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政治— 范文

高等教育方面有关论文范文,与汉语语境中的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相关论文摘要

本论文是一篇高等教育方面有关论文摘要,关于汉语语境中的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高等教育及教育哲学及社会科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高等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自1987年译介到中国以来,诠释、研究和争论一直非常盛行,对中国高等教育有重大影响;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只要涉及教育哲学,就会引用它,或以其中观点为支持,或从其观点出发进行深入的哲学思考.1998年至2010年,仅CSSCI期刊论文,就有778篇引用《高等教育哲学》;布氏高等教育哲学思想围绕高深学问、学术自治、学术自由、教育职能、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学、治学道德、教会大学等8个主题展开,而引用最多的是布氏就高深学问、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由等3个主题表达的观点,主要是认识论哲学与政治论哲学等10个观点.由于文化语境差异,《高等教育哲学》译介到中国之后,发生一定程度的误读和变异,其中,认识论、政治论和学术自治论的误读与变异最大.经典传播中正常的跨文化变异或许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无意或有意的误读,必然会误导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思维走向;而缺乏对经典著作的科学诠释和理性批判,就难以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高等教育哲学.

关 键 词:高等教育;哲学;汉语;语境;误读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10(2012)05―0019―09

一、引言

布鲁贝克(JohnS.Brubacher;以下中文简称布氏)的《高等教育哲学》(OnthePhilosophyofHigherEducation;以下中文简称《哲学》)于1977年初版,1982年出修订版,是西方第一部以“高等教育哲学”命名的专著.该书通过对高等教育发展中一些根本问题开展深度哲学思考,广征博引各家学说,展现高等教育哲学发展全貌,对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哲学》(汉语本根据1982年版翻译)1987年由王承绪教授等人译介到中国,此后,诠释、研究和争论一直非常盛行.20余年来,中国学界一直把它奉为高等教育哲学的研读经典[1],认为它对中国高等教育哲学研究的影响具有奠基性作用[2].实际上,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只要提起教育哲学问题,就必然会引用《哲学》.

著作的被引用次数是显示其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考察《哲学》的被引频次及所引内容,可以了解书中哪些观点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发生影响.《哲学》进入中国文化语境后,由于文化差异,出现一定程度的误读(误译也是一种误读),因此,梳理中国学者对其中核心概念的解读,可以了解他们在汉语语境中的流播、误读和变异发展脉络.

二、《高等教育哲学》被CSSCI论文引用情况

CSSCI数据库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文献信息查询的重要工具.随着文献计量研究的不断发展,众多学者开始利用CSSCI的数据资料,评析学科领域内较有影响的文献,揭示该学科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比如唐云富[3]、高耀[4]、刘晋飞[5]通过被引总量、影响因子和被引广度等指标,评价某一期刊学术影响力;龚放[6]、张灵芝[7]、潘黎[8]借助CSSCI所收集的关 键 词,总结某一时期中国教育研究热点;杨秦[9]、胡[10]通过对引文索引中被引文献的统计分析,探明学科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国内外学术著作等.但目前还没有文章以CSSCI数据库被引文献为视窗,考察外国经典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产生的学术影响,因此本研究进行这种尝试,以期为我国教育学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本研究首先利用CSSCI数据库“被引文献板块”检索《哲学》的被引次数.由于CSSCI数据库最早回溯到1998年,而CSSCI在录入数据库的时候有一定的时间延迟,所以检索时间范围为1998至2010年.检索所获论文778篇,分布如图1所示.图1《高等教育哲学》被引总量(CSSCI数据)

宋娜娜:汉语语境中的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1998年至2010年,直接引用《哲学》的CSSCI论文多达778篇,这足以证明它受到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界的普遍认同.从13年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自1987年被引进中国以来,《哲学》的影响力并没有随着时间减弱,反而呈不断上升的态势.这反映出《哲学》作为经典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随着高等教育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它的影响力和扩散力也在不断增强.

三、《高等教育哲学》被引主要热点

布氏在《哲学》一书中,以“高深知识”为基点,建构一个分析高等教育哲学流派的参照框架.围绕“高深学问”,布氏把自己的高等教育哲学思想分成8个中心问题来陈述,而这8个主题均被多次引用,次数如图2所示.从引用看,《哲学》影响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不是整部书,而是部分观点,或者说,是它就部分高等教育问题或主题表达的观点.中国学者在讨论这些问题或主题时,自然而然地引用布氏,或作为支持,或从布氏观点出发,进行深入的哲学思考.

从图2可以看出,“高深学问”这一概念的影响面最大.布氏在《哲学》中将“高深学问”视为高等教育的核心及核心概念,中国学者在探讨这个主题时,常以布氏的思想为源头或切入点.另外,以“高深学问”为基点,布氏认为高等教育存在的哲学基础有两大派别:认识论和政治论.伴随着现代大学走向“社会的中心”,大学应该是追求“高深学问”的“象牙塔”,还是满足社会需求的“服务站”,已成为教育界长期争论不止的热点问题.中国学者把这个问题上升到哲学层面进行讨论时,常以布氏的“认识论”和“政治论”作为哲学基础.学术自治与学术自由高度相关,自治是自由的必要前提、基础与保障.布氏在《哲学》中对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由的合理性及其限度做出详尽分析,因此国内学者探讨这两个命题时,常援引布氏学说作重要理论支持.同时,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高等教育的精英模式受到冲击.高等教育是特权还是权利,引起中国教育界的热切关注.布氏主张第三级教育由许多机构组成,其中既有尖子大学,也有初级学院,这种体系兼顾公正和平等;而这一主张对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诸种问题正好也有启示.图2《高等教育哲学》中8个主题被引用次数

从所引观点看,目前国内高等教育研究领域比较注重对“哲学基础”、“学术自治”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等教育理论和宏观政策的探讨,对教学和课程等实践性的教育问题研究较少,而对涉及伦理道德、大学精神等价值观方面的探讨就更为不足.在哈佛大学前校长博克(DerekBok)看来,一所大学如果不愿认真对待道德问题,就违背它对社会应负的基本责任[11].高等教育研究者必须更加注重对自由教育、道德教育、人文教育等问题的研究.四、对《高等教育哲学》主要观点的解读

一切学术研究的历史都是继承和发展的历史,高等教育研究也不例外[12].对《哲学》中被引用最多的几个观点进行深入考察,可以了解国内学者如何诠释书中的核心概念、引用这些概念时衍生出什么新的观点、这些新的观点对中国高等教育哲学发展产生什么影响.本研究清理出《哲学》一书中被CSSCI论文引用超过20次以上、排在前10位的观点,如表1所示:

(一)对“认识论”和“政治论”的解读

以“认识论”和“政治论”为基础的高等教育哲学理论产生的影响最大.布氏认为:“大学确定它的地位的主要途径有两种,一种主要是以认识论为基础,另一种则以政治论为基础”[13]13.国内学者对布氏两种教育哲学的解读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信奉认识论的人援引布氏的观点指出,追求真理本身就是目的,而真理的本质是其客观性,因此应排除价值影响

1 2 3 4 5 6

高等教育方面有关论文范文,与汉语语境中的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相关论文摘要参考文献资料:

政治初中论文

政治论文写法

高中政治小论文

时事政治议论文

企业政治论文

政治学硕士论文

政治方面的论文

政治创新论文

研究生政治论文

高中政治论文发表

汉语语境中的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