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教学— 范文

关于文学批评论文范文素材,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的自觉意识相关论文开题报告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文学批评论文开题报告,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的自觉意识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文学批评及文学创作及文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文学批评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自身的发展以及险恶的政治现实、活跃的时代思潮等因素促使这一时期文学批评异常繁荣.多部文学论著的出现,标志着我国肇始于先秦的文学批评已进入自觉的时代,其自觉意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知音”的呼吁,二是批评家的自觉,三是批评方法的自觉.

关 键 词: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自觉意识

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148-03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鲁迅在其《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称“用近代的文学眼光来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①因为从曹丕开始,“追求文辞的华美,文体的划分,文思的过程,文笔的区别,文理的探求,文作的详义,以及文集的汇纂,都是前所未有的现象.”②这一时期,以曹丕《典论论文》为首的文学批评专著的诞生,标志着我国肇始于先秦的文学批评已进入自觉的时代,显现出前所未有的自觉的文学批评意识.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出现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

(一)文学自身的发展推动了文学批评的变革

这一时期的文学评论是在先秦两汉文艺思想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的,但先秦两汉时期,没有专门论及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著作,人们对文学的看法,大体沿袭汉儒论诗的“诗教观”,即所谓文学是用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政教工具.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开始摆脱两汉的儒家“诗教观”的束缚,涉及到了文学的地位、文学的风格特征及其与作家才性的关系,文学创作的内部规律、文学创作与时代关系、文学的文体特点,文学批评与批评的原则、方法、态度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使文学逐渐独立于经史之外,成为一个独立的门类.而《典论论文》《文赋》《文心雕龙》《诗品》《文选》等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专著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这篇论文出处: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300757.html

(二)险恶的政治现实和活跃的时代思潮在互相矛盾又互相推动的特殊背景下促进了文学批评的发展

汉末黄巾起义,不仅动摇了汉朝的统治,同时也动摇了两汉数百年间儒学一尊的地位.面对满目疮痍的社会与紊乱崩溃的纲纪,要重新恢复安宁稳定的秩序,新的地主阶级统治者必须寻找一种更为切实、更行之有效的治国之术.汉末乘时而起的曹操提倡法治,用人唯才,“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求逸才令》)之人皆用.同时,作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曹操的这些措施又加速了儒学的衰落.儒学一尊的地位一旦打破,人的思想一旦从桎梏中解放出来,于是便出现了思想界的活跃局面.各种“异端”思想便流行起来.鲁迅即说这时“更因思想通脱之后,废除固执,遂能充分容纳异端和外来的思想,故孔教以外的思想源源引入”.(《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活跃通脱的学术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学批评的发展.


文学批评本科论文的写作方法
播放:20846次 评论:7755人

魏晋时期动荡不安的社会、险恶的政治环境,

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的自觉意识的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文学批评论文范文素材
迫使文人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分化.杨修、孔融的被杀,使文人“噤若寒蝉”;嵇康虽然小心谨慎,也未逃脱被杀的下场;阮籍一生看似洒脱,实则只是明哲保身.汉魏道学、佛学的广泛传播和晋代玄学的盛行,都是当时文人思想变化的社会表现形式.知识分子不敢妄言政治,只能致力于探讨道学、佛学、玄学和文学.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以后,对人的品藻正式成为社会、政治、文化谈论的中心,但它不再是汉末对人的道德、操守、气节等的品评,而是对人的才情、气质、格调等内在精神的品评,这种人伦品藻对品评文学作品起了催化作用,也直接影响了文学批评的发展.

(三)曹氏父子的推动作用

汉末社会动乱,文士颠沛流离,分散各地,是曹操将他们搜罗到自己的身边,从而形成了文人集团.如徐干、刘桢、杨修、陈琳、应、王粲等,无不是在他的感召与延揽下走到邺城的.曹操在鼓励文人为他效力的同时,还勉励他们努力从事文学创作活动,并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作品开创文学上的新风气.邺下文人彬彬之盛的创作局面的形成,和曹操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以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大批文人都在曹氏集团追求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们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观自然会受曹氏父子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也恰好契合了当时文学品评的思想潮流,从而对整个社会的文学观念、创作风气都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自觉意识的表现

“知音”的呼吁

先秦两汉之际把文学视为文化现象,批评所注目的是文本的社会意义、文本与社会的关系.汉魏时期才性论批评出现,批评者与作者的关系便显得突出.同一作家的作品可以为甲欣赏而为乙所不满,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沉埋,而在另一段时间内流行,这就是作家作品能否遇到知音的问题.知音问题是启导人们思考批评方法的重要契机.

“知音”一词首见于《礼记乐记》:“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汉末魏初士人们进行文学创作的自觉性已相当高,独立的文学观念更明确,人们以善写文章为荣,相互间的品评大量出现,而品评中随意褒贬、无所准的现象也多了起来.曹丕在《典论论文》中首先指出:“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所谓“文人相轻”,并不是说比之社会上各界人物文人的品行特别差,而是由于文学批评的复杂性造成的.“文非一体,鲜能备善”,而各人“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对于不擅长的文体、对不同的创作风格缺乏理解,于是必然造成“各以所长,相轻所短”的现象,相互间缺乏“知音”.

作家相互间的品评是汉魏之际文学批评有长足进展的重要原因.曹植《与杨德祖书》谈及当时文人间的评议:“以孔璋之才,不闲于辞赋,而多自谓能与司马长卿同风,譬画虎不成,反为狗也.”这是曹丕所说的“暗于自见,谓己为贤”.又云:“前书嘲之,反作论盛道仆赞其文.夫钟期不失听,于今称之,吾亦不能妄叹者,畏后世之嗤余也.”曹植对相互间的评议十分认真,毫无虚假的敷衍,认为如果称赞了不该称赞的文章,实际上等于贬低了自己.此外他们还指摘利病,相互修改文章.曹丕、曹植都是从创作者角度切入文学批评,故强调批评者暗于自见,不能正确对待他人,于是造成不知音的现象.晋代葛洪则有所不同,葛洪是从文艺欣赏角度切入文学批评的.他强调艺术作品之美有不同层次,悦目适心的俗乐因近乎人情,易于得到人们的欣赏;而高雅深沉的曲调,便鲜有知其美者.

批评家的自觉

批评家的自觉在文论发展的前阶段主要表现为意图超越一般作者的身份.超越一般读者的身份,克服其主观性、片面性、随意性,而追求一客观的、稳定的、可操作的批评标准.这在曹丕《典论论文》中已有所表现.文章

1 2

关于文学批评论文范文素材,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的自觉意识相关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资料:

小学计算机教学教案

品德电教论文

幼儿园德育教学论文

教研论文物理

小学语文课改教学论文

英语师德论文

小学音乐教学法

二年级美术教学论文

有关写字教学的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网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的自觉意识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