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彩陶方面论文例文,与改写中国上古史的地方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彩陶方面毕业论文范文,关于改写中国上古史的地方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彩陶及人物形象及刀叉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彩陶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宗日文明再发现 之一

8月4日,我又一次来到巴沟乡.正是小麦灌浆的时节,蔚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葱茏的原野、碧绿的麦浪将这里装扮得分外美丽.穿过农田,沿小道来到宗日遗址,随意采集了几件打制石器和彩陶碎片,擦去附着在上面的泥土,就看到彩陶上美丽的花纹.抚摩这些曾留有古人体温的彩陶碎片,我似乎又看到了5000年前,宗日人下河捞鱼蚌,上山逐麋獐,山下炊烟袅袅,山上篝火团团,狐鸣狼嗥的史前文明生活场景等

这里是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历史上的青海,地处边塞,交通不便,历来被视为“遥远”的高地,唐代诗人笔下“青海城头空有月,黄沙碛里本无春”的描述,更增加了荒凉与神秘.然而,据考古发现,早在二、三万年前,青海高原就已有人类活动.在沱沱河沿、海西小柴旦湖等处,发现距今至少二、三万年前的旧石器等物品.这说明,青海并不是人们心目中的蛮荒之地.

“宗日”,藏语,是指人群聚集的地方,黄河蜿蜒蛇行冲出两岸陡峭的峡谷尕连峡(班多峡)之后折西行,流速因而延缓下来,在此留下了一片较大的冲积台地,被当地人称为“宗日”.宗日地区海拔2680米,年平均气温44度,年降水量250毫米-300毫米,气候温暖,水利条件优越,世代居住的村民以种植为主,兼营小规模畜牧业,是同德县仅有的小麦主产区.从1984年到1996年,省考古队在这里进行了三次发掘,发现墓葬341座,探方31个,灰坑18个,祭祀坑18个,出土文物23000余件.据碳14年代测定,宗日遗址有5800多年的历史.

宗日遗址出土的彩陶之精美丰富,堪称奇迹.其色彩搭配合理、图案组合相宜、线条粗细得体、画面等分均匀、画工技艺娴熟.这些彩陶纹样纹饰有鸟纹、变形鸟纹、竖线折尖纹、连续折线纹、三角纹等,部分器物颈部、肩部和腹部饰附加纹,有的像流动的水波,有的像撒落的种子,有的像开张的渔网,有的像游弋的鱼,这些简单而原始的线条描绘着史前人类心目中自然而朴素的美.其中鸟纹极可能是原始图腾崇拜的表现.而“”、“米”、“北”、等近百种符号可谓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宗日不仅以彩陶闻名于世,而且亦出土了大量生产、生活用具.打制的石斧、盘状器、细石器及磨制石斧、石刀的发现,表明狩猎经济在当时占有一定的份额.骨锥、骨针、骨铲及镶嵌细石器的骨梗刀、骨勺是其重要的生活用具,也表明手工业的发达程度.骨饰、装饰品石器的出土说明宗日先民不仅善于装饰器物,而且善于表现自身的爱美意识.陶埙等早期乐器的出现反映先民丰富的精神生活,至今仍能吹奏出悠扬婉转的乐曲.玉刀、玉璧等祭礼用品的发现反映了朴素的原始宗教心理.铜环和铜饰成为开始进入金石时代的重要标志.而骨叉的发现,至少说明5000年前的宗日人,已经掌握了制造使用骨叉一类餐具进食的本领.在宗日遗址中,考古人员发掘出了不少柱洞,部分柱洞的底部还保留着柱基石,个别柱洞内有朽木痕迹,这说明当时生活在宗日的先民们已有了简单的木构居室.而大量做工精巧、构制合理的榫卯结构的木棺的出土,反映了当时人们高超的木工技艺.

站在宗日遗址,此时面对的不是陡峭的黄河河谷,而是那隐藏在河谷背后的历史,我已然看到五千年前,高原的其他地区人们为衣食忙碌的时候,宗日人在巴曲与玛曲(黄河)之间的三角地带,建起了富饶的家园,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如何写彩陶毕业论文
播放:39445次 评论:3057人

这里是中华乐舞的故乡

宗日遗址出土了被誉为“国之瑰宝”的舞蹈彩陶盆和双人抬物彩陶盆.这其中,舞蹈彩陶盆又被称为“国宝之冠”.

