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政治— 范文

清华大学相关论文范文例文,与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散记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清华大学相关毕业论文格式,关于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散记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清华大学及留学生及物理系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清华大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2011年4月24日,我作为校友返校参加了清华大学百年校庆.

百年校庆“校友签到处”就在“二校门”以北的东路,有签到后挂名签,赠校庆资料和纪念章.所赠校庆资料有:《新清华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特刊》、《新京报清华百年纪念特刊》、《紫荆百年校庆纪念特刊》、《紫荆》总第173期、《清华研究生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特刊》等.通过这些资料,可以全面了解清华大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本篇论文出处: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799128.html

百年清华才俊辈出

《新京报清华百年校庆特刊》:“清华建校以来,已有20万学子从这里起航.”据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编的《清华大学一百年》给出的统计数字:“1911年至2010年,据不完全统计,本校共培养毕业生178,621人.”这两者含意应该是入学注册20万人,毕业了178,621人.即有约10%的学生入学后没有学完毕业,有的学生因病、因事而中途辍学没有毕业,是清华的肄业生,也是清华校友.

2007年是我们班毕业50周年,入学55周年,都是70多岁的老校友了.有一位老同学虽然能站立,但是走路双脚提不起来,只能往前磨蹭,他说就是爬我也要爬回清华来,足见其对清华的深厚感情.百年校庆预计校友和应邀来宾将达到5万人.

清华百年培养出的17万余学子中,包括了一大批俊杰.《新京报清华百年纪念特刊》列出了:

“学术大师”梁思成、陈岱孙、周培源、王淦昌、王力、钱三强、季羡林、陈省身、钱伟长、吴晗、费孝通、杨振宁、邓稼先、朱光亚、李政道;

“治国栋梁”乔冠华、胡乔木、姚依林、宋平、周光召、朱基、丁石孙、黄菊、曾培炎、华建敏、吴官正、胡锦涛、吴邦国、刘延东、习近平;

“兴业英才”王家柱、顾逸东、陈元、谢企华、栾恩杰、王明仁、刘宁、楼继伟、赵勇、张朝阳、周小川、冯军、池宁峰、斯泽夫、常小兵.

2002年中共十六大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常委9人中有胡锦涛、吴邦国、黄菊、吴官正4人是清华校友,其中3人担任过政治辅导员;胡锦涛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在清华莘莘学子中,也有的毕业后在国内或出了国,成了公司董事长,赚了钱,在学校设立了奖学金或者捐资建校.世界一流大学评估体系中,体现凝聚力的校友年度捐款率是一项重要指标,世界一流水平为30%,清华至2010年是23%.哈佛大学的资金三分之一来自校友捐助.

梅贻琦之清华

回到清华园,看到朱自清、闻一多、吴晗等大师雕像,就想起来清华前校长梅贻琦那句中国大学史上的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1931年12月3日,42岁的梅贻琦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长,在就职典礼上发表了这句名言.而在此前,1928年8月17日南京国民政府正式任命30岁的罗家伦为清华大学校长,1930年5月因蒋介石中原大战失利,加上罗家伦在当时大部分清华师生中留下了比较恶劣的印象,5月20日,罗家伦被学生“请辞”,于同月22日辞职;阎锡山又任命原清华学生乔万选为清华大学校长,6月25日乔带着三汽车武装士兵,以及“秘书长”、“庶务主任”等一帮人,企图以武力接管清华,学生们把乔一干人拒于校门外,迫使乔当场签字,保证“永不任清华校长”;1931年,蒋介石派亲信、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副教导主任吴南轩担任清华大学校长,4月20日,吴正式上任,5月28日,清华教授会通过决议并致电兼任教育部长的蒋介石,要求撤换吴南轩,“另简贤能”,7月7日,南京教育部以吴南轩“暑病时侵,亟宜调养”为托辞,批准其离校“调摄病体”.在上面3名校长被拒绝后,1931年冬,梅贻琦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长,这一人选从此稳定.

梅贻琦的名言,办好大学要有大师;而办好大学更要有好的校长,如北大有蔡元培,南开大学有张伯苓,复旦大学有马相伯,浙大有竺可桢.梅贻琦被称为清华“永远的校长”.在遍布世界的清华校友心目中,提到梅贻琦就意味着清华,提到清华也就意味着梅贻琦.

梅贻琦从1931年至1948年担任了17年清华大学校长,又于1956年在台湾新竹建立新竹清华大学,担任了6年校长,直至去世.新竹清华大学已发展为人文社会、理、工、管理等学科均衡发展的著名高等学府,在台湾培养了5万名人才.

