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闻传播相关论文范本,与“走转改”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时间:2020-07-05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此文是一篇新闻传播论文范文,关于新闻传播相关论文范本,与“走转改”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适合不知如何写新闻传播及广播电视及新闻方面的改论文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新闻传播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本文从受众对新闻传播内容“关注”的错位,新闻题材的“总成”与“分拆”两方面,阐明要达到“走转改”与新闻的深度表达完全契合.一、要用受众的视角从事新闻报道,二、“落地”的状态即是深度,三、记者走基层是新闻的本义.

关 键 词 :“走转改” 深度 地气 底气

【中文分类号】G223 【文献标识码】B

在日常新闻报道中,我们常常采用深度报道方式进行采访报道.所谓深度报道,是根据报道题材的特点而选择的一种全景式、分析式、阐释式的报道样式.这类报道往往题材重大或专业性强,采用一般的新闻“告诉”式报道方法很难表达出新闻的全貌,需要采用一定的分析、论述、阐释的方法进行报道,以使受众对于重大的、专业的新闻事实能相对快速地领悟和知晓.这是我们新闻从业人员基本了解和掌握的一种报道模式,并在各媒体中经常运用.

一年多来,全国范围内新闻媒体“走转改”活动的鲜活实践,为我们在深度报道、新闻的深度表达方面打开了更广阔的理论认识空间.

基本现状和几点认识

提出以上观点,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新闻实践和认识:

1.受众对新闻传播内容“关注”的错位

曾经有不少纸媒和广播电视媒体做过受众关注度调查,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受众对某一张报纸、某一档新闻节目的关注度往往与媒体的编辑意图恰恰相反,他们常常更喜欢阅读二、三版的次要梯度的新闻,对一档广播电视节目的后半部分消息印象深刻.这种编辑意图与受众关注度的错位现象让我们时常感到困惑.常常是编辑认为重要的、事关全局的重大活动、施政举措的重要报道放在头版头条,但受众关注度并不高.受众往往更喜欢了解那些具体的,与他们更近的区域性、局部的个体事件.结论似乎已经很清楚了:那些放在头版头条的重大事件不是不重要,而是我们的报道出了问题.我们对题材的提炼和把握,我们对新闻事件的洞察和切入,我们的文风是否犀利、人物形象是否鲜活,甚至新闻编排的重要性判断和取舍,都会成为这些问题的一个部分,这才导致了这种传播效果大打折扣的关注度错位现象.


怎样写好新闻传播论文
播放:24527次 评论:4734人

2.新闻题材的“总成”与“分拆”

长期以来,我们的新闻报道一直存在着一个倾向性,用一个机械专业的术语来比喻,就是习惯做“总成”式的报道,较少做“分拆”式的报道,这个分拆,并不是指我们经常使用的分篇式报道、连续报道,因为这类采写编辑手法如果是在同一时间和版面上出现,它们仍然是平面的.“总成”式报道在政策发布、项目启动等重大实践的发端节点上是必须采用的报道形式,但我们经常是报道完毕后就完事,并没有与这篇“总成”式报道在热度和时效上保持连接的后续报道跟进,如政策的执行过程,项目的进度以及这些政策、项目“落地”后的成效和反馈.当我们在间隔相当的时间之后,再次接触到它的后续新闻时,又因为报道没有明显的关联提示,时间间隔过久,使本来应该相关联、相承接的报道呈现碎片化,无法使新闻报道发挥出整体的集束效应.面对这种状况,就亟需我们的记者及时地走向基层,走向政策施行的“受体”,去报道施政的落实情况,报道“受体”的切实感受.这样的报道,就形成了一个全新概念的“深度”.这种深度,常常比我们经常运用的分析论述式的深度报道更可感、更具体、更易入脑入心,因而也就更具深度.

一年来,我们策划实施了不少这样的深度报道.我们的记者在走基层的报道中,让受众知道了国家惠民政策给群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也知道了不少地方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及社会不同层面、不同行业的真实生存状态.这种“分拆”式的报道与“总成”式的报道形成呼应与良性互动,强化了新闻的穿透力和影响力.

对新闻深度表达的理解,不仅仅是对某一事件的深度陈述、评论和阐释性的报道,也包括社会对新闻事件的承接、感受、评价、反馈的报道.从新闻发展趋势来看,这类深度报道的受众需求越来越强,以至于成为了新闻报道的主流.新闻媒体“走转改”活动的长期化、常态化,为更多优秀深度报道的出现提供了有力支撑.

“走转改”与“新闻深度”的契合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这三个方面的工作要求,其实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并不陌生,记者走进基层采访,转变工作作风,新闻写作要力求鲜活,改变新闻写作上的“八股”文风,这在党的新闻事业开启至今一直是对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但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走转改”在我们原来的工作中更多地表现为自发的而不是自觉的,真正的来自基层的报道数量还很少,下基层采访还没有常态化和制度化;我们的媒体有时离实际生活远,新闻报道文风僵化的“官气”还很普遍.笔者认为:新闻的深度取决于进入社会和深入生活的深度,这个深度到位了,新闻的深度表达就水到渠成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走转改”的常态化和制度化,与新闻的深度是完全契合的.


本篇论文来源:http://www.sxsky.net/gai/373716.html

从新闻界“走转改”活动开展一年多来的实践看,一些很普遍的现象值得总结,并且完全可以从理论上进行探讨和认知,以形成对今后新闻工作的指导性观点.这里笔者尝试提出以下几个观点,与大家共同探讨.

1.用受众的视角从事新闻报道

“走转改”,“走”是基础.新闻工作者首先要勇于走下去,听民意,感民情,看民生,接地气,记者走进基层了,作风的转变就已经在其中了.走进了基层民众的生活,心灵被触动,思想感情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面对生动的新闻事实,你就很难用僵化的文字进行报道,文风的改变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了.基层群众是我们媒体的受众,当记者走进他们中间,便比较容易具备用受众的视角来进行新闻报道的思想基础.十年前笔者曾写过一篇《平视生活》的文章刊发在《中国广播》杂志上,其主要观点是记者不能俯视生活,也不能仰视生活,要真正吸引受众,必须平视生活.俯视和仰视生活都会使生活在记者眼中扭曲变形,只有平视生活,新闻报道才能最大限度地真实,客观地贴近新闻事实,反映新闻事实,也才能深入人心.

2.“落地”的状态即是深度

“走转改”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新闻传播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这里的“落地”指两个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