舞蹈纹盆出土于宗日遗址159号墓,器物高12.5厘米,口径22.8厘米,腹径24厘米,底径9.9厘米.在橙红色泥胎上用黑彩描绘出精美的图案:较窄的口沿上画有成组的弧线三角纹和短斜线纹,显得匀称、自然;外腹绘有稍粗的四道弦纹,简明流畅;内腹绘有两组分别由11人和13人组成的群体性狂欢舞蹈图案,人物头饰比较宽大,下着尾饰十分特别,集体连臂踏歌,两组人纹间以折纹、斜纹、圆点纹相隔,使图案疏密得当,人物形象富有律动感.盆内下侧绘有四组平行蛙纹,在形式上与组舞交相呼应,虚实相生,既有艺术韵味,又有精神指向,似乎正在进行祭祀活动和崇拜仪式.

许多专家认为,彩陶盆呈现的是巫舞.说到巫舞,让人首先想到的是在北方草原影响巨大的“萨满”,“萨满”不仅传递着巫术的信息,也包含着丰富的原始歌舞活动的内容.“萨满”一词.按照通古斯语解释就是“激动不安”或“疯狂乱舞”,并含有占卜的意思,“萨满”是对巫师专有的称呼,他成为人神之间的中介人.萨满的原始宗教仪式是跳神,跳神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舞蹈.

回顾青藏高原早期历史,高原居民曾一度受到来自北方草原萨满文化的影响.保留至今的原始本教就信奉万物有灵,天、地、日、月、星宿、雷电、冰雹、山川、土石、草木、禽兽等自然物,都是它所崇拜的对象,吐蕃人的“羌姆”(跳神)就是典型的“萨满”与南方傩形态(戴面具)相交汇的仪式.喇嘛们戴上面具有节奏地舞之蹈之,酬神驱鬼,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撼人心魄.《吕氏春秋古乐》载,“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所歌八阕”正是巫舞.操牛尾,是模仿牛的形态.而在舞蹈彩陶盆中,宽大的头饰,很可能是模仿某种动物.模仿动

关于改写中国上古史的地方的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彩陶方面论文例文
物的狩猎活动是上古先民最重要的生产活动.可以想见,宗日的先民在祈祷神灵时,同样把个人的实际上只存在于想象中的力量,通过舞蹈来体现.舞蹈彩陶盆,被今天的人们称作“审美意识的创造物”,在原始社会不过是因膜拜需要而有的产物,彩陶盆中的舞蹈能够使人逃避恐惧,获得心理平衡和精神享受,满足现实远远不能满足的精神企图.

或许正是舞蹈具有凝聚人心、娱神娱人的作用,被永久保留了下来,并被发扬光大.到了中古,这种以娱神为主要功能的舞蹈逐渐变成群众自娱的工具.今天,在青海草原上,我们才有可能看到,边歌边舞的“伊”舞,动作粗犷豪放的“卓”舞,踏节而舞的“热巴”舞,动作幽默、极富感情的“热伊”舞,以及寺院组织的僧俗,在唢呐伴奏下跳的场面宏大、气派宏伟的“锅哇”舞.难道以圆圈舞为形式的卓舞(在川藏被称为锅庄舞,实为“卓”的不同音译)不正是宗日舞蹈活化石舞蹈彩陶盆呈现的5000多年前宗日人在内的高原人集体娱神的画面,记录在彩陶上.正是这记录,让我们看到了手拉手.欢乐舞蹈的原始初民的生活,见到了中华乐舞最初的身影.

然而,作为一件难得的艺术品,舞蹈彩陶盆造型美观,质地细腻,表面光亮,体现了精湛的制作技法,尤其在绘画上,运笔娴熟,图案疏密得当,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极富艺术感染力,达到了古代彩绘艺术的极高境界,令人叹为观止.舞蹈彩陶盆作为记录中华乐舞最早的实物,对研究中国舞蹈史、美术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宗日,一片被艺术青睐的土地,中华乐舞的故乡.

在夜晚跳锅庄的