1948年12月14日,梅贻琦于下午主持校务会议后离校进城出走.12月21日,乘南京政府派来接教授的飞机赴南京.

1949年12月18日校务会议议决:公推冯友兰为校务会议临时主席.

大师之父叶企孙

1949年5月4日,北京市军管会决定,清华大学成立校务委员会,任命叶企孙(兼主席)、陈岱孙、张奚若、吴晗、钱伟长、周培源、费孝通、讲助教代表1人(经推举为樊恭)、学生代表1人(经推举为吕应中)等9人为常委、委员21人.自此,叶企孙主持校委会会议.1950年3月17日,教育部令,改组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并指定叶企孙、周培源、吴晗、陈新民、费孝通、钱伟长、金岳霖、陈岱孙、施嘉炀,工会代表9人、学生代表3人,共计21人组成新的校务委员会.另指定叶企孙为主任委员,周培源、吴晗为副主任委员.1951年9月18日,教育部通知:经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同意,任命于毅夫为清华大学第一副校长(后未到任),刘仙洲为第二副校长.

自1949年5月至1952年6月,叶企孙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主任委员),主政清华3年多时间.《新清华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特刊》共分6卷,第二卷中“细推物理写辉煌”一文专述叶企孙;第四卷中“世纪寻梦清华人”系列,截取10位不同年代清华校友的人生片段和感人故事,其中第一位就是叶企孙.在一部百页的特刊中,竟有两篇文章纪念叶企孙,足见叶氏在清华大学百年中的地位.

叶企孙,1898年7月16日生于上海,1977年1月13日卒于北京.1918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3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25年到清华任教,历任清华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理学院院长、校务委员会主席(主任委员).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9月,作为教育界代表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1952年10月4日,迁任北京大学教授.1954年9月,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学部委员会委员.

北平和平解放前夕,梅贻琦离京赴宁.叶企孙与梅贻琦同在蒋介石的迁台名单中.梅向叶探询其去留问题,叶企孙说,清华办学本来就置身于政局变迁之外,国民党的走与不走与清华园无关.清华应按自己的传统办下去,不应当受到任何政治方面的影响.他回绝了国民党,决意留在清华.

1951年底,清华、北大都发出通知:该学期的期末考试暂停,学生配合教师做好思想改造运动.当时,叶企孙颇为“畅所欲言”:“高等教育与科研,要‘自由、民主’”;“共产主义我赞成,最恨的是很多材料不让人看”;“战争不会消除,帝国主义消灭后,共产党内部又要打了,南斯拉夫就是一例”.他还批评冯友兰发表的“美国法西斯化”太过分了.对这样一个不识时务的校务委员会主席,不批他批谁?1952年1月16日、22日、24日,叶企孙连作3次检讨.之后,在关于叶企孙的情况报告中有一段:“他现已在清华大学失去了威信,故拟不再采取群众大会的方式对之进行批评,打算找一些人帮助他一下,如没有什么变化,就拖着尾巴过关,以后再耐心地在长期中给予教育.”

1952年,全国范围的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开始了.为了学习苏联“老大哥”,中国高校进行了全国一盘棋式的改革.将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工科院系并入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文、理、法3个学院并入北京大学.凭着教育家的经验,叶企孙知道,这种全国一盘棋的做法虽然对全国大环境有一定的好处,可以使一些边远的地域也有发展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对于清华、北大这样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却是一次伤筋动骨的肢解.

清华大学的理工结合蕴含着几代人的心血和智慧,没有一流的理科,就办不好工科,这是经过实践证明的.据叶企孙的侄子叶铭汉先生回忆,叶企孙内心是不同意这一套做法的.他认为这并不是改革,而是“革改”,就是用搞社会革命那一套来改造一切统领一切,完全不懂教学规律,是不科学的.但这时,他已经得不到信任了,他也学会三缄其口.

叶企孙到北京大学后,不可能再让他担任什么行政职务了,只事专心教学,在1953年一年就教过光学、地理专业大一普通物理、气象专业大一普通物理、大气光学等.1954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并为中科院数理化学部委员,还任北大物理系金属物理及磁学教研室主任.这些教学之外的光环,原本是他不愿接受的,然而对失去信任许久的他来说,却平添了继续工作的动力.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叶企孙被怀疑为汉奸、特务,被捕入狱.1969年因找不到证据释放出狱,送回北大监督改造.他原来在镜春园

1 2 3 4 5

清华大学相关论文范文例文,与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散记相关毕业论文格式参考文献资料:

高中政治课改论文

企业政治思想论文

政治专业毕业论文

初中政治论文网

政治法律论文

政治本科论文

初中思想政治课论文

当代政治论文

环保政治论文

初中优秀政治论文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散记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