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文学批评方面有关论文范文集,与文学刊物在亨利·劳森经典形成中的作用相关毕业论文网

本论文是一篇文学批评方面有关毕业论文网,关于文学刊物在亨利·劳森经典形成中的作用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文学批评及文学作品及文学刊物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文学批评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在80、90年代的澳大利亚批评界,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理论风潮相互裹挟,产生了后文化主义的大融合,结果,具有文化实践意义的新马克思主义批评独占鳌头.”约翰多克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各种形式的马克思主义把注意力从阶级转移到意识形态,从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转移到占统治地位的结构与意识形态对个人的压迫等新左翼把社会理论释放出来,对种族性、性别、性、意识形态和文化等进行分析;它把新的价值释放到社会理论中(反种族主义、反性别主义、反等级制度、支持参与、自由主义、反政府、支持集体主义).”总之,新左翼具有强烈的批判性:“新左翼猛烈批判了西方的和澳大利亚的历史、社会和文化中的种族主义、性别主义和对性的压抑以及伪民主.”换句话说,“不管是共产主义、自由主义还是传统的民族主义,新左翼统统反对,总之,新左翼反对一切体制化的意识形态.”正是新左翼的这种强烈的颠覆性,使得它能够把女性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等批评话语统统收入囊中,成为当时占有绝对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在左翼轰轰烈烈的运动中,文学刊物一直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实主义作家》(RealistWriter)、《论坛》(Tribune)、《共产主义评论》(CommunistReview)以及澳大利亚图书协会(AustralasianBookSociety),这些刊物与机构是传播共产主义思想的有力工具.《现实主义作家》是墨尔本现实主义作家联盟的官方刊物,而现实主义作家联盟是受到澳大利亚共产党赞助的文化组织.除此之外,还有反对法西斯主义的墨尔本作家联盟的期刊《思想》(Point),以及由普里查德(K.s.Pilchard)、乔治费尔维尔(GeeFarewell)和伯纳德史密斯(BernardSmith)编辑的新期刊《澳大利亚新作》(AustralianNewWriting).1938年普里查德在《共产主义评论》上发表篇名为《澳大利亚文学的反资本主义实质》(TheAnti-CapitalistCoreofAustralianLiterature)的文章.

20世纪60年代,墨尔本的刊物《论坛》(Arena)仍然不断发表与马克思主义有关的文章.但这一时期最出色的、最具持久影响力的刊物当数1954年创刊的《越陆》(Overland).《越陆》脱胎于《现实主义作家》,它的创始人是史蒂芬马瑞史密斯(StephenMurray.Smith),他曾在印度参军,并在新几亚参战,他的战争经历使他深刻认识到如何反抗权威.战争以后,他参加了澳大利亚劳工党.到1960年时,《越陆》成为一个具有民族主义情怀,与左翼保持情感联系而非政治联系的刊物,并且逐渐从旧左翼转化为新左翼的刊物.马瑞史密斯的文学观点顺应了当时的新左翼思想,其主编的《越陆》也有着鲜明的新左翼的倾向.

《越陆》不满新批评学院式的批评,认为其封闭的文本细读把大众直接体验的社会生活统统拒斥在外,新左翼对新批评不断地冲击,到80、90年代新左翼的标准取代了新批评,从而新左翼的价值观成为《越陆》评判经典的标准.主编马瑞史密斯对劳森抱有深厚的感情.他说,“我读大学的时候,就会被劳森的作品深深打动.他教会了我该通过什么途径才能把澳大利亚建成一个我热爱的国家.”1975年,马瑞史密斯为劳森写的传记出版,在书中他详尽地描述了劳森参加澳大利亚工会、积极投身罢工运动、为工人运动摇旗呐喊的方方面面.澳大利亚著名的社会主义先驱威廉莱恩(WilliamLane)先后创办了《回飞镖》(Boomerang)和《工人报》(Worker)二份报纸,莱恩积极倡导把澳大利亚变成一个社会主义联盟.劳森在与莱恩共事的期间受莱恩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很大.《工人报》受到布里斯班澳大利亚劳工联合会(AustralianLabourFederation)的支持,一直在运作之中.劳森的许多诗歌发表在《工人报》上,诗歌《澳大利亚人的自由》(FreedomontheWallaby)就是其中之一:

自由女神早已在澳大利亚落脚,

她会把暴君打得头晕目眩,

她要再次燃起熊熊火焰

再次让洋铁皮罐沸腾.

