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教学— 范文

建筑设计类有关论文范文资料,与建筑学专业构成教学的改革相关论文发表

本论文是一篇建筑设计类有关论文发表,关于建筑学专业构成教学的改革相关本科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建筑设计及建筑学及中国建筑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建筑设计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突出了建筑学专业开设构成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分析了教学现状及弊端,强调构成的训练应贯穿于建筑设计创作而非孤立环节.创新地提出在构成训练中,建立“传帮带”的高低年级合作影响体系,加深不同年级对于构成设计的理解,真正使构成融入建筑设计中去.以改革实验的形式探索方法的可行性,以期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

关 键 词:建筑学专业;构成教学;改革探索;“传帮带”体系

作者简介:申玲(1982–),女,湖南祁东人,湖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刘峰(1979-),女,湖南常宁人,湖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助教.(湖南株洲412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湖南工业大学教改项目(项目编号:湖工大教字[2011]15号-2011D3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046-02

一、构成教学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的作用

建筑学课程从“建筑设计基础”开始就一直强调建筑这个以空间形式存在的实体场所必须建立在美感与科学和谐共存之中.其中的美感正是要靠“构成”的方法去发现,去思考,去创造.设计基础课程旨在通过创新与发散性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进而将设计理念转移到图纸之上,掌握“构成”方法会使理念更加清晰、表现更加充分.作为一年级学生初识建筑学专业的先导课程,“建筑设计基础”涵盖内容广泛,但最重要的核心内容还是培养学生的空间理念,而引入构成方法无疑是逐步培养这一理念的有效方式之一.

二、现行构成教学中的不足

1.理论抽象主观,学生对构成内容的理解有偏差

建筑设计基础中的构成通常基于艺术类“三大构成”的体系概念,增加“空间限定”之类的内容.但对于理工科出身的建筑学一年级学生来说,因为大部分学生没有美术基础,对于艺术类的内容知之甚少.没有理论积淀则无法掌握形态设计的基本范畴,也不知道构成的训练与建筑设计有何关系.因此他们在训练中只是单纯地对老师布置的作业进行大意组织,有的甚至直接剽窃参考作品.

2.构成训练课时有限


如何写建筑设计毕业论文
播放:34135次 评论:7421人

在建筑学的课程设置中构成内容通常没有独立的课程安排,大多将其放在“建筑设计基础”中进行教学.但就“建筑设计基础”本身而言,课时虽多但内容广泛.通常围绕不同的知识点需要通过2~3个同步练习作业来巩固,而分配到各个不同的练习作业平均只有8个课时左右,除去必要的理论讲述,平均到每个练习就只有2个课时.2个课时对于初学者而言往往还只能停留在设计构思阶段,因此更多地动手创作过程只能在课下完成.然而缺少与老师的直接讨论和交流,他们的设计很容易进入误区,加之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中间推敲环节的作用,也导致设计中过程与结果的往复运动关系割裂的结果.

3.构成教学与建筑设计联系不够紧密

构成系列教学内容通常是普适性的,如平面构成着眼于抽象的点、线、面的构成组合训练及形式美原则的基本概念;立体构成则旨在训练三维实体的造型能力以及材质和肌理的表达.这种艺术性通识内容往往导致建筑学学生在完成此类作业后却仍然对构成的许多概念模糊不清,对建筑与城市规划、景观中的构成存在更是无法自觉.必须加大空间构成的比例,并与立体构成的形态处理部分联合起来帮学生建立起辩证统一的建筑创作理念.

三、教学改革方案

建筑设计基础课的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认识建筑、空间、设计,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培养设计能力、掌握设计方法.由于建筑设计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互动过程,教学方法必须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及过程体验,甚至由无到有的思维历程演变.因此面对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对教学规律与方法的研究和改革探索显得尤为迫切.

1.合理安排构成在设计基础课程中的位置

基于建筑学专业一年级设计基础的内容设置,构成系列课程以其特点应安排于学生对建筑概念及要素有一定认识,同时也掌握基本的识图、制图技能之后,但可以放在建筑名作赏析课程之前,也可以作为建筑表现技能培养与建筑设计前期训练过程衔接的重要环节.既可以使学生熟练绘图技巧,也可以逐步探索与设计的联系,多角度地呈现建筑的不同层面.

2.加强构成训练之间及与设计课程之间的贯通

在构成训练中,平面构成训练可以说是整个构成系列的基础,不仅仅只是在二维平面中训练的点、线、面的图案构成,更应是让学生正确认识形态构成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基本方式,加深对形式美基本原则的理解.立体构成训练可从选择一个平面构成作品入手,以此作为立体构成的构思原型,自然从二维引入到三维,将构成体系延伸.而作为与实体形态相对的空间,毋庸置疑是建筑最为根本的要素.因此基于建筑设计的空间构成是以模拟建筑空间形态创作构成形象,经由实体形态的立体构成创造基础,通过对空间形态的一些固有特性的把握,加入人体尺度概念,强化学生对空间及其属性甚至对行为心理等要素的认识和体验.

3.在构成教学中建立起高年级与低年级交流的桥梁,搭建“传帮带”体系

各个年级对于构成认识的深度不尽相同,往往在低年级阶段对构成的理解最为模糊.从一开始接触构成概念,到每阶段的练习制作大多停留在表面.常是在圈定的作业要求范围内操作,缺少延伸性的思考,很难与即将进行的建筑设计进行联系.而逐渐进入高年级后,每个阶段通过不同建筑类型的设计都会加深对于构成的理解,也会更多地寻找两者的联系.与其等着时间慢慢考验同学的领悟能力,不如主动地去缩短认识的过程.故在除一年级以外的每个年级中选择志愿者成立设计兴趣小组或以社团的形式构建高年级创作团队,以一年级构成练习中的典型作品为原型或寻找构成共性要素创造范例模型,结合各年级设计课任务特点塑造出有实际使用价值的建筑模型,并反馈给一年级同学,让他们直观体会到构成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清晰地理解构成对设计创作的价值,从而更积极地进行构成作品的创作.主要过程体现在:一是需要形成由各年级建筑学同学组成的设计梯队,每个年级根据设计能力掌握的不同承担不同的模型设计任务;二是要确立低年级同学构成创作的基础,建立构成模型库,同时选择代表性模型让高年级设计团队建立对应建筑模型库.两个创作过程不是绝对的孤立,高年级同学可以指导低年级的构成处理,而也应尽可能让低年级同学观摩甚至参与到高年级的设计过程之中.三是将模型成果扩大到除设计团队的其他同学,由点及面地使建立起来的设计之间的联系影响所有的建筑学学生.可以结合模型布展、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四是建立长期有效的模型处理机制,不断完善构成与建筑设计的衔接方式,搭建“传帮带”式的建筑学构成学习体系.四、实验方案——以传帮带体系建立为例


该文url: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601986.html

1.构成与建筑设计共性思考

结合不同类型建筑,考虑典型衔接环节——空间组合和心理、结构技术、流线组织,且均符合造型效果来思考设计目的本质.其中空间组合包括空间的开与合、组合和分隔、空间的包容、交错与过渡、空间的序列、虚拟、空间的流动与静止等;结构技术包括框架、壳体、网架、悬索等.

建筑学专业构成教学的改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建筑设计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2.建立构成模型库和建筑模型库

拣取线材

1 2

建筑设计类有关论文范文资料,与建筑学专业构成教学的改革相关论文发表参考文献资料:

幼儿园优秀教学论文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成教

新教师师德师风

统计学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

小学科学教科版

低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幼儿园体育教研论文

地理学科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的论文

建筑学专业构成教学的改革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