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比较文学方面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比较文学视域下的《赵氏孤儿》解读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比较文学方面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比较文学视域下的《赵氏孤儿》解读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比较文学及孤儿及文学作品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比较文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本文在比较文学的视域下分析了《赵氏孤儿》在异域流传过程中的接受与变异.以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和伏尔泰的《中国孤儿》为个案,分析两者在取材的历史背景、主题以及艺术形式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得出中西的戏剧观念,中西戏剧所体现的伦理观、人生观和美学观都差异明显,而这种差异正是由本民族性格与审美情趣所决定的.

关 键 词:《赵氏孤儿》《中国孤儿》比较文学

《赵氏孤儿》的戏剧素材最初来源于史书.《左传》和司马迁的《史记》对此皆有史料记载.但《左传》春秋大义,对之言之不详.只是简单记载了晋国国君晋灵公荒淫无道,与大臣赵盾不合,最终两人的矛盾激化为一场血腥的杀戮.其后司马迁的《史记》对该史料进行了多方面的梳理与剪裁与补充,在《史记赵世家》中,司马迁先述灵公欲杀赵盾,“赵盾亡,为出境.赵穿弑灵公而立襄公弟黑臀,为成公”,屠岸贾便以弑君归罪赵盾,遂不请君命而诛杀赵家满门.而赵盾的朋友程婴和赵家门客公孙杵臼设计救孤,“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藏赵氏孤儿于深山.十五年后,孤儿复仇.可见对于同一历史事件,人们的理解是多元的,克罗齐对此认识颇深,他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①.对于历史事件尚且有如此理解的多元性,作为文学作品的历史剧就更加印上了读者自身的烙印.虽然剧作与反映的历史事件有所联系,但文学作品的历史剧反映的更是剧作家心目中的历史,剧作者是按照自己的认知去描述历史,或者说是对历史进行重新解读.

戏剧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地域特征.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代表性的戏剧.即使面对同一种素材,不同的戏剧家由于他们所处具体条件的差异,其戏剧侧重反映的思想内容及表现形式就各不相同.

《赵氏孤儿》作为一部有世界影响的戏剧,在西方也有诸多不同的版本.早在公元1773年就传到法国.次年法国《水星杂志》发表了法译片段.而从18世纪3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又在英国几经翻译、出版.此外,意、法、德等国著名作家都曾改编上演过此剧.西方在对之接受中当然呈现出与国人迥乎不同的理解,这既反映出中西戏剧观的差异,同样也是中西文化的差异所致.由于中国古代《赵氏孤儿》戏剧的版本多样,我们且以影响颇大的纪君祥的元杂剧《赵氏孤儿》和法国伏尔泰的《中国孤儿》为个案,通过比较理解中西的特质,认识中西戏剧所体现的宇宙观、人生观和美学观都有所不相同,从而也加深对戏剧普遍规律的认识与理解.


怎么写比较文学硕士毕业论文
播放:21262次 评论:4673人

元代戏曲家纪君祥的五折本元杂剧《赵氏孤儿》取材于《史记》,但将史料做了一些修改.剧本将时间集中到春秋晋灵公时,由于晋灵公昏聩不聪,武将屠岸贾专权,将大臣赵盾一家诛绝,其子驸马赵朔也被逼自杀.赵朔的妻子在幽禁中生下赵氏孤儿,被草泽医生程婴偷偷带出宫.屠岸贾得知后,为了追杀孤儿下令屠杀全国所有半岁以下的婴儿.程婴与归隐老臣公孙柞臼商议,将自己的孩子送给公孙柞臼,顶替赵氏孤儿去死,然后出首,揭发公孙柞臼收藏了赵氏孤儿.结果陈婴的儿子被杀,公孙柞臼自杀,陈婴被屠岸贾收为门客,赵氏孤儿也被屠岸贾认为义子.孤儿长大后,陈婴告之真相,遂杀屠岸贾,为赵家报了大仇.关于该剧写作的背景,由于宋王朝自认是春秋晋国的赵氏的后裔,而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出现在宋亡不久的元代舞台,联系到南渡之际,赵宋王朝风雨飘摇,“存赵孤”本身就被赋予了强烈的反元复宋的民族意识.在《赵氏孤儿》中,纪君祥让主人公高唱“凭着赵家枝叶千年永”,“你若存的是赵氏孤儿,当名标青史,万古留芳”等曲辞,就更加具有强烈的政治暗示的意味.

