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医学— 范文

明堂类论文例文,与腧穴主治的形成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本论文是一篇明堂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腧穴主治的形成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明堂及经脉及病症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明堂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0340;针灸方主治归纳而成呢还是主观地直接从当时的藏象学说类推而来呢根据现已掌握的史料来看,前一种可能性较小,因为首先汉以前藏象学说尚未与经络学说发生直接联系,不大可能指导针灸临床实践,其二,汉以前藏象学说本身还不成熟,诸说并存,"五行说"的成分也很少.

关于五脏六腑之背俞穴主治受中医藏象学说影响,从以下的事实可以看得更加明显:宋以前各家对于脏腑背俞穴的定位出入颇大,而都主治相应脏腑的病症,这足以说明这些背俞穴的主治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据相应的脏腑病理表现推测而来,而不是直接源于临床实践.

一般而言,腧穴主治中带有明显的藏象学说、五行学说特征者多都带有主观推测的成分.尽管基于这种推测,古人运用于临床也可能取得一定的疗效(而这种疗效反过来又加深了古人对原先推测的肯定),然而在没有经过严格的临床实验之前,我们不能确定这些疗效是否完全来自刺灸该穴的作用,或者是该穴所特有的作用.

2.3 据其他学说类推

除了四肢五输穴、络穴、位于原诊脉处的腧穴以及胸腹部募穴、腰背部俞穴能够主治远隔部位及全身性病症外,《明堂经》还有一些腧穴主治远隔部位病症.例如头面部穴主治病症较单纯,一般都主治头、脑、面、五官等局部病症,或治热病,而后头乃至项部的某些腧穴却可主治距离较远的目、鼻部病症.古人认为这两个器官与脑密切相关.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等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为之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灵枢大惑论》).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头目苦痛取之在项中两筋间(《灵枢寒热病》).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灵枢海论》).古人的这一认识起源很早,早在张家山出土汉简《引书》中就记载着:"引目痛等压两目内脉而上循之至项".故《明堂》载头顶部及后头部穴如"百会"、"前顶"、"脑户"、"络却"、"玉枕"、"天柱"、"风府"、"风池"等均主治目部疾患.

同样,古人认为鼻腔与脑相通.《素问气厥论》曰:"胆移热于脑,则辛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素问解精微论》曰:"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中医称鼻出血不止者为"脑衄",鼻流浊涕不止者为"脑漏".故"神庭"、"上星"、"曲差"(又名"鼻冲")、"承灵"、"风府"、"风池"、脑空"等穴皆治鼻病.

人们对于腧穴主治的认识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同时期、不同流派医家对于同一腧穴的主治可能会形成不同的认识.第一次将这些不同时期零散的腧穴主治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则始于汉代,《明堂经》便是这次总结工作的结果,也可以说是腧穴主治形成的标志.那么这次总结性工作是否最大限度地真实、全面地反映了汉以前医家对于腧穴主治的认识水平呢由于《明堂经》编者所采用的针灸治疗文献来自不同的时代,出自不同的医籍,有着不同的体例,如果没有一种科学、严谨的整理方法,便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张冠李戴"、"挂一漏万"之类的失误,从而使得中国第一次腧穴主治整理的全面性、准确性受到一定的影响.考察的结果表明:《明堂经》编者所采用的整理方法总结出的腧穴主治,其可靠程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所采用的原始资料的形式,总体而言,《明堂经》编者处理单穴针灸方的可靠度要远远高于多穴方,具体分析其处理原始文献的可靠度由高至低的排序为:

针灸方注明穴名及部位者→针灸方只注明穴名者→针灸方只注明部位者→由"经脉穴"组成的针灸方

现在的问题是,《明堂经》所采用的原始文献大多已亡佚,不能一一考知《明堂经》所载的349个腧穴的所有主治条文的原始出处.因而也就不能用上述方法来判定所有腧穴所有主治的可靠度.然而通过上述对《明堂经》腧穴主治形成过程的各类典型例证的分析,不难归纳出一些基本规律,把握这些规律便可以对《明堂经》腧穴主治的可靠度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总体来看,中国第一次腧穴主治的总结,由于其方法学上的不严密,而使得归纳的结果失真.同时这种整理模式一开始便拉开了腧穴主治与针灸临床实践之间的距离,而且随着《明堂经》影响的越来越大,这种整理模式成为后代腧穴整理的一种范式,以至于腧穴主治的总结与针灸临床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还应当看到,即使《明堂经》中那些直接来自实践经验的腧穴主治的总结,其可靠程度也不一样,其中由同一家医书中的针灸方归纳而成的腧穴主治可靠度较高.如果某一腧穴的主治来自汉以前不同流派医籍针灸方,便不可避免存在这样的问题:其一,同名异穴的混淆,或者说各家对于同一穴的定位不同,或者虽然从文字上看不同文献中对某一穴的定位相同,而实际上有差异,因为汉以前取穴没有普遍采用折量法(更不用说采用统一的折量法),而是主要以当时的尺度实际测量,其二,不同医家对于相同腧穴的刺灸法及刺灸量可能不同,故疗效的可比性较差.这些都是在采用他人或前人间接实践经验时所必须考虑的基本因素,不然我们的总结结果就不真实、不全面.所以,尽管《明堂经》问世后在千余年时间内成为针灸临床选穴处方的准绳及针灸腧穴教学的依据,但由于该书存在的种种问题及某些不确定因素,今天对于其记载的腧穴主治必须进行严格的临床实验研究,以确定其科学价值.

文献每经过一次整理,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失真",汉代的这次腧穴主治整理也不例外,也就是说腧穴主治的演变差不多是与腧穴主治的形成同时发生的.

3 参考文献

1 黄龙祥.十二"经脉穴"源流考.中医杂志,1994,35(3):152

2 杨秋莉,薛崇成.常见痛症最痛部位与经穴关系及痛部注射治疗的疗效观察.中医杂志,1995,(5):281

3 侯湘.头痛患者情感障碍的中介机制的探讨.医学与哲学,1999,(1):51

4 黄龙祥.经脉病候考源.中华医史杂志,1994,24(4):219

(收稿日期:19991130,刘炜宏发稿)

1 2 3

明堂类论文例文,与腧穴主治的形成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资料:

个案护理

医学期刊论文格式

临床医学专科毕业论文

中西医结合专业论文

论医患关系

纳米生物医学

临床口腔论文

医学期刊购买

鼎信护理论文发表网

护理工作论文

腧穴主治的形成(3)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