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李清照词中“花”之寓意

时间:2021-07-15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探析李清照词中“花”之寓意

作者:未知

[摘要]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女性词人,她的作品清新婉约,含蓄蕴藉。作品中,很多都把花作为写作的意象,词人以物咏人,以花借喻,通过“花”来衬托自己的美好和信心,同时表达出自己惜花伤春,思念亲人的情感,以及用菊、梅象征自己高洁的品质和晚年悲惨的人生。
[关键词]李清照;作品;“花”;寓意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0138-02

李清照是我国一代词宗,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词人。她的词清新婉约,含蓄蕴藉,情真意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我国文学中的一颗灿烂绚丽的明珠。李清照的词一般把它划分为两个时期。以“靖康”之变,她南渡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的词。这两个时期的词在内容和风格上都有明显的区别。前期词由于李清照出生官宦人家,家庭环境比较好;加之父亲李格非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深受苏轼崇尚真情与个性的影响,因此在家庭教育中,也表现出了不约束、不轻视女性,按照李清照自由发展的心身去教育、培养她,李清照就是在这样一个被爱怜的幸福而宽松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结婚后,丈夫赵明诚也是北宋时期著名的金石学家,才华横溢,他们两人彼此欣赏,相敬如宾,恩爱有加。南渡之前的李清照生活上是优裕、美满的。因此,前期的作品绰约轻倩,自然妩媚,以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为主要内容,表达出年轻女子的天真活泼,真实地反映出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情感。南渡之后,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的战乱严重影响了她美满、安定的家庭生活,丈夫赵明诚之死,对李清照的打击是巨大的。她的后半生基本上是在国恨家仇,颠沛流离中孤独地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生活状态中,李清照的词较之前的词风和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内容主要写悲今悼惜,感伤时事,也就形成了愁闷哀伤,凄苦沉郁的词风。由此可以看出词人不同的生活经历,极大影响着作品的内容和风格。但是纵观词人的作品也不难看出,在她的词作中有一个描写对象几乎贯穿她的作品的始终,那就是对“花”的描写。在李清照的作品中,不论前期作品还是后期作品始终伴有花的影子,似乎花成了李清照的一种寄托、一种象征、一种思念。
1前期“花”之寓意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在父母亲的百般呵护下,造就了她开朗活泼的个性,既有少女的羞涩,也有小孩子般的调皮,一切尽在无忧无虑之中,在她眼中的景色也是尽显美好景象。《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i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因荡完秋千,显得十分疲劳的少女形象。作者以“露浓花瘦”一语,一是要点名时间在早晨,地点在花园;二是以此来衬托人物的娇美,在娇而瘦的花枝上含有颗颗露珠,不正是象征着少女“薄汗轻衣”的形象吗?《减字花木兰》“买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作品写得活泼俏丽,无一句直接描写外貌。但词中女主人公如花的美貌和娇憨纯真的情态跃然纸上,即使在“犹带彤霞晓露痕”的姿色动人的春花面前也不示弱,这是女主人公对自己美丽的自信。全词人与花交相辉映,妙趣横生,表现了年轻女词人天真爱美和自信好胜的性格。美丽的花成为年轻词人绝好的映衬和绝好的写照。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词把酒醉、花都表现的那样清新别致。词人因外出游玩欢愉尽兴,以至于“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从艺术造景看,盛开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的美景,早已呈现到了读者的面前,融情于景,表达了她对自然美的感受。