我们要让暴君疼痛万分

这些暴君曾这样把很多人折磨至死;

如果鲜血将染红金合欢花

暴君们,这可不是我们的错.

马瑞一史密斯认为,在这首诗中,劳森明确表达了苦难的人进行斗争的强烈要求,他们向往自由,反抗权威,表达了不屈不挠的革命斗志.除了《回飞镖》和《工人报》,劳森的诗歌还发表在比较激进的《真理报》(Truth)上.劳森1890年11月发表在《真理报》上的《澳大利亚的马赛曲,或悉尼穷苦人之歌》(TheAustralianMarseillaise,or,ASongfortheSydneyPoor)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高唱工人的豪迈之歌,

让银铃般的歌声在空中回荡;

自由/离我们更近一步.

工人疲惫的妻子和女儿

唱着自由之歌;

举国欢腾,

举国响应.

这首诗发表时适逢海员罢工失败.马赛曲是当时世界工人的革命歌曲,劳森用此作为诗题,意味深远.马瑞一史密斯觉得,这一系列诗歌中都体现出劳森的工会主义思想.工会主义主张工人大联合,团结一致与社会的不公正势力做斗争,为工人谋福祉.劳森的许多作品反映了这股浪潮.因而,他同时相信,“在政治信仰方面,劳森首先是位坚定的社会主义者.”但是,他同时相信,“劳森对政治感兴趣只是因为,政治能够实现他朝思暮想的最伟大的民族和人类的事业.”

马瑞史密斯认为,劳森的诗清晰地表达了劳森与人民水乳交融的状态,这也是劳森被称为“人民的诗人”的原因所在.在传记的结尾处他写道:“时间证明,劳森才华横溢、心思细腻,远非其同时代人所能比拟.他在写受尽剥削的选地农或穷困潦倒的丛林女性的时候,他其实是在书写身处恐惧与痛苦的普遍人类.他的眼光,表面上是局限于某个地理或社会层面,但其用意却在千里之外.如今,我们可以理解这一点,而这就是劳森仍然是经典作家的原因.”在马瑞史密斯看来,劳森始终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际遇,书写底层人民反抗权威与暴虐的决心与斗志.在新左翼的评判标准下,被新批评贬低的劳森在新左翼的评价和遴选体系中又重新浮上水面,成为经典.

结论

从澳大利亚文学发展之初到20世纪末,文学刊物始终与文学经典如影随形.19世纪末20世纪初,劳森与澳大利亚文学刊物一起成长,劳森的反英主张和鲜明的澳大利亚特色符合《公报》的民族主义标准,因而《公报》率先确立了他的经典地位.一战后,《公报》逐渐式徽,虽然仍然发行,但是其影响力已今不如昔.到了20世纪50、60年代,《南风》一跃而起成为当时首届一指的文学刊物,《南风》的思想渊源来源于英国文学学会,崇尚欧洲文学的优越性,认为澳大利亚文学是英国文学在南方的分支,他们的这一精神传统与澳大利亚新批评一拍即合,他们标榜细读,关注作品的内在价值,把与文学无关的价值摒弃在外.在这一标准之下,劳森原来的经典地位受到挑战,地位摇摇欲坠、岌岌可危.但是到了80、90年代的“理论”时期,在汹涌的理论大潮中,新左翼独占鳌头.在波澜壮阔的文学批评大潮中,各种文学刊物也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层出不穷,各种声音都借助文学刊物的力量传播,而在这些刊物中脱颖而出௚

1 2 3 4 5

文学批评方面有关论文范文集,与文学刊物在亨利·劳森经典形成中的作用相关毕业论文网参考文献资料:

汉语言文学函授本科

发表论文学报

文学理论论文

汉语言文学主修课程

汉语言文学报考

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

青春文学论文

文学论文理论基础

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

文学论文评语

文学刊物在亨利·劳森经典形成中的作用(4)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