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管理学— 范文

经济地理有关论文范文,与基于微观异质性的新新经济地理相关论文答辩开场白

本论文是一篇经济地理有关论文答辩开场白,关于基于微观异质性的新新经济地理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经济地理及新经济及规模经济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经济地理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关 键 词]新经济地理;新新经济地理;新新贸易理论;异质性

一、引言

新新贸易理论(NewNewTradeTheory)自2003年诞生以来,已经在我国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各种理论拓展和实证检验的文章纷纷涌现.其中,部分学者发现中国企业的出口行为符合新新贸易理论的经典结论;[1][2]而另一部分学者则发现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效率反而低于非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悖论”,并把悖论出现的原因归结为中国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特征.[3]

与新新贸易理论引起的广泛关注相比,另外一种紧随其后产生的重大理论突破在我国却几乎无人关注,这就是在异质企业理论扩展到区域经济问题时发展起来的新新经济地理(NewNewEconomicGeography,NNEG).新新经济地理将企业或居民的差异性特征引入新经济地理的分析框架,以垄断竞争和规模经济为假设条件,发现产业集聚时“中心-外围”的企业是不一样的,生产率较高的企业“自※本文获得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L11BJY007),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1YJC790101)的资助.我选择”地分布在经济中心,生产效率较低的企业为了避免激烈竞争而居于经济外围,这一基于经济个体差异的分析模式为空间经济学的研究奠定了微观基础,必将对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的研究、城乡收入差异问题的测度、地区间人才分布等问题的考察产生深远的影响,并进而系统地影响中国未来区域经济规划、城乡发展、国民收入分配等政策的制定.即使从学术自身发展的逻辑来看,新新经济地理在微观领域研究的突破,也绝不亚于新经济地理的学术贡献.因而将新新经济地理的当前研究成果及时介绍到国内,使国内学者能够在理论发轫之初迎头赶上,已经成为一项迫切的工作.

为了系统地总结和梳理新新经济地理的发展成果,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来呈现新新经济地理与其他理论之间的关系.横向来看,本文遵循理论发展的逻辑顺序,介绍了新新贸易理论与新新经济地理的理论关联;从纵向上来看,本文对比了这两个“新新”理论与上一代“新”理论(新贸易理论与新经济地理)的差异,从而直观地呈现了新新经济地理的理论价值.(2)对新新经济地理的现有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了理论构建常用的三种模型及其模型背后的理念.本文总结现有文献发现,较之于新贸易理论、新经济地理和新新贸易理论所主要采用的DS模型,新新经济地理的基准模型更加多元化,但总体来看,主要有DS模型、BEJK模型和拟线性二次函数OTT模型三种,其中OTT模型可能是未来主流的分析框架.(3)理论研究的突破往往能够带来实证研究方面一系列的进展,因而,本文对当前国外新新经济地理方面的实证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除此之外本文还展望了新新经济地理与企业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及中国转型经济的特殊国情相结合这三大富有潜力的研究方向.

二、新经济地理的突破与局限

(一)前克鲁格曼时代:空间不可能性定理

空间经济学在经济学主流理论中一直处于休眠状态,直到Krugman后才得以改观.因而诺贝尔经济学评审委员会将经济地理学划分为“前克鲁格曼时代”(BeforeKrugman,BK)和“后克鲁格曼时代”(AfterKrugman,AK).在BK时代,仅有的两个经济地理学模型是VonThunen的空间利用模型和Hotelling的区位选择模型,但这些模型并不能刻画当代经济的集聚特征.马歇尔虽然精彩地描述了产业集聚产生的三个原因:专业化供应商、劳动储备和信息传播,但没有找到合适的数学工具予以刻画.

从理论上讲,空间因素在经济学中被忽视的主要原因在于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通常假定规模报酬不变、完全竞争,并且假定所有生产与消费都可以抽象为一个点,因而得到的是一个无城市的世界,这与现实中到处是产业集聚和城市快速发展的事实相矛盾.范剑勇认为城市化和产业集聚带来的规模报酬递增特征是非常显而易见的:规模经济、区域化和城市化.[4]但可惜的是,经济学一直在沿数学阻力最小的方向前进,并没有将上述显而易见的经济现象模型化.数理模型的约束常常导致经济学家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易于求解的常数规模报酬和完全竞争模型,甚至可以说,新古典经济理论的优美与简约,导致经济学家产生了锁定效应(lock-ineffect).然而,只要坚持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的假定,就不可能产生空间经济学.这是由于在完全竞争分析框架下,经济个体在做出生产和消费决策时,唯一有用的信息是市场给出的价格,而个体无法影响价格,也无需考虑厂商或消费者的地点问题.Starrett为此提出了空间不可能性定理:如果空间是同质的、运输成本为正,消费者的偏好满足局部非餍足性,那么地区之间就不会存在运输商品的竞争性均衡;也就是说一旦考虑到区域问题,完全竞争模型的分析框架将难以成立.[5]

(二)后克鲁格曼时代:规模报酬递增视角下的产业集聚

要解决空间不可能性定理问题,要么需要放松完全竞争假定,要么需要放松地区同质性假定.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三条途径解决这一问题:(1)强调地区差异,相关理论主要有比较优势学说和Heckscher-Ohlin理论,这些理论认为地区贸易和专业化产生的原因是各地区之间不平衡的技术水平或资源禀赋.(2)城市经济学则强调产出与消费的外部性问题.(3)产业组织理论上的区位选择模型,则强调市场力量和不完全竞争.这三种分析框架都为新经济地理学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然而直到Dixit-Stiglitz的垄断竞争模型建立起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后,[6]以上因素才得以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融合起来.Krugman(1991)在建立新贸易理论之后,将Krugman(1979)所蕴含的地区规模经济思想重新挖掘出来,标志着经济学家所称的“新经济地理”(neweconomicgeography)或地理学者所称的地理经济学(geographicaleconomics)的诞生.[7]


这篇论文网址 http://www.sxsky.net/guanli/00312707.html

在BK时代,国际贸易和经济地理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遵循不同的规则、讨论不同的话题、运用不同的建模方法;在AK时代,经济地理与贸易理论开始融合:规模经济作为一种凝聚力量同时决定着国家之间的专业化(贸易理论)和地区之间的专业化(经济地理).虽然不完全竞争和外部性是解释复杂经济地理现象的关键性因素,但由于当前还没有非常成熟的模型刻画外部性,因而当前新经济地理建模的主要假设前提是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

(三)新经济地理面临的挑战:忽视微观个体差异并缺乏微观基础

过去20年是经济地理学发展的黄金时期,被誉为是经济学研究中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革命的第四次浪潮.但新经济地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1)缺乏微观基础.虽然在垄断竞争和规模报酬递增的视角下,企业聚集会产生规模收益,但这种收益的具体发生机制还是一个黑箱.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相关探索文献分为两条线路展开:一是企业主动寻找共享机制,该机制又可具体地分为基础和公共设施的共享和专业化分工效益的共享机制;二是城市集聚使搜寻和匹配成本降低的匹配机制.但是,这些对微观机理探索的相关研究仍然处于狭隘和分散状态,所谓的狭隘是就视角而言的,所谓的分散指的是目前没有文献将Ç

1 2 3 4

经济地理有关论文范文,与基于微观异质性的新新经济地理相关论文答辩开场白参考文献资料:

工商企业管理自考院校

工商管理论文5000字

工商管理硕士读几年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财务管理研究生论文

乡镇企业管理论文

自考商务管理

考企业管理硕士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选题

基于微观异质性的新新经济地理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