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政治— 范文

教育学类论文范文资料,与生招生“专业课统考”带来的变革反思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教育学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生招生“专业课统考”带来的变革反思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教育学及学术型及教育技术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教育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研究生招生“专业课统考”与“自命题”相比,带来了三个方面的变革:在招考活动层面,考试内容更侧重基础知识而非专业知识、考核标准更侧重知识而非能力;在制度设计层面,更侧重政府招考权而非高校自主招生权、招生模式更强调一元而非多元;在文化和心理层面,民众更信任政府而非社会中介考试机构、改革更侧重普通民众的意见而非学者专家的建议.面对这些变革,“统考”政策应警惕高等教育质量的“公地悲剧”,应减少政策相关方的“受众失语”,应避免政策演变不知“从哪里来,往何处去”.

关 键 词:研究生招生考试;专业课统考;变革;政策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10(2011)06-0093-07

2007年至今,在我国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已经有五个学科门类近百个二级学科专业由国家统一命题进行考试,我们将其简称为研究生招生“专业课统考”.教育部2007年解析该改革方案时认为,“统考”适应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适应了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大的需要;适应了维护国家教育考试公平的需要;适应了研究生招生整体改革的需要;适应了本科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1]但社会舆论对此项改革却褒贬不一,赞成者与反对者针锋相对、辩论激烈.赞成者认为“统考”大大提高了招生考试的总体效率,也有利于增强考试过程的安全性等;反对者大都担心这种改革不符合高校自主办学要求,不利于高校研究生教育的专业特色发展和人才培养创新等.究竟如何评价这些截然相反的观点,并形成较为准确的认识是令人深思的.本文从招考活动、制度设计、文化和心理这三个层面对研究生招生“专业课统考”政策进行系统分析,力图对政策做出一定的评价与反思.


本篇论文地址: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425820.html

一、“统考”在招考活动层面带来的变革

在研究生招生专业课考试中,招考活动层面关注的是考试内容和考核标准,与以往的“自命题”相比,“统考”带来的新变化显然是考试内容更注重基础知识而非专业知识,考核标准更注重知识而非能力.

(一)考试内容更侧重基础知识而非专业知识

按照《关于2007年改革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部分学科门类初试科目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要求,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需要“改革初试内容,使初试更侧重考察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学科基本素养”,认为“专业基础综合科目考试为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课的综合考试,考试内容为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所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相应能力”.这种基本知识和基本素养是研究生应该达到的最基础的要求,但研究生教育作为高层次的教育,它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并不仅限于此,考试内容的专业性应该得到更多的强调.

研究生教育是本科教育后以研究为主要特征的高层次的专业教育.[2]21专业是研究生教育的载体,是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研究生教育自产生以来就一直是围绕专业来进行的.研究生教育的专业性体现在它是建立在学科分化和学科前沿不断拓展的基础之上的,现代社会的学科分化越来越细,不同的学科都拓展出众多的研究方向和分支学科,具有“专”、“深”的发展特点.虽然同一学科的不同专业或方向之间存在着广泛的交叉,但彼此的侧重点及理念还是差异巨大,这就要求研究生教育要围绕特定的专业、方向甚至领域进行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而不能像颁发学位一样,所有的研究生教育只划分为十余个门类.因此,研究生招考中必须考察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不能过于注重整体的学科基础,否则考试内容的“效度”是不高的.以教育学为例,教育学涵盖了多个二级学科,不同专业之间差异巨大,全国统一的“教育学综合”专业课考试,对于不同专业而言已经没有太大的“专业性”,不利于本专业的人才选拔.比如,有学者就曾提出过“教育学综合不适合作为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认为“统考”与教育技术学本科教学脱轨、不利于教育技术学专业优秀人才的选拔、制约了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3]全国人大代表胡卫平在2009年参会时也提出了“取消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全国研究生统考”的建议,指出大部分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研究生导师都反对这种统考.[4]可见,这种按学科门类而进行的研究生招生“专业课统考”是不符合学科演进规律的,研究生教育中学科的纵向分化与横向综合、学科由树状结构到网状结构的延伸,都不能满足于按学科门类来设置专业课的考试内容,否则就是“不分专业”的挑选,不符合研究生教育的专业性规律.另外,当前的研究生教育不仅分专业还分类型,非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兴起也会对“统考”形成挑战.有学者提出,“为了促进非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建议分别设置面向学术型学位的学科专业和面向非学术型学位的学科专业,并在一级学科层次上对两种定位进行区分”[5],这在研究生入学考试环节也应当有所反映,要提高不同类型学科专业选拔人才的效度.

(二)考核标准更侧重知识而非能力

陈何芳闫国花:研究生招生“专业课统考”带来的变革及反思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是“研究”,科研是研究生必须参与的最主要活动,它是培养研究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最基本手段,为此研究生需要具备相应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等.[2]22可见,知识和能力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能力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知识为能力的发挥提供了基础和依据.这就要求研究生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增强能力.但是,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的专业教育,知识的掌握与学习并不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意义更为重大.为了更好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必须在研究生招考中体现出对能力的关注,使这种人才选拔考试能够鉴别出考生素质水平的差异,从中选拔出具有创新精神和科研潜力的人才.

知识和能力的考核体现在考试中是有差别的,知识的考核主要通过知识再现的方式进行,表现在试题中可能就是名词解释、选择填空、简答题等客观题型,这些试题主要考察的是知识记忆,考生在备考时只要将考试指定用书背熟就可能通过考试;而能力考核比较复杂,需要考生综合运用知识,体现出考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科研能力等.“统考”实行后,研究生招生专业课考试按学科门类考察基础知识和学科素养,而不是深入到具体专业考察学生对艰深问题的理解,这样就必然会以记忆性知识考察为主,极易导致一些能力不强的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取得好成绩,而无法甄选出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和科研潜力的学生.但是,在我国研究生招生中,初试是筛选的第一步,具有“一票否决”的色彩,考生初试失败就只能止步于此,就没有资格参加高校复试.如果初试不能有效地筛选考生,就会造成初试和复试之间的紧张甚至对立.复试的目的是从通过初试的考生中挑选更优秀的人才,即二次筛选,而现在它的首要任务却成为剔除毫无能力的、应试型的、混水摸鱼的考生.通过访谈发现,很多研究生导师都认为招生中最大的困扰是如何处理那些通过初试但复试很不理想甚至不合格的考生,而更大的遗憾在于某些有潜力、有个

1 2 3 4

教育学类论文范文资料,与生招生“专业课统考”带来的变革反思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参考文献资料:

企业政治思想工作论文

政治高效课堂论文

初中优秀政治论文

政治学硕士就业

比较政治论文

政治论文高中

初中政治论文2000字

政治学论文发表

关于政治论文

怎样写政治论文

生招生“专业课统考”带来的变革反思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