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关于现当代文学方面论文范文检索,与对三级课程体系中“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的相关毕业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现当代文学方面毕业论文,关于对三级课程体系中“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的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现当代文学及现当代文学史及文学作品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现当代文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义.孤立的作家作品解读,并不能准确地对作家作品的史学价值做作出判断.“文学史”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超越文学作品的感性解读,不能孤立地对单个作家和作品进行介绍、分析和评论,而是要将作家和作品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中来加以研究,进行历时性的纵向影响研究与共时性的横向比较研究相结合,准确地评价作家的文学史意义.具体而言,文学史的教学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

对三级课程体系中“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现当代文学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第一层面的内容是让学生建立起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框架,理清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首先应该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期,以及每个历史时期文学发生发展的背景,每个历史时期文学的总体特征,每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家作品、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各历史时期文学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二层面的内容是各种文体之间的发展承传的脉络.因为文学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发展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应该梳理四大文体的发展线索,如新诗史、小说史、散文史、戏剧史.在四大文体发展线索之中还可能存在无数小的发展线索,就新诗史而言,其中就存在着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诗歌发展线索,以现代主义诗歌发展的线索为例:从李金发的象征主义诗歌到戴望舒等人的现代派诗歌到西南联大诗人群到当代新时期朦胧诗派这条线索里,我们会发现在新诗史中现代主义诗歌发展过程的的复杂性,其显与隐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与文学本身的原因.“文学史”的任务应该了解各文体发展的基本面貌,并探寻各文体的发展规律.

第三层面的内容是文学思潮、流派的兴起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包括论争).“文学史”是以文学活动的历史为主要内容,文学思潮、流派、文艺论争往往是文学活动历史的主要载体.比如“京派”它形成的时代背景、它的人员构成、它的文艺观、创作倾向、文学创作实绩、与海派、左翼的论争、史学价值、史学的地位(包括它与历史上其他学院派所构成的一条独立文学的发展脉络)等等,都是“文学史”教学的重要内容.

第四层面的内容是作家之间、作品之间的影响关系.任何作家的创作都离不开传统,传统是创新的基础.当我们要判断一个作家的贡献时,首先应该弄清楚他所继承的传统,然后才能清楚地发现他超越传统的地方,即他对文学的贡献.

第五层面的内容是出现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作家作品.根据我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中文专业的文学类课程的目标是培养普通中学语文教师是其重要任务,所以,在确定“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教学内容时还应深入了解中学教材,明确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那些中国现当代作家的作品,以便在“文学史”的教学中,加强对这些作家作品的史学研究,但不是注重作品的解读,因为文本解读是“作品选读”课程的任务.中学语文教材中编选了鲁迅作品多篇,还有郭沫若、曹禺、老舍、徐志摩、舒婷等许多作家的作品,如果我们能在“文学史”课堂中,以“文学史”的角度,让学生掌握这些作品产生的背景及其与传统的关系和它的创新,还有它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那么,学生就能拓宽视野,提升综合能力,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能更为准确而深透地理解作家作品的思想意蕴和艺术形式,能胸有成竹地驾驭中学语文教材.

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均属文学活动的历史,文学作品在“文学史”教学中只是作为我们分析判断一个文学现象的史学依据出现.“文学史”课程五个方面内容的确定,避免了过去由于“作品选读”和“文学史”教学内容划分不清晰而造成的不必要的重复,节省了课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学内容繁多而课时不足的矛盾.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确定,彻底解决了“文学史”课程方向性缺失的问题,使师生在教学中都中心里有数.

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的教学方法亟待改革,我们面临着三个具体的问题:问题一:在高校中文专业的教学模式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主导型满堂灌教学方法”.教师的讲稿结构模式化――历史背景、作家生平、思想意蕴和艺术特色.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的简单化模式化使“文学史”课堂死气沉沉,毫无乐趣可言.问题二:由于文学作品不再是“文学史”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那么“文学史”课程的教与学面对的当然就是理论框架的搭建、文学现象的史学梳理、文学传统渊源的探究、文学史实的考证等等很枯燥的对象;问题三:“文学史”课程的教学内容深邃繁杂,教学时间一再缩短,在一学期48学时的时限内完成“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教学任务简直是“天方夜谭”.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文学史”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了以下一些方法:

首先,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树立“全史在胸”的理念.“文学史”课程的讲授不是对文学现象简单罗列式的陈述,而是要理清文学发展的脉络,发现其中的规律.由于课时的严重不足,教师在开课时给学生出示两个体系性的框架,一是以历史时段划分的“文学史”框架,二是以文体建立的“文学史”框架.学生在这样的系统性的线索中学习就不会被大量堆积的文学现象所淹没而晕头转向.

其次,恰当处理大纲和教材.教师不应“照本宣科”地重复大纲和教材上的常识性知识,而应发挥授课的主观能动性,课堂讲授重在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并引进切合学生实际的学术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培养学生的学术理性和科研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应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完成大纲中提出的课程要求,让学生对所学课程产生浓厚学术兴趣,解决了课时不足与教材内容繁多的矛盾,而且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挥洒自己的学术情怀,这样更能感染学生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变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满堂灌教学方法”为“师生双主体互动型教学方法”.“师生双主体互动型教学方法”避免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的简单化模式化倾向,让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并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掌握学术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新型的“师生双主体互动型教学方法”是对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满堂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从教的方面看,教师只是引路人,设置问题,引导讨论,传递信息,和学生一起走向终点,解决问题.从“学”的方面,学生必须以大量的文学作品阅读和对文学史知识的掌握为基础,才能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来,所以学生自然会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学习“文学史”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与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学生有了

1 2 3

关于现当代文学方面论文范文检索,与对三级课程体系中“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的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汉语言文学自考难吗

汉语言文学 专业

外国文学史论文

文学硕士招生

文学类毕业论文选题

汉语言文学本科书籍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论文

电大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近代文学论文

对三级课程体系中“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的(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