而法国杰出的启蒙主义思想家伏尔泰改编的《中国孤儿》同样有其特殊的背景.作为启蒙主义时期的精神领袖,伏尔泰向来重视社会文明,他十分推崇理性和道德的力量.但与伏尔泰不同,法国另一位哲学家卢梭则持着与伏尔泰不同的观点,他主张归真返璞,其在著作《论科学与艺术》一书中认为文明是痛苦与堕落的根源,并以中国为例,将中国视为一个受文明腐蚀的国家,其高度发达的文明致使了国家的覆灭,而被野蛮的鞑靼人征服蹂躏.而伏尔泰则推崇中国文明,常常借用中国的材料,来阐发自己的主张,抨击西方的社会.杰尔查文在《伏尔泰哲学思想中的中国》中曾经指出:伏尔泰笔下的中国、“总是哲学化了的”,又说:“《中国孤儿》是伏尔泰用‘哲学的中国’的观点从事创作的最大实验.”伏尔泰将公元前7世纪《赵氏孤儿》的情节移至1215年的成吉思汗时代,地点局限于距离康巴鲁(即今天的北京)王宫不远的大臣宅邸,并将剧情、人物都做了相应的改变.剧本写成吉思汗征服了中原,追杀前朝遗孤,前朝大臣尚德为了保住王室后裔,把自己的儿子当做王子,交给蒙古人,同时请他的朋友将王子带到高丽去.其妻伊达梅指责尚德有违父道,并向成吉思汗说明他所抓的是她的孩子而不是王子.成吉思汗爱慕伊达梅并向其求婚,尚德也因为王子逃亡失败而劝告伊达梅牺牲个人节操,以拯救王子.伊达梅拒绝了成吉思汗,独自搭救王子不成,终于选择了与丈夫、孩子同死.她要求临刑前再见到丈夫一面,并让丈夫先将她杀死,然后自杀.成吉思汗暗中听到了他们的对话,感受到了缠绵的爱情以及不屈不挠的气节,结局则变为成吉思汗受到尚德夫妇的道德感化,并受到了中国文明的洗礼,免除他们的死罪并命其抚养遗孤,还拜尚德为官,请他用汉文化教化蒙古人.

《赵氏孤儿》的主题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观念基础之上的.中国的儒家文化观念是以注重现实人伦行为模式为核心内容的,如仁义礼智信之类、劝善惩恶之类、成教化助人伦之类等等.且中国儒家一向以一种积极入世的精神,倡导人们轻生死、重气节.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②孟子推崇“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③的人格.其曰:“生,亦我所欲;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④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励下,所谓“英雄”,对于中国百姓来说,便是立功、立德、立言,具有大公无私的忠贞夙秉;中国历史上那些被树为“精英”、“义士”的榜样,更呼唤着人们平时要“躬行仁礼”,在关键时刻要视死如归.

与儒家的这种思想观点相吻合,中国戏剧中的英雄人物都不为自身利益为出发点,而践行“忠”与“义”的信念.于是中国的戏剧从其产生开始就穿上一件厚厚的伦理观念的外衣.随着这种伦理意识的逐渐强化,忠孝节义遂构成了中国戏剧的基本主题.它们大都描写圣君贤相、忠臣烈士,即便是风花雪月,也难于与“节义”观念分离.所以,每部作品都能“激励人心,感移风化”,从而呈现出与西方迥然不同的东方伦理情调.《赵氏孤儿z

1 2 3

比较文学方面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比较文学视域下的《赵氏孤儿》解读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参考文献资料:

民间文学论文

汉语言文学主要课程

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科目

英语论文文学方向

文学硕士论文字数

汉语言文学硕士点

论文学术网站

欧美文学论文

英语语言文学硕士

汉语言文学所有科目

比较文学视域下的《赵氏孤儿》解读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