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政治— 范文

中西医结合方面有关论文范文集,与福建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科报告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中西医结合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福建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科报告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及神经科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中西医结合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该文回顾福建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科发展历程,重点介绍脑血管病、多发性硬化、锥体外系疾病、痴呆、神经症等领域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的工作成绩,展望福建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科的发展方向.

[关 键 词]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科发展历程现状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医结合研究取得可喜的成果.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综合运用中西医药学理论与方法,以及中西医药学互相交叉综合运用产生的新理论、新方法,研究人体脑及神经系统生理、病理和疾病防治的医学科学.我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科起步较迟,它的发展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采用辨病与辩证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多学科参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开展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我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科的发展历程、现状进行回顾,并对我省今后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科发展提出研究方向.

1福建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科发展历程回顾

中医学奠基著作《黄帝内经》及历代的众多中医著作均含有“脑”和“脑主神明”的论述记载.《灵枢·经水》记载,“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说明《黄帝内经》时代的中医学就开展了“尸检”,之后中医药学(家)从未间断观察脑、认识脑、论述脑,随着对“脑主神明”认识的不断加深,标志着中医药学对脑的逐步深入日趋逼近真理.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在我国发展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不断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结合,在结合中创新,在创新中突破,取得可喜的成果.我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发展起步缓慢,上世纪60年代,我省选送一批医生如王耀华等前往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进修“西学中班”,从而拉开我省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研究的序幕.十年浩劫期间,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科停滞不前,但仍有大批中西医结合者在那“一根针一把草”的浪潮中不断进行临床实践,如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陆曦教授,他出生于中医世家,1964年毕业于福建医学院,后师从福建中医学院陈国清教授,1969年就读福建医科大学“西学中班”,之后从事针灸工作,1972年又师承我省著名神经病学专家慕容慎行教授,从而开始了长达40余年的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的研究.诸如此类,不胜其数,使我省神经病学科逐步趋于萌芽状态.

1978年,福建省各地开展各种中西医结合学术活动,特别是脑血管疾病,涌现出如林求诚教授、王耀华教授等一批开展基础和临床研究并取得一定成就的“西学中”学者;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涌现出如陆曦教授、郑安教授等一批从事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工作的学者,他们对福建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起到领头羊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前进,1988年,福建中医学院在杜建院长领导下,开设中西医结合专业3年制教育,培养了一批中西医结合专科人才.早在199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中西医并重”,“发展中医药”;“中西医要加强团结,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促进中西医结合”,在中央精神指导下,全省各地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科的研究,如厦门中医院黄耀东开展的中西医结合睡眠专科,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陆曦开展多发性硬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福建医科大学协和医院的郑安与福建中医药研究院的朱亨熠等联合研究脑血管疾病等,均取得一定的成绩,逐步形成了我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科,并趋向系统化、规范化.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福建省卫生厅中医处和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2002年初着手筹备福建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分会的活动,通过认真严格的筛选,第一届委员会2002年11月在福安市成立,委员人数41人(包括2位顾问委员),陆曦教授当选第一届主任委员,从而拉开我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科的发展序幕.

2福建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科发展现状

2.1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2.1.1学科建设

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是我省开展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术活动的中心,是培养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科技人才的场所.分会成立的宗旨是“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分会以中西医结合的人员为主体,同时欢迎中医药、西医药及其他学科人员参加.

国家药理基地的建立和重点专科的建设,是培养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科技人才的重要场所.本专业共有国家重点专科建设单位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中管局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药理基地3个,福建省中西医结合脑血管重点专科3个,中医脑血管重点专科3个,神经康复重点专科2个,这为福建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培养高层次人才,推进中医专科专病建设,进一步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带动整个福建省神经病学科中西医结合服务水平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在学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2005年度、2007年度、2010年度、2011年度先后4次被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授予“先进专科分会’称号,陆曦教授先后2005年、2007年分别被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授予“优秀分会干部”、“优秀先进个人”等称号,这是对分会成绩的肯定,也是对福建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科的肯定.


怎么写中西医结合硕士毕业论文
播放:25339次 评论:7948人

2.1.2人才培养

分会已换三届,委员计有107人,其中90%以上为高级职称.200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专业委员会进行换届改选,9人先后被选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其中1人为副主委,1人为常委,2人为青年委员).陆曦教授当选为副主任委员,吴成翰教授当选常委,李智文教授、郑安教授等5位当选为委员,之后,我省陈金雄、叶钦勇又当选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青年委员,逐步形成了一支较为完整的科技队伍.

同时也选送骨干人才进修学习,汲取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为福建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科输入新鲜的血液.如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金雄在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进修学习,师承孙怡教授学习多发性硬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福建医科大学协和医院叶钦勇先后师从我国著名神经病学家刘焯霖教授、黄如训教授;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陈健先后于新疆石河子医学院附院神经科、上海华山医院等国内多家医院进修学习等,通过不断学习和交流,提高我省本专业水平.2.2学术进展与科技成果

2.2.1学术进展

2.2.1.1脑血管病

(1)动脉粥样硬化

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中风的主要病因,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失寐等症.祖国医学认为,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主要指肝肾阴虚,兼有气虚;标实主要指气滞血瘀,兼有痰浊,故治疗应以扶正固本为主,以滋养肝肾、益气活血为治法.《类证治裁》说“因病善忘者,或精血亏损,务培肝肾”.

由福建省中医药研究所林求诚研究员牵头,并与建阳医科所合作,对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虚证以肾虚、肝虚、阴虚为多见,实证以血瘀为多见,由此确定了滋养肝肾、益气活血的治则,研制由人参、熟地、枸杞子、牛膝、首乌、川芎、丹参、当归等16味中药组成的“软脉灵”,并成功转化为产品应用于临床.经大量的脑动脉硬化症中医属肾虚、肝虚、心虚、阴虚、血瘀诸证的患者临床观察证实,软脉灵口服液有较好的疗效,既能消除或减轻异常的感觉,能改善运动的能力,还能增进大脑的智能.通过脑阻抗血流图、甲皱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心电图等指标观察,说明该药对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脑和心组织供血不足、微血管功能障碍、血液流变性质等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还观察到“软脉灵”对血压、心率、血白细胞计数、血浆比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等均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陈美华教授等通过动脉实验证实,软脉灵口服液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脂质过氧化、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转移、抑制血小板活化、改善血管弹性等作用,能够多靶向、多途径对抗动脉粥样硬化.雷惠新教授等应用软脉灵口服液治疗合并有高脂血症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并对患者的血脂水平和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进行了随访观察,发现软脉灵能有效改善血脂水平,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联合他汀类药物使用疗效更佳,且安全性好.同时,林求诚研究员还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经验研制成以绞股蓝、白术、海藻、丹参、补骨脂等药物组成的血脉脂康胶康,具有活血化痰、软坚散结、补脾益肾的综合功效.经动物实验和大量临床观察证实,血脂脉康有降低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林求诚研究员对真菌降脂素治疗高脂血症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证实真菌降脂素是安全有效的调脂药物.

1 2 3 4 5 6

中西医结合方面有关论文范文集,与福建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科报告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参考文献资料:

政治论文写法

中学政治学科论文

政治论文参考文献

高中政治论文题材

政治论文范文

政治学硕士

大学政治论文

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

初中政治论文600字

新课改政治论文

福建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科报告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