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文艺学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检索,与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艺学边界问题相关本科毕业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文艺学方面有关本科毕业论文,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艺学边界问题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文艺学及文学性及文学理论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文艺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比如流行音乐(尤其是曲词)、书法、绘画、电影、书卷气十足的家庭装潢等.这样一来,“文学性”到了哪里,“文学”也就到了哪里.至少在中国大陆,对“新批评”的接受产生了如此始料未及的结果.当时,许多虔诚于“新批评”文本细读的学者因为引进多年后都没有出现一部成功的细读样板而忧心忡忡.但是,风物长宜放眼量,又过了多年之后,我们不再因为拿不出中国化的细读经典而羞怯.因为,从文化批评或文化研究的观念、角度来看,“新批评”为我们摆脱本质主义文学观念和意识形态理论的束缚大有助一臂之功.

“文学性”在漂移,文学就不会闲着,它也跟着发生了位移.在法国的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那里,“文本”的范围被扩大了,由传统上所理解的“书面语言书写”的文本扩大为将“社会”也视为文本.自此往后,文学终于位移到明显地不再是传统文学领地的时候,文学研究中的一个大问题就不能不提出来了.有没有文学的边界,本来不是个问题,当下的学界热衷的却是想弄明白“边界的底线到底应该在哪里”,这才是重要且令人关注的.而这种热心于再次确定出“文学的边界”或“文学研究的边界”,目的也在于可以用这个“边界”的规范、尺度为武器,来圈定当前学术界里哪些研究是文学研究,哪些研究不是,从而可以对那些个“跳出了圈子外”的不务正业者们亮黄牌警告:注意啦,你的研究苗头不大对劲了.如果从事“泛文化研究”或文化批评、文化研究的学者们面对警告还不肯回头去研究文学正业,那就有被亮红牌之虞!也就是说,这种关于边界的论争背后出现了一个话语权力或话语权威的问题(这里暂不采用西马所谓的“话语霸权”,但内涵则是一致的).

也就是在这个底线的灰色地带,大众文化研究与传统的经典文学研究发生了边缘碰撞.这个边缘地带就是“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和“审美的日常生活化”.我们猛然一听,文学开始“扩容”、“扩张”了,可以进入日常生活了,“那不是好事情吗?”我们会非常高兴于文学家族的壮大.但是细加推究后,发现没有哪位学者明确反对文学的“扩容”泛化,也没有哪位学者明确表示传统的经典文学理论“过时”而价值不再.既然如此,怎么还会争论得很激烈呢?详察其文可知,争论的焦点在于到底应该把研究的重心放在传统的文艺理论领域,还是应该放在新兴的广告设计、街心花园、广场文化、家庭装潢上.这也会令旁观者或一般的文学学者、大学师生们大惑不解:各随研究者的兴趣好了,白菜萝卜各有所爱嘛.细究其里,在争论的焦点背后,有研究者的视野的不同、社会现实中的身份(处境)的分别、话语领导权的支配问题、研究志趣的问题,更有研究者代际知识结构的差异与思维方式的分歧.

这场论争的焦点起先是关于文艺学研究重心究竟应该放在传统的文学研究领域还是新的拓展疆土上,因为论争双方谁也没有说对方的研究对象就不能存在.因此,问题的关键其实不在研究对象或疆界,而在于研究者的兴趣――即重心所暗含的价值倾向,而倾向背后则凸显出的是价值立场――不仅仅是学术立场,更是研究者安身立命的社会立场,这就与学术之外的知识分子身份、地位、既定权威等因素发生了千丝万缕的缠绕.就此而言,李春青教授的分析是鞭辟入里的.论争中各位方家对不同主张的争鸣中都对自己的立场做了反复的申述、补充,也发现了对方的许多被遮蔽的方面.这里没有必要再去一一罗列.笔者只想谈一个学界论争中不为人们关注的侧面来做一点分析、批判.我们从一个细节来考量论争双方的代际知识结构的差异问题以及由此所导致的思维方式的分歧.

我们就具体到以令人尊敬的童庆炳先生和风头正健的陶东风教授的论争为例.童先生对经典文学及其理论的虔诚恪守令人景仰,而且他曾经在90年代末撰文论述过文学可以有五十个维度,可见其治文学研究之思想的开阔、开放、开明.可是在这场论争的行文中,多次列举他自己和远在福建乡村的农民弟弟一家的生活来说明其学术观点.这固然可以说明自己(或自己所代表的相当一部分学者)的立场,但就艺术理论的角度而言,这是用生活中的问题论证文艺中的问题,而不是从文学材料或文学文本出发来论述问题.用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术语来说,就是用“生活真实”来讨论“艺术真实”了.而且从逻辑推理的角度来看,不能因为A是如此,那么非A就必定不如此.何况以含有局部属性的例证来证明普遍性命题、以个别求一般、以具体现象求得抽象判断的结论,这样的推理在逻辑上是不怎么可靠、不十分妥当的.五六年的时间里,在多篇文章、多个讲座上反复采用几个相近似的生活事例来论证文艺理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多多少少令人产生一层疑问:这样子多年重复做着雷同的单向度价值判断,研究者的知识结构保持着超稳态,是否有某种调整的需要?其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是否也需要一定意义上的拓展?如果喜爱某一类别的实例,比如农民艰难的生活处境问题,流动人口的问题,也完全可以作为研究课题,做出“文艺在我国某地乡村中的实际情况”之类的田野调研报告.尽管这种论题显然未必在多大程度上属于经典文学理论研究的范畴,但作为文学研究泛化形态的文化诗学或范围更其广大的文化研究则可以把“文艺在我国某地乡村中的实际情况”之类的田野调研报告囊括其中的.从事这样的田野实证工作,也十分符合论争中一些学者站在弱势群体一边的立场.倘若如此,有定性又有定量的研究,尤其是田野的实证分析,肯定比那些依据单个人的生活直感与直观见闻之所得更具有说服力.

这样提示文论权威批评中的白璧微瑕,应当不会被理解为“大不敬”.这是就事论事,是对事不对人的分析.同样也不要被理解为:既然找一方的不足,就是站在另一方的立场上说话.确实未必如此.尽管申报本课题之初,真的想虔诚地维护文学的“纯洁性”.但随着探究的不断深入,笔者努力坚持的是学术的立场,而非自己当初的个体价值偏向,更不是其他“某某派”(如果可以称之为派的话)的立场,尽管论争中的不少学者都为笔者所熟悉,既听过他们的讲座,也接待过他们的来访.因此,下面就要设身处地对陶东风教授展开一番学理式的探讨.

陶东风教授在2002年提出“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本意似乎想避免文艺理论的僵硬、板滞,拓展文艺学的研究空间,为首都师范大学的文艺学学科建设带来一些新气象,借以形成他们的文艺学学科特色.而且,他很想采用新材料、研究新领域、更新知识结构,形成新的文艺研究思维形态,拿出一些新的“实绩”来.草创中遇到一些不同的看法,产生一些不同的认识,自然是好现象,总比投石入海不见声响要好.于是就撰文讨论,想撞击出一些火花.不曾想陷入了文

1 2 3 4 5 6 7 8

文艺学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检索,与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艺学边界问题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有哪些科目

汉语言文学专业类别

外国文学论文范文

文学类论文文献综述

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课程

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难吗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6000字

自考本科 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好就业吗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艺学边界问题(6)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