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教学— 范文

新课改方面论文范文,与前言:回忆2003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新课改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前言:回忆2003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新课改及命题及清华大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新课改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走上考场,大家才发现,所谓大综合其实就是大杂烩,六门课各考各的.

这只是江苏省高考数次改革其中一景.自2000年以来,江苏省高考改革频度明显加快,近乎于两年一改.过高的频度,使经验准备、压力承受能力不足的学校师生疲于应付.

2008年,这种仓促感上升到顶峰.从其方案来看,确实有诸多亮点,比如变一次性考试为多样化考试,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与高校录取挂钩,使高考成为一个过程,改变了过去“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但是,复杂的方案也衍生出极多的问题,比如方案于2007年公布,2008年就要实施,这让已经文理分科的学生难以应付高二下学期结束就要展开的“小高考”.又比如选科是分文理的,但招生计划不分文理;考生选科时是物理组合或历史组合,但省控线文理不分,录取时有的高校却分文理.

更加严重的是,改革方案造成了一大批“投机者”,学文科的学生出现不正常的增多.2010年,江苏省文理考生比例竟然达到1:1,为提高文科生的录取率,江苏省在本三和高职计划中调整了24000个文科指标,但这一措施又为三四年后的就业埋下了隐患.

尽管2008年改革饱受社会舆论质疑,但江苏省明显吸取教训,此后未有重大调整.2013年,在江苏省政协联组会议上,高考改革虽然再次被谈及,但根据省教育厅高层的表态,改革方案的推出将会非常慎重与谨慎,基本模式争取三年不变.

在广东省,高考改革自2000年以来便不再讳忌,而是“敢为天下先”.2002年,精明的广东人发现,广东省人口8300万,在校大学生却只有46万;而江苏省人口7800万,在校大学生却有72万人等在市场上46个广东人和72个江苏人博弈,谁能赢?此后,广东省开启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动机,兴建起了广州市大学城.2007年,广东省高考报名人数55.3万人,计划录取人数已达35万人;2012年,广东省高考报名人数达到历史新高69.2万人,计划录取人数超过50万人.在全国总报名人数不断下滑的形势下,这样的表现让人吃惊.

广东省高考改革的一个可取之处,在于大范围的改革方案往往先于执行期1到2年公布.但是,这依然无法掩盖改革多变的事实:从2000年到2010年,广东省高考也经历了十年四变的历程.

2013年1月,教育部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内部下发了今年第一号文件《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在文件的“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提到了下面的信息:

制定颁布高考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框架;推进普通本科与高职教育分类考试招生改革;督促各地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方案;做好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及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试点;深化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完善高校招生考试综合评价改革试点;研究提出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次考试实施办法等.

这一文件预示着高考改革将走“小步子”还是“大踏步”尚不得知,但是,方向一定是向前继续前进,而且下一步突破的重心将从英语科目开始.

两难境地

显而易见的是,每一次高考改革似乎都是“不改有弊端,改了存争议”.

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刘海峰教授认为,高考至少存在八对两难问题:统一考试与考查品行的矛盾、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的矛盾、保持难度与减轻负担的矛盾、考查能力与公平客观的矛盾、灵活多样与简便易行的矛盾、扩大自主与公平选才的矛盾、考出特色与经济高效的矛盾.这些矛盾可以归结为理想与现实、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其核心集聚于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这些两难问题必须全面辩证看待,高考改革应该非常慎重,否则就会出现比原先更大的消极后果.

即便是各省自主命题这样颇受好评的改革,也屡遭质疑.据2005年南昌市一份针对20名中学校长、26名中学教师和704名中学生、286名家长的调查报告显示,对分省命题,校长、教师分别有七成和四成多人员持明确反对态度.在2005年参加分省命题的14个省市,除上海、北京、天津外,真正主动要求分省命题的省市并不多,大多数省市是教育部的授权加上一定的说服工作才得以接受自主命题,把命题本身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高考改革时常陷入左右为难、举步维艰的两难境地,其原因之一就是改革牵涉的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矛盾不容易调和.理论工作者往往抱持先进的教育理念,侧重关切素质教育,致力于多元取材,在高考改革设想时注重求新求变;而跟高考最直接的相关者高中学生和教师往往求稳,求少折腾,多数情况下都希望高考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继承性;公众则更多关注教育和考试机会公平,形成强烈的反差.

