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艺术— 范文

人生美学方面论文范文素材,与“趣味”与“情趣”:梁启超朱光潜人生美学精神比较相关毕业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人生美学方面毕业论文,关于“趣味”与“情趣”:梁启超朱光潜人生美学精神比较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人生美学及人生及生命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人生美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确立为“人生的艺术化”精神的核心,从而拓展了创造与欣赏、物质与精神、个体与群体、动与静、入与出、有为与无为诸关系中的后一维度.梁启超则以不有之为的“迸合”来实现对上述诸对矛盾的超越,主张扬弃小有来达成大化.朱光潜的“玩索”和梁启超的“迸合”,都是追求人生美的创化,是人格精神升华和人生境界美化的艺术化方法和路径.朱光潜的“情趣”和“人生的艺术化”是接着梁启超的“趣味”和“生活的艺术化”往下说.在转化西方的无功利为中国式的无所为而为的基本精神旨趣的基础上,梁启超是把“无为”转化为不有的“迸合”,朱光潜是把“无为”转化为去俗的“玩索”.

20世纪40年代,朱光潜写了《看戏和演戏——两种人生理想》一文,对自己的人生哲学及其审美理想作了一个总结.朱光潜说,人生的舞台上,“能入与能出,‘得其圜中’与‘超以象外’,是势难兼顾的”.古今中外许多大哲学家、大宗教家、大艺术家都想解决这个问题,答案无非有三:一是看戏;二是演戏;三是试图同时看戏和演戏.以中国古代大哲言,儒家孔子虽能作阿波罗式观照,但人生的最终目的在行,知是行的准备,因此属演戏一派;道家老庄对于宇宙始终持着一个看戏人的态度,强调“抱朴守一”和“心斋”,自然是看戏一派.朱光潜认为,西方“古代和中世纪的哲学家大半以为人生最高目的在观照”,柏拉图的“绝对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是理解的活动”都在此列.而近代德国哲学中,看戏的人生观也占了很重要的分量,叔本华把意志痛苦的解脱放射为意象,尼采的“从形象得解脱(redemptionthroughappearance)”均执此论.若按照朱光潜自己的结论,那么,他的“情趣”范畴和“生活的艺术化”命题更接近于叔本华和尼采的视角,主要是持艺术化的观照.朱光潜并不反对“看和演都可以成为人生的归宿”.但他以为若拿犬儒派哲学家第欧根尼和声名盖世的亚历山大帝相比,后者还是胜前者一筹.因为前者对慕名来访的后者说:“请你站开些,不要挡着太阳光.”后者回去却对人说:“如果我不是亚历山大,我愿意做第欧根尼.”朱光潜的结论是,身为亚历山大而能见出第欧根尼的好处,就是因为他拥有观赏之情趣.对于看和演,朱光潜主张就其为人生理想而言,并无高低之分.关键是,不管是看还是演,都要有静出之境界.因此,在人生的审美建构上,朱光潜归根结底还是更倾心或者说更关注于欣赏、观照与玩索的.

与王国维的悲观主义相映照,无论是梁启超的“趣味”范畴和“生活的艺术化”理想,还是朱光潜的“情趣”范畴和“人生的艺术化”理想,确实“都大致以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给予了人生以解答”.但梁朱相较而言,梁启超更具从艺术走向人生的实践精神,朱光潜更突出了以艺术观照人生的省思姿态.前者更重生命动入之美,后者更重生命静出之韵.当然,他们的思想理论无疑有着浓郁的审美救世主义的色彩,这在当时动荡的时世和苦难的现实中,既是理想的也是“乌托邦”的;而在今天这样一个重视技术追求实效的时代,对于人性的完善、人格的涵养、生命意义的确立、生命价值的追寻等,均有其重要而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①劳承万《朱光潜美学论纲》(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蒯大申《朱光潜后期美学思想述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等著,均持此论.

②劳承万《朱光潜美学论纲》(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持此论,将“情趣”视为朱光潜美学理论体系的聚焦点.

③朱自清把“人生的艺术化”称作“孟实先生自己最重要的理论”.见《〈谈美〉序》,《朱光潜全集》第2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④此文1924年11月发表于《春晖》第35期.1929年《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结集出版时将其收为附录.

⑤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升学与选课》,《朱光潜全集》第1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⑥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情与理》,《朱光潜全集》第1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⑦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摆脱》,《朱光潜全集》第1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⑧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静》,《朱光潜全集》第1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⑨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附录二》,《朱光潜全集》第1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⑩朱光潜《谈美·“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朱光潜全集》第2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朱光潜《谈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朱光潜全集》第2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朱光潜《谈美·“从心所欲,不逾矩”——创造与格律》,《朱光潜全集》第2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同⑩.

朱光潜《谈美·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朱光潜全集》第2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朱光潜《谈美·情人眼底出西施》,《朱光潜全集》第2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同⑩.

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动》,《朱光潜全集》第1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同.

朱光潜《谈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朱光潜全集》第2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同⑩.

同.

同⑩.

朱光潜《乐的精神与礼的精神》,《朱光潜全集》第9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同⑩.

同⑩.

同⑩.

同⑩.

同⑩.

同⑩.

参见金雅《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二章第一节.

梁启超《学问之趣味》,《饮冰室合集》第5册,中华书局,1989年版.

梁启超《“知不可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饮冰室合集》第4册,中华书局,1989年版.

同.

“不有之为”是我个人对梁启超所阐发的趣味主义人生审美精神的一种概括,主要是为了与中国现代其他美学家所使用的“无所为而为”的精神特质区别开来.一般所说的“无所为而为”主要关注的是为与用的关系,其核心是审美的用与非用的问题.梁启超也用了“无所为而为”,但其实质不是不用,而是不有,主要关注的是为与有的关系,突出了审美主体的品格,是在超越小有的基础上达成大有也即大用,并由此将重心由对审美活动无利害性的关注引向对审美活动人生价值的探讨.相关内容详参金雅《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一章第三节、第二章第一节.

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饮冰室合集》第4册,中华书局,1989年版.

1 2 3 4 5 6

人生美学方面论文范文素材,与“趣味”与“情趣”:梁启超朱光潜人生美学精神比较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艺术本科论文

大学生艺术论文

艺术期刊

艺术研究生毕业论文

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论文

优秀音乐论文

体育专业自考

社区体育论文

篮球体育

艺术本科大学

“趣味”与“情趣”:梁启超朱光潜人生美学精神比较(6)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