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古代文学类论文范文数据库,与古代文学中的文学感悟力相关论文答辩

本论文是一篇古代文学类论文答辩,关于古代文学中的文学感悟力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古代文学及文学作品及文学创作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古代文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来,具有更需要神思感悟的文学特性.”其实文学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的心灵史和情感史,而对于古代文人心灵和情感的把握甚至还原,殊非易事,研究者如果不能依据自身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是很难完成复现一个作家、一个时期作家群或一个地域作家群的心灵面貌、心态状况和情感现象的.

研究者的感悟力当然有先天的因素,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后天的培养.一是有关阅读.古代文学研究者,必须具有良好的文学修养,而在文学修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熟悉文学作品.所以熟读作品是增强文学研究中感悟力的必备的功课.古人常常谈论读书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司马迁有著名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扬雄说:“能读千赋则善赋.”(桓谭《新论道赋》)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说的都是读书对写作的作用.其实写作和研究是相通的.研究文学的基本功,更需要熟读作品,才会增强悟入的能力.严羽《沧浪诗话诗辨》对诗的悟入,特别强调熟读领会作品:“试取汉魏之诗而熟参之,次取晋宋之诗而熟参之,次取南北朝之诗而熟参之,次取沈、宋、王、杨、卢、骆、陈拾遗之诗而熟参之,次取开元、天宝诸家之诗而熟参之,次取李、杜二公之诗而熟参之,又取大历十才子之诗而熟参之,又取元和之诗而熟参之,又取晚唐诸家之诗而熟参之,又取本朝苏、黄以下诸家之诗而熟参之,其真是非自有不能隐者.等先须熟读楚辞,朝夕讽咏,以为之本,及读《古诗十九首》、乐府四篇,李陵、苏武、汉魏五言,皆须熟读,即以李、杜二集枕藉观之,如今人之治经,然后博取盛唐名家,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朱熹治学也特别强调反复阅读作品:“时时温习,觉滋味深长,自有新得”(《朱子语类》卷二十四).只有这样不断温习,才会有新的心得.刘师培讲古代作家研究,最讲“浸润”:“汉文气味,最为难学,只能浸润自得,未可模拟而致.至于蔡中郎所为碑铭,序文以气举词,变调多方;铭词气韵光彩,音节和雅,如《杨公碑》等音节甚和雅.在东汉文人中尤为杰出,固不仅文字渊懿,融铸经诰而已.且如《杨公碑》《陈太丘碑》等,各有数篇,而体裁结构,各不相同,与此可悟一题数作之法.又碑铭叙事与记传殊,若以《后汉书》杨秉、杨赐、郭泰、陈实等本传与蔡中郎所作碑铭相较,则传虚碑实,作法迥异,与此可悟作碑与修史不同.”又云:“傅、任之作,亦克当此.且其文章隐秀,用典入化,故能活而不滞,毫无痕迹;潜气内转,句句贯通;此所谓用典而不用于典也.今人但称其典雅平实,实不足以尽之.大抵研究此类文章首重气韵,浸润既久,自可得其风姿.”刘师培所说的“浸润”,就是熟读作品,从熟读作品中,体会文章的“气味”和气韵.