在未来,高考改革更有可能出现稳中求进的局面.所谓稳中求进,并非不思进取,无所作为,而是指改革高考这样重要的制度,应该在全面研究和长远规划的基础上渐进地推行.

链接:

21世纪教育研究院

建议高考改革方案

高考改革可以采取“放开两头、稳住中间、逐步渗透”的方式,以985高校、高等职业学校、民办学校和艺术类高校为突破口,逐步实现所有高校的自主招生.

第一阶段(2010年~2015年)

(1)推行多轨化、分层次的学科知识考试改革.

(2)制订“学业能力水平测试”方案并开展试点.

(3)扩大985、211高校自主招生.

一是实行高校联考并在联考基础上对考生进行面试考察.

二是采取“统一学科考试+自主招生+集中录取”的模式.

(4)地方本科院校采用传统方式招生.

(5)高职高专多种形式的自主招生.

第二阶段(2015年~2020年)

全国学业能力水平考试、学科知识考试并存,985高校、211高校学校可以采取“全国学业能力水平测试+高校自主招生”的方式,以全国学业能力水平考试为申请门槛成绩,自主录取学生,逐步扩大自主招生的比例.完成录取的学生,不再参加集中高考.

高校可自主确定以何种方式,包括多次“学业能力水平测试+自主招生”或者“自主招生+集中录取”等,进行多次录取.高校实行学生可以拿到多张录取通知书的自主招生,必然面临教育资源无法一次充分配置的问题,而采取“自主招生+集中录取”的方式,可以通过多次录取,使教育资源有效配置.由此建立多次考试、多次录取的招生考试格局.

地方本科院校的招生,以学科考试、集中录取为主,尝试向自主招生方向发展.

第三阶段(2020年以后)

建立起多次考试、多次录取、自主招生、多元评价的招生考试新格局.

高考十年(二)命题

求变的时代

以2003年为起点,高考命题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期:新课程、新课标的十年,这也是一个求变的十年,高考命题推陈出新的速度远远快过以往.

新课改新特点

2003年以后,全国各地陆续进入新课改阶段,高考命题也随之发生较快变化,试题越发灵活、开放,时代感渐强,越来越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2007年,高中新课程省份实行高考综合改革,进一步强调高考内容与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贴近,即“三贴近”.

这些都给高考试题开放提供了足够的空间.2003年、2004年、2007年、2009年,广东省高考作文命题均采用了话题作文,2012年也紧跟全国潮流首次命制了新材料作文.虽然2012年考生对更开放的作文命题准备不足,成绩也不够理想,但是开放的作文命题无疑将继续尝试.

如今,命题人不再规避社会热点,并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广东省近十年英语卷书面表达便涵盖涉及文化、地理、环境、健康、社会、家庭等学生熟悉的话题.如何与家长沟通,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描述你理想的大学生活,用5句话写一个体育人物,用5句话写追星现象,用5句话写学校近视状况等.这些话题学生有话可写、有话可谈、有话可说、有话可想,即使用粗浅的语言也能进行论说,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情,锤炼思维表达能力.

2010年高考,是北京市新课程改革自主命题的开山之作,前卫、现实的特征贯穿各科命题.比如这年的政治题,涉及物联网、碳排放、孔子论孝、志愿服务站点等等热点.这必然要求考生打开视野,广泛阅读;关心时事,

1 2 3 4 5 6

新课改方面论文范文,与前言:回忆2003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

生物高效课堂论文

教师师德评价

教研教改论文发表

大学教师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园本教研论文

幼儿教学论文

高中音乐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下载

中专计算机教学大纲

前言:回忆2003(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