随着年龄的增加,女词人结婚了。婚后的李清照夫妻恩爱,日子过得依然甜蜜、幸福。但丈夫赵明诚经常外出,伴随李清照的是思念和孤独,面对屋外的景色,春夏秋冬,花开花落,和对丈夫的无限情思,词人只能通过作品来排遣自己的情感。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通过问答的表现手法,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惜花伤春之情。海棠虽好,怎能抵挡得住风雨的侵袭?“绿肥红瘦”正表明绿叶成荫的盛夏即将到来,春天即将远去。只有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这种情感才能在作品中自然流露出来。其实,“红瘦”不仅象征着花的稀少,也表达出了词人因思念外出的丈夫而日渐消瘦。又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词的上片开头用“红藕香残”描写户外的景色,同时衬托出词人的情怀。花的凋零飘落,既是自然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词的下片开头又写道“花自飘零水自流”,与上片开头的“红藕香残”遥相呼应,虽其展示了花落水流之景,但寓意着年华、爱情、离别,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晏殊《浣溪沙》),以及“流水无限似浓愁”(刘禹锡《竹枝词》)。
前期词中所描写的花的意象很多,有荷花、梅花、海棠花、桂花等,甚至泛指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各色花。如《点绛唇》“露浓花瘦”就是指花园中的各色鲜花;《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香稀少。”中的“红”也是泛指花,是说已到深秋,花已很稀少了。词人通过自然界色彩和气味的变化,来点染深秋的景观。大自然总是宜人的,深秋的季节却别有滋味。此中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总之,李清照的前期词总是给读者以明丽而清新之感。我们从她笔下所描写的“花”中就能体会到,或以娇媚的花自喻,或以花来表现对大自然的喜爱,或表达对亲热的思念和惜花伤春的感情。
2后期词“花”之寓意
南渡之后,生活的巨大变化也让词人作品的内容和风格发生了变化。后期的作品所有对花的描写,但已不像前期作品一样,花之种类之多,花之色彩之艳。而更多的是以咏梅、菊为主要意象。晚年的李清照命运多舛,四处流浪,孤独无依,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在这样的处境下,她常在自己的作品中把梅、菊作为主要描写对象,笔者认为有两点。
2.1以菊、梅的品格自喻
菊花,以其高洁的品质,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尤其是被那些蔑视趋炎附势、节操高尚的志士仁人、文人骚客所钟爱。屈原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名句,歌颂菊花高贵品质;以“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表明了洁身自好,永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品格。晋代诗人陶渊明赞美菊花:“怀以贞秀枝,卓为霜下杰。”表达他不趋势俗,辞官回归故乡的思想。梅花同样也是,人们常把它象征为孤清高洁,不惧凌寒,与隐士高人崇尚的“遗世独立”品格相吻合。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大量的咏梅作品从不同角度描写梅赞美梅,特别是宋代。宋人爱梅成癖,咏梅成风,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咏梅作家和咏梅词。这些作品不仅描写刻画了梅的形状、外貌,更注重表现梅的精神品格。正如梅花文学研究专家程杰先生说的:在宋代“认识的最伟大进展是人格精神象征的意义逐步走向明确,梅花的形象韵味越来越受到主体品格意趣,思想认识的作用”,“梅花从一个高雅的花品形象走向高超的人格象征,简单地说即从梅品走向人品。”李清照处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自然受到很大的影响。她也是通过作品对菊、梅的刻画来表达自己的意志品质。李清照在《多丽•咏白菊》中塑造的白菊形象就具有双重意义,既是菊,又是人,且是高洁的象征,其人格化倾向十分突出。词中一方面写了白菊“微风起,清芬蕴藉”的高洁清芬;另一方面也写了白菊所处环境的恶劣――“无情风雨”、“浓烟暗雨”,然而一句“雪清玉瘦”,便将这两方面统一起来。白菊在寒秋中仍清白如雪,瘦姿如玉,因其“瘦”而香味不减,仍“清芬蕴藉”。这样的词句均是赞美白菊高洁清芬的气质,也歌颂了白菊傲岸不屈的品格,而这恰是作者自身人格的艺术写照。生活在“靖康”之变前后腐败污浊的社会环境中的词人,定然像白菊一样遭到“无情风雨”的揉损,但仍能以白菊的冰清玉洁、端庄俊丽的品格自居自状。尤其结句,用“泽畔东篱”来突出表现词人对爱菊且高洁的屈原、陶渊明的仰慕和追随之情。其词“把白菊的风神雅韵与屈原、陶渊明的高风亮节、超凡拔俗相联系”。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