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教学— 范文

关于德育导师类论文范文集,与德育导师制: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模式相关论文下载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德育导师类论文下载,关于德育导师制: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模式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德育导师及德育工作及德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德育导师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德育导师制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模式.对于德育导师制,首先要准确掌握何为德育导师制、为何实行德育导师制及如何实行德育导师制的深刻内涵;其次要彰显德育导师制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的加强、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和教学与改革的互联互动等价值;最后在策略选择上应明确德育导师职责及合理确定导师、加强德育导师本职工作的培训和学习、制定对德育导师的评价和激励制度.

【关 键 词】德育导师制德育导师导师职责评价与激励

德育导师制最早出现在高校的德育工作中,浙江大学早在“1995年开始将原有研究生党支部书记、辅导员、小班班主任三个岗位合一,试行研究生德育导师制.德育导师由业务教师或管理干部担任,负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的管理工作,学校给予适当的业绩和岗位津贴”.[1]当下德育导师制已逐渐由高校引入到中小学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德育导师制的内涵把握

导师制作为一种教育模式最早起源于英国,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的检验以后,仍然在英国很多较为传统的大学以及中小学存在,可见其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有其自身特殊的价值.中国现代教育大多是从西方引入的,导师制作为舶来品也被带到了中国.如何借鉴使用好这种形式,首要的是加强内涵的把握.

1.何为德育导师制

对于德育导师制内涵的研究,学者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陆少芳认为,简单从形式上看,“德育导师制就是由一名德育导师带一名或几名有进步要求的学生,使他们提高政治觉悟,迅速成长”[2],她对德育导师制的参与对象以及主要工作内容进行了圈定.朱玉林和沈轶群则表示“德育导师制是在促进每一个学生和谐健康成长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通过导师与迫切需要关心指导的学生建立一定的联系,及时进行个别指导的德育模式.按照‘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原则上每位教师都应成为学生的德育导师”[3],他们对德育导师制的内涵以及形式给予了更为充分的解读和描述.根据以上观点不妨这样来总结德育导师制的本质内涵:通过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来整合并且优化德育资源,德育导师个体则在具体的德育工作中将德育以知识或者活动的形式来传播道德理念和价值,并且注重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德育方式.在这里,将德育的关系双方分为导师和学生,导师来源是全体教师,但是分工却更加的清晰明了,对基础工作和深入工作进行了有效的区分;学生的特点则更加强调个性化的特征,德育导师制的根本目标是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服务的.

2.为何实行德育导师制

在我国,德育导师制虽然已经存在于部分中小学的德育工作中,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还是处于逐渐发展的过程之中.如果要使德育导师制得到普遍的推广和应用,还必须深刻挖掘德育导师制的意义.我们认为,其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人们普遍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的效果是不尽如人意的,有的人甚至认为是无效的.而德育导师制则有助于解决德育工作实效性不足的问题,因为它不仅明确指出了德育工作的主体――德育导师,而且进行了专业化的强调――认为德育导师应该是专门的工作而不是兼职.第二,弥补传统德育模式的不足.传统模式有着其自身的价值并且德育导师制也存在着不足.所以,德育导师制的定位是对传统的德育工作形式的有效补充,可以解决其针对性不强和专业性不够等问题,而不是取而代之.第三,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育人观念,改善教师素质.张华健认为德育导师制“不仅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更人性化和亲情化的教育初衷,对教师而言更是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契机”.[4]


本篇论文转载于 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458404.html

3.如何实行德育导师制

德育导师制最终还是指向实践的产物.既要在实践中不断接受检验,同时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前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注重导师的生命关怀和情感成长的意识培养.如果想做好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没有观念先行是根本行不通的.对于要求较高的德育导师来说,一方面应该具有超越一般意义的对于生命关怀的情绪和认知,当面对中小学学生时应该认识到这一群鲜活的具有极强可塑性的可爱生命正等待他的呵护和关爱;另一方面德育工作核心不在于知识性的说教或者传递,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感染和交流,德育导师应具备合理释放自我情感的能力,这样在无声中将德育工作巧妙地完成.其次要认识到德育工作的过程性和发展性.卢勇等学者强调,“德育导师的工作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受导学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发展目标”,但是同时也应该认识到“生命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学生成长的过程,成绩有好坏、情绪有起伏、心理有变化、毛病有反复才是真实的生命成长过程.正视这一过程,我们才不会为学生的屡教不改、屡学不好而气恼.我们应该微笑着、静静地欣赏着他们的变化,帮助他们茁壮的成长”.[5]

二、德育导师制的价值彰显

德育导师制的出现对传统的德育模式做出了众多的改善,这也是德育导师制本身的价值彰显.

1.德育导师制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

传统的德育模式中德育工作并没有专门的负责教师,一般由政教处和班主任相互协调共同来完成这项工作.而德育导师制则强调由导师带领固定的学生群体(当然规模并不是确定的,少的两三个,多则十个左右都是有的)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这很显然加强了教师和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联系.学者李晔认为通过德育导师制,一方面“增进了师生感情,融洽了师生关系.德育导师与受导学生的关系亦师亦友,德育不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式’,而是‘平等民主’的‘引领式’”,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人格,提高了学业成绩.‘亲其师信其道’,在导师人文关怀下受导学生学习此门功课的兴趣日益浓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导师的鼓励之下,受导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学习成绩逐步提高”.[6]据此可以梳理出这样的逻辑关系,首先通过德育导师制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联系的确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双方更好更融洽地相处在一起了;其次这种融洽的关系并不只是表征在双方较为紧密的联系上,同时在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成果上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最后可以得出结论,利用新的德育导师制这种模式加强的不仅是师生之间的联系,而且是有效的、可以做出成绩的联系.2.德育导师制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既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又体现时代的要求,使我们明确意识到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样是一大基本任务”.[7]新时代人才的培养追求两个目标:一是教书,二是育人.然而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教师在其工作中只是完成教书的任务.一方面是因为教书是显性的成绩,最终通过升学的指标来体现;另一方面是因为

1 2

关于德育导师类论文范文集,与德育导师制: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模式相关论文下载参考文献资料:

计算机导论教材

生物电教论文

二年级美术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游戏

教学改革专业

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

初中地理教学法

初中教研论文

高中美术教学论文

自考法律本科教材

德育导师制: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模式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