在古代文学研究中,有一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对风格的研究.古人讲作家,也多从“体”、即今天所说的风格进入.前面已引敖陶孙《诗评》论诗人风格.又如:说“阮旨遥深,嵇志清峻”,唐代诗人李白豪放飘逸、杜甫沉郁顿挫,苏轼自在雄浑,黄庭坚生新瘦硬,也都是风格的概括与描述.严羽《沧浪诗话诗体》讲了许多体:“以时而论,则有建安体、黄初体、正始体、太康体、元嘉体、永明体、齐梁体、南北朝体、唐初体,盛唐体、大历体、元和体、晚唐体、本朝体、元佑体、江西宗派体.以人而论,则有苏李体、曹刘体、陶体、谢体、徐庾体、沈宋体、陈拾遗体、王杨卢骆体、张曲江体、少陵体、太白体、高达夫体、孟浩然体、岑嘉州体、王右丞体、韦苏州体、韩昌黎体、柳子厚体、等“”时之体就是时代风格,人之体就是作家风格.又杨万里《诚斋诗话》:“‘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又:‘相随遥遥访赤城,三十六曲水回萦.一溪和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此李太白诗体也.‘麒麟图画鸿雁行,紫微出入黄金印.’又:‘白摧朽骨龙虎死,黑入太阴雷雨垂.’又:‘指挥能事回天地,训练强兵动鬼神.’又:‘路经滟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此杜子美诗体也.‘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又:‘当其下笔风雨快,笔所未到气以吞.’又:‘醉中不觉度千山,夜闻梅香失醉眠.’又李白画像:‘西望太自横峨岷,眼高四海空无人.大儿汾阳中令君,小儿天台坐忘身.平生不识高将军,手吾足乃敢嗔.’此东坡诗体也.‘风光错综天经纬,草木文章帝机杼.’又:‘涧松无心古须鬣,天球不琢中粹温.’又:‘儿呼不苏驴失脚,犹恐醒来有新作.’此山谷诗体也.”风格是我们研究文学越不过的范畴,尤其是古代文学研究,更离不开“体”的把握.但是对“体”的把握又谈何容易.严羽只提出了某某体,未作具体解释.敖陶孙对诗人风格作了简要的比拟,而杨万里却只引了诗人的几句诗来说明此是某某诗体.无论是通过比拟,还是通过诗句来总结诗人的风格,都要有研究者的个人感性的体验和感悟.而作品读的多少,读的到不到家,熟不熟,深入不深入,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感悟能力,进而影响到他的研究能力,这里边没有捷径可走.古人和现代一些优秀的学者,多具备这样功夫,即往往读完一篇无作者姓名、甚至无题的作品,就能判断这篇作品的时代,或唐或宋,或明清以下,甚而判断出其作者.这种感悟的功力,没有别的原因,只在读书,是日积月累熟读作品养成的鉴赏功夫.与此相反,在当下的古代文学研究中,会发现一种常见的现象,缺乏对作品所在年代、作者以及作品艺术水平的判断能力,甚至还有不分良莠、信口雌黄,究其原因无他,“读书未到康成地,安敢高声议汉儒”(游潜《梦蕉诗话》),就在于作品读的少,学力不够.现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高度发达,为文献检索带来了很大便利,然而计算机却检索不出思想的蕴含和情感的生动.

因此,在古代文学的研究者培养方面,必须把读书、读作品作为培养的重要手段.不能用讲课来代替阅读;任何讲课对文学研究水平的提高都是有限的,关键还在阅读作品.在博士生培养方面,有的培养单位安排了大量的授课,对此,我是不敢苟同的.我认为必须把阅读原典的时间安排充足,应该要求学生读完一个时期的重要总集、别集、一个阶段所有的作品.最好是读没有经过标点的古籍.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能力,同时也会加强他们对于古文献的把握理解能力.然后才是同学间的交流研讨和导师的指导.

二是有关阅历.在我国,文学从来都是修身之学、养性之学,总是把读者对文学的接受,与个人的介入融为一体,很少有西方那样纯粹客观的观照.孟子就有著名的“知言养气”说,《孟子公孙丑上》:“‘敢问夫子恶乎长’日:‘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日:‘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等’‘何谓知言’曰:‘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所谓“知言”,是指辨别语言文辞的能力;所谓“养气”,讲的是个人内在的道德修养.孟子虽然没有直接的说明“知言”与“养气”的关系,不过从这段话的逻辑上来看,显然“知言”植根于“养气”.也就是说人的道德修养会影响到语言文辞的辨别能力,直接影响到对文学作品的评判.由于文学本身写人的性质,读者或研究者对文

1 2 3 4

古代文学类论文范文数据库,与古代文学中的文学感悟力相关论文答辩参考文献资料:

通俗文学论文

在职汉语言文学硕士

外国文学英语论文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试题

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

文学期刊投稿地址

英美文学论文答辩

语言文学论文

英语文学类毕业论文

文学与人生论文

古代文学中的文学感悟力(3)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