层次的教育具有较高的私人收益率,这无形中加快了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的步伐,也为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研究生就业困难,工资待遇普遍较低,与本科及以下层次教育的工资差别较小,人力资本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因此,培养体制改革有其客观必然性,但改革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和深思.


该文地址 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150619.html

三、硕士研究生培养体制试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招生规模的扩大增加经费筹措压力

我国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主要通过对各培养主体的调整实现,这对我国财政性经费投入不足有缓解作用,“双轨制”经费筹措模式使个人和培养单位分担了部分成本,国家教育支出负担减轻,学校教育经费问题得到缓解.但由于规模经济的刺激性,经费筹措的短期效应刺激了高校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的诉求,导致部分高校盲目扩招.高校的本意是要增加办学经费,无意间却加重了办学负担,[3]49-50成本分担也无形中加重了人民投资高等教育的负担.

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全部经费比例自1996年逐年降低,而学杂费收入逐年增长,由1996年的13.66%上升至2008年33.68%.[5]75-79中国高等教育经费的基本趋势:政府财政性投入比重逐年下降,学生个人和家庭、社会团体等对高等教育的投资无论在绝对数量和相对比例上都呈上升趋势.我国近20年来研究生招生情况如表1.从2002年起,伴随高校扩招的发展战略,研究生教育也进入一个大扩招时期.2000年招生计划比1999年猛增40%,之后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直到2005年,招生计划的快速增长势头才开始回落,进入10%左右的稳定增长阶段.不仅招生逐年增加,我国在校研究生数量也已成继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二,这标志着我国步入研究生教育大国前列.

2.招生规模与培养质量陷入恶性循环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家较高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伴随招生规模的扩大,出现研究生数量激增与导师队伍壮大速度较慢的非均衡状态,虽然这降低了生均培养经费,无形中却加重了导师的工作压力,出现了较为普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放羊型”,这是研究生培养质量普遍下降的关键原因之一.此外,基于“一把茶壶配十几个杯”的现实,导师无暇顾及每个学生,对学生的监督和培养处于盲区,导致学生学术水平低下、学术不端成风.同时,由于收费改革试点实行的奖学金制,总体来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但是由于各个地区和高校的政策在实际上存在差别和考核标准问题,使得部分学生因承受巨大的学习压力而急功近利,短期制造大量低水平成果,高质量、高水平成果较少.[6]133-136这不利于个人发展,对导师和学校的声誉也会造成损害,甚至对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3.培养体制改革加重社会教育不公程度

公平原则在教育政策上的应用,就是要求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化”.这一观念被列为1966年至1975年间世界教育研究的十项最有意义的研究成果.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公正.但“双轨制”乃至即将全面实施的全面收费,其实质是一种将公共教育资源由低收入向高收入阶层转移的不公平机制.我国教育资源本身存在个人、地区和校际间的差异,这最终使教育资源存在层次性、区域性和结构性配置不均.

首先,实行收费制度,将原来以成绩为唯一衡量标准,变成了成绩和经济能力的双重标准.部分人因高昂&

1 2 3

高等教育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文献,与我国硕士生培养体制改革试点现状的反思相关毕业论文网参考文献资料:

国际政治 论文

高中政治论文2000字

企业政治论文

关于两会的政治论文

企业政治思想工作论文

政治论文高一

政治论文600

政治论文1000

政治论文诚信

大学政治论文

我国硕士生培养体制改革试点现状的反思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