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关于儿童教育论文范文集,与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在《朝花夕拾》中的表现相关论文查重免费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儿童教育论文查重免费,关于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在《朝花夕拾》中的表现相关硕士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儿童教育及儿童文学及家庭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儿童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朝花夕拾》中鲁迅试图在“闲静”中回忆童年旧事,但其中却蕴含着对儿童教育问题的深沉思考,这也正是连结各篇内容的隐性线索.在长期对儿童文学、儿童教育问题的探讨中,他所形成的“幼者本位”观、对传统教育的批判、对“乐学”的提倡,在这一散文集中都以不同的方式,形象地向读者展现出来.


儿童教育学术论文的撰写
播放:28709次 评论:4098人

关 键 词:鲁迅;教育观;《朝花夕拾》

中图分类号:I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1)04-0000-02

鲁迅是现代中国最早发现儿童,关注儿童教育的拓荒者之一.早在1909年,鲁迅就与周作人合著《域外小说集》,其中就译有安徒生等的童话,为扩大中国儿童的阅读视界不遗余力;其后又翻译了多篇儿童教育、儿童文学理论的相关论文,如高岛平三郎的《儿童观念之研究》等,为儿童观念在中国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朝花夕拾》作为一本回忆性散文集,与一般的回忆录的作法不尽相同,鲁迅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或某一线索来连结各篇,而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内容或有些不同”1,短短十篇文章看似随意而为,其中选取的片段却都始终贯穿着鲁迅的对“儿童解放”问题的思考.《朝花夕拾》写于1926年2月到11月间,其时正值女师大风潮、“三一八”惨案之后,鲁迅被北洋军阀列为被通缉对象,情况窘迫,26年8月又被迫离开北京而赴厦门,“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在这种困境之下,“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着实不易,即使是回忆旧日时光,也无法让鲁迅卸下心头的重担.童年及青年时的记忆,隔了几十年再反顾,就不仅仅是单纯的“旧事重提”,而带有更多的从今日之眼光来审视、来品鉴的的意味了.《朝花夕拾》中的隐性线索,即为鲁迅长期形成的儿童教育观在娓娓道来的叙述中的不断浮现.

《朝花夕拾》共收录十篇散文,其中描绘童年生活的有七篇,而鲁迅“儿童教育观”这条思想线索,在各篇中相互呼应,相互印证,在回忆中不经意地道出,浑然天成.其教育观在文中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儿童视角的运用――对“幼者本位”观的实践


这篇论文出处 http://www.sxsky.net/wenxue/030333628.html

早在《狂人日记》中,鲁迅就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而在其《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则明确提出了“一切设施,都应该以孩子为本位”2的观点,认为对孩子的教育“绝不能同一模型,无理嵌定”3,从而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这体现了鲁迅对封建礼教于儿童天性束缚的反对,对儿童个性发展的认同.

《朝花夕拾》中以儿童视角写就的较为典型的篇目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社戏》、《阿长与山海经》四篇,儿童视角的运用使叙述更富于童真、童趣,展示了他们的行为和情态,表现了有独立个性、与成年人两样的儿童,从而体现了“幼者本位”的思想.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开篇对百草园的描写,写的生趣盎然,后面对捕鸟过程的叙述,也体现着儿童的天真与天性中的活泼.《故乡》中偷罗汉豆的一段同样非常生动:

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阿发并没有保护自

关于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在《朝花夕拾》中的表现的硕士论文范文
关于儿童教育论文范文集
;家豆子的念头,反倒招呼朋友们去偷他家的豆子,然而偷了一些后却有心里发慌,怕母亲知道要挨打,才去偷了六一公公家的一些.在这小小一段偷豆子的故事中,鲁迅对儿童心理和儿童语言行为的贴切把握,将儿童纯粹的“游戏世界”完全展示出来,正是鲁迅儿童教育观中那种对“儿童本位”的体现,认为“孩子是可敬服的,他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人蚁穴等”4,赞美儿童的自然性,让儿童自由的生长,不受“长者”的压制.

(二)生活习俗的描写――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批判

鲁迅对传统儿童教育方式的批判主要有两点:一是封建礼教对儿童的荼毒,一是旧的教育方法、书籍的使用对儿童天性的破坏.在《朝花夕拾》中,表现这类内容的典型篇章主要有《二十四孝图》、《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了少年鲁迅在三味书屋念书的情景,其中对旧教育方式的批判非但不尖刻,反倒有一丝幽默和逗趣的意味.如描写问先生“怪哉”这虫的一小段对话中,鲁迅像是以儿童的口吻发牢骚似的: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这里以轻松的口吻讽刺了那些迂腐的先生,他们只知道经书里的典故,对其他的事情既无心理会又一概不知,儿童在这种环境的教育下,必然会失去他们活泼的思考和快乐的天性,文章最后写孩子们在先生入神的时候偷偷玩耍的快乐,正是一种隐性的对比,表现了儿童真正的快乐所在.

而《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则较为明确的表现了封建礼教对孩子精神的荼毒.文中叙述了做孩子时看“二十四孝图”的心理,听完二十四个故事后,“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5,尤其是其中“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两件事情,更是使少年鲁迅产生深深的畏惧.这样真切的描写,折射出来封建礼教对儿童的残酷戕害,以及不合时宜的阅读对儿童心理的反作用.《五猖会》中父亲要求孩子背不熟《鉴略》就不能看五猖会的做法,也是不合宜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荼毒的表现,“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关东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6,简单的一句心理描写,就写出了儿童心中不能弥补的裂痕.鲁迅呼吁为子女做牺牲,认为只有先解放了自己的孩子,“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7,才能有幸福的、光明的未来可言.

(三)学习方法的对比――对“乐学”的提倡

鲁迅对读书非常关注,他主张“用自己的眼镜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必须与社会现实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8.因此,他绝不是死读书、读死书的提倡者,而是强调“乐学”的读书态度,即全出于自愿、不勉强的读书,一方面是提出了读书的兴趣爱好问题,一方面也是对“率性而为”的读书方式的提倡.《朝花夕拾》中,能够体现这一方面儿童教育观的,主要有《

1 2

关于儿童教育论文范文集,与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在《朝花夕拾》中的表现相关论文查重免费参考文献资料:

论文文学

什么是汉语言文学

现当代文学论文

论文学术评语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答辩

汉语言文学专业 留学

文学学术论文

文学人物论文

文学类本科毕业论文

近代文学论文

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在《朝花夕拾》中的表现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