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教学— 范文

清华大学方面论文范例,与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困境与出路相关毕业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清华大学方面毕业论文,关于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困境与出路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清华大学及全日制及工程硕士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清华大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以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研究对象,针对现阶段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如“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还未形成一个科学的、完善的体系,实践过程的监督和实践效果评价方式存在流于形式、不合理等问题”、“高校现有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不能满足全日制工程硕士校外实习实践”,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从而保障并提升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

关 键 词:专业学位;实践能力;工程硕士研究生

作者简介:穆晓星(1987-),女,山东淄博人,北京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李娟(1968-),女,湖南长沙人,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兼研究生院副院长,研究员.(北京100124)


本篇论文转载于: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601991.html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006-02

我国长期以来人才培养类型以学术人才为主、应用人才为补充.改革开放以后单一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日益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009年开始,我国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结构发生了重大改革,开始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招收全日制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学位(ProfessionalDegree)是随着现代科技与社会的快速发展,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是世界上主要国家比较通行的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发达国家迎接新科技革命挑战、发展知识经济的重大举措.因此我国自1991年开始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但当时培养对象以在职攻读研究生为主.2009年3月,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教育部发文决定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自此,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进入了新时代.

一、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还未形成一个科学的、完善的体系,实践过程的监督和实践效果评价方式存在流于形式、不合理等问题.实践能力培养最主要和重要的途径为专业实践,全日制工程硕士与工科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有本质区别,因此对专业实践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本科生的专业实践时间要求要比硕士研究生短;专业实践目的,本科生更多是认知实习,学术学位研究生则主要为体验,而专业学位研究生则要求解决实际问题,并与学位标准和就业密切相关.本科生由于时间短、要求较低,已形成一个全过程管理的培养体系,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却缺乏这样的体系,实践过程的监督和实践效果评价方式存在流于形式、不合理等问题.

高校现有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不能满足全日制工程硕士校外实习实践需要.校外实习实践由于存在异地性、学习学生身份的特殊性,高校作为培养主体很难对这个培养过程进行组织管理、监督监控,企业又不具备培养人才的职能,运用原有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不能有效监管学生实习实践使其按照培养方案要求,因此培养质量难得到保障.

二、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困境的原因分析

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自1984年开始探索,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初始探索阶段(1984~1996);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起步阶段(1997~2002);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阶段;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繁荣阶段.

第一阶段:探索期(1984~1996).1984年原教育部高教司转发清华大学等11所高等工科院校《关于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生的建议》,开始招收工程硕士生,旨在培养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高级工程科技人才.之后又分别下达了《培养医学博士(临床医学)研究生的试行办法》、《“货币金融学”、“国际金融”两专业硕士生(应用类参考性培养方案)》等文件.这一阶段试点单位虽未正式提出专业学位,但是在招生对象、培养方法、教学要点和论文标准等各方面制订了不同于传统学术型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专业学位的设置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起步期(1997~2002).1997年,以国家正式设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为标志.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确立选拔对象和选拨方式.这一时期的选拔对象为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在职人员.选拔方式为全国联考“GCT”与高校自行组织考试相结合的两段式考试高校自主招生录取.

第三阶段:发展期(2003~2008).这一阶段,我国工程硕士教育开始呈现欣欣向荣的态势,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全国已有培养单位218个,授权工程领域40个,工程硕士年录取5万多人,在学人数17万余人,为社会提供了大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形成了独特的培养模式.入学选拔方式为GCT,注重高校的自主自律.培养方式更加灵活,学生可以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学习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但规定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课程内容针对工程特点和企业需求按工程领域设置,教学内容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反映当代工程技术发展前沿趋势.规定论文选题来源于工程,并且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双导师制.

第四阶段:繁荣期(2009年至今).2009年,教育部研究决定增招3.8万名硕士研究生,全部用于应届本科毕业生全日制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同年全国工程硕士指导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制订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进一步优化了我国研究生的教育结构,满足了我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同时,有利于专业院校发挥优势,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2009年开始推行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之后,由于研究生生源结构从原先的非全日制为主转变为全日制为主而发生了很大变化,进而使得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面临着巨大挑战.比如,对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来说,虽培养目标都一样,但过去的非全日制在职工程硕士至少都具有3年以上的实践经验,进校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习、补充系统的专门知识,而且不涉及就业分配,可以充分发挥学校的长处.而全日制工程硕士的生源一般都是没有实践经验的应届本科生,为达到工程硕士培养目标就必须在学期间加强实践教育,并且以此提高工程硕士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可见,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模式要求与非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不同;显然,由于工程硕士培养目标与工学硕士不同,因此,其培养模式也不能等同于全日制工学硕士的培养.但目前全日制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培养模式雷同,导致实践能力培养环节的重要性并未体现出来,专业实践地位弱化,专业实践环节与课程、论文关系不紧密,游离于培养方案外.

三、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路径

1.以行业为导向,把社会、企业纳入到整个培养过程中,进行培养模式改革

目前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为,培养目标上“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对工程硕士实践能力的较高要求,在招收对象上却与非全日制工程硕士招收的在职人员有很大差异,而是招收无任何社会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培养形式为脱产全日制,相比较联合培养、委托培养等形式,培养中缺乏实践锻炼,拉大了学生现实能力与培养目标能力要求的水平差距,对高校原有的以课程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是以行业为导向,把社会、企业纳入到整个培养过程中,这对高校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清华大学学术论文撰写与发表
播放:38177次 评论:6475人

2.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环节体系化、制度化建设

实践能力培养作为与课程、论文并肩的培养形式应学习课程、论文的逻辑关系,进行体系化、制度化建设.东南大学《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教学大纲根据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明晰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包括课程内容的习得即知识的习得和能力培养的要求,又将课程知识的习得提出七方面的要求,能力获得有6方面的要求.无论对知识还是能力方面的习得进行方法上的建议和时间上的安排.例如知识要求“了解单边拉普拉氏变换及

1 2

清华大学方面论文范例,与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困境与出路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脱产成教本科

教师师德师风事迹

物理教师教学论文

农村小学体育教案

教师职称评定流程

小学教师师德演讲稿

师范毕业论文题目

初中数学补课

生物课堂教学论文

幼儿教师经验论文

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困境与出路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