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医学— 范文

体育教师有关论文范文检索,与中国体育教师教育的历史、挑战与未来相关论文摘要

本论文是一篇体育教师有关论文摘要,关于中国体育教师教育的历史、挑战与未来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体育教师及教师教育及体育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体育教师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长沙410012;2.长沙理工大学体育部,湖南长沙410067)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以近百年中国体育教师教育发展历程为脉络,回顾历史,审视现状,并以此为依据探讨其发展前景,以推动21世纪学校体育的发展.

关 键 词:体育教师教育;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回顾;发展

中图分类号:G8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9)03-0077-05

History,ChallengeandFutureofSportsTeacherEducationinChinaGONGZhengwei

LILiying

(1.HunanNormalUniversity,Changsha410012,HunanChina,

2.Changsh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Changsha410067,HunanChina)

Abstract:Bythemethodofliteraturereview,thispaperreviewsthedevelopmentofsportsteachereducationinnearlyacenturyandobservesthecurrentsituation.Theprosperityisdiscussedinordertopromotetheschoolsportinthe21stcentury.

Keywords:sportsteachereducation,educationreform,curriculumreform,review,development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性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提高师资的质量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口.这是因为,没有教师的质量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如果我们承认教师的素质问题是新世纪全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问题,而且体育教师素质的提高也是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能否顺利进行进而取得理想效益的关键因素,那么,对体育教师教育问题的研究,就是培养高质量体育教师的前提.本文以近百年中国体育教师教育发展历程为脉络,回顾历史,审视现状,并以此为依据探讨其发展前景,以推动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

1中国体育教师教育百年省思

1.1前50年:战乱下中国体育教师教育的艰难发展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痛感“国民之智愚贤否,关国家之强弱盛衰”的清政府借鉴日本学制,模仿性地移植了日本的师范教育制度.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使师范教育在学制上得到了认可,正式设置独立的师范学堂.该《章程》在师范教育、学校教育等都深带“日化”烙印.与此相应,当时体育师资的培养,由于多由日本留学归国人员所创办,施教自然倾向日化.

民初至1923年期间,学校体育虽有所进步,“双轨制”也逐步形成,但仍以日本模式为主.与学校体育一样,体育师资的培养也有了一些变化,至1923年前,一批体育师资培养机构相继创建,师资培养的课程体系也有所发展.尤其是新文化运动开始后,一批新的体育科、系得以设置,并向高层次、规范化迈进.1923年新学制将“体操”课改为“体育”课,学校体育开始逐步“美式”化,体育师资培养模式相应地开始“美化”.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后期,学校体育进一步发展,“美化”倾向更趋明显,相应地要求体育师资的培养模式也与之一致.随开放式师资培养体系的形成,体育师资的培养形式呈现多样化.一些体育专门学校系科归并于大学的教育学院或师范学院,在大学里培养体育师资的形式开始出现,修业年限也有所提高.一些本科要求的体育师资培养形式随即出现,美式的主辅修模式也在一些体育系出现.抗战期间及抗战胜利后,又建立了一些体育系科及体育专门学校,但课程模式无实质变化,基本以美式为主.

1.2后50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体育教师教育实践与改革

1.2.11949-1965年:初建基业阶段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高校不设专业,只设院、系、科.1952年在“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的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体育学院――华东体育学院(1956年改称上海体育学院)诞生,设体育专业一种.此后至1954年间,北京、南昌(后迁至武汉)等5地先后建立了直属的体育学院,同时恢复和建立了28个师范院校体育系、科.这些院、系的建立,大大缓解了当时学校体育师资需求的矛盾,初步形成了培养各级体育人才的基地和较为完整的体育人才培训制度.

1.2.21966-1976年:曲折发展阶段

1966年“文革”开始,体育院系与其他高校系科一样受到破坏,一些院系被迫合并或撤消,一些院系停止招生,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队伍质的提高和量的扩大,导致师范教育质量严重下降,同世界各国体育教师教育发展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1.2.31977年-现在:恢复调整、迅猛发展阶段

动乱结束后,新中国体育教师队伍建设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健康化发展的轨道,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期.1978年,教育部、国家体委、卫生部等发出《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

投稿日期:2008-04-18

作者简介:龚正伟,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体育哲学、体育教师教育.通知》,1979年9月发出《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纪要》,1983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印发《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通知,都把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看作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并对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较为具体的措施和要求.2003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该方案与1997年2月原国家教委颁布的《课程方案》相比有了较大的改进,选择性更大.但新方案与2001年国家首次出台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缺乏直接联系.[1]

2中国体育教师教育的发展现况

2.1体育教育专业招生制度目前全国体育教育专业新生的录取办法分为3种:1)划定体育分数线,对该分数线以上的考生,按文化成绩由高至低录取;2)划定文化分数线,对该分数线以上的考生,按体育专业成绩由高至低录取;3)50%的名额按第1种办法,50%的名额按第2种办法.[2]近年来,该比例有所变动,为64.

2.2体育教师培养制度

2.2.1培养机构

我国目前已形成了两大系统、三个层次的教师教育网络.两大系统是指以培养新教师为主的师范院校系统和以培训、提高在职教师为主的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系统.在师范院校系统内,三个层次是中等师范教育、高等师范专科教育和高等师范本科教育.在教育学院系统内,全国各地均以形成了省级教育学院培训高中教师、市地级教育学院培训初中教师、县区级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三级培训网络.

2.2.2培养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学计划(课程方案)虽几经变动,但在培养目标上始终明确定位在“中学体育教师”上.2003年教育部颁布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该方案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宽厚,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多能一专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我国目前各地的体育院系现行的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都是以此为依据进行设计和确定的.

2.2.3课程设置

我国四年制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各类课程学时规定为2600~2800.专业课分为必修课、选修课、教育实践和毕业论文.专业必修课分为核心必修课和一般必修课,共约1248学时(76学分).核心必修课包括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9门,约868学时(48学分).一般必修课约380学时(23学分),课程包括运动生物力学、体育统计、体育测量、运动生物化学、健康教育、体育史、体育概论、体育科研方法、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其他球类(除篮、排、足外)、健美操、舞蹈、区域运动项目等13门课程中任选8至9门.选修课约770学时,它分为系列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系列选修课约520学时(29学分),它分为三个系列:第一系列为技术课程,篮球、排球等7门,要求学生必须选修一主一副2门课程,主修课程220学时(11学分),辅修课程60学时(3学分);第二系列主要是社会学类课程;第三系列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要求学生在这两个系列中选修约240学时(15学分)的课程.任意选修可由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专业任选课和跨专业任选课,要求学生选修此类课程不少于250学时.实践环节包括入学教育、军训、劳动教育、社会调查(实践)、教育实践、毕

1 2 3 4

体育教师有关论文范文检索,与中国体育教师教育的历史、挑战与未来相关论文摘要参考文献资料:

医学生毕业论文ppt

妇产科医学论文

国家级医学论文格式

核心医学杂志

缓解医患关系

医学论文 英文

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

动物医学毕业论文

医药毕业论文范文

医学论文的撰写

中国体育教师教育的历史、挑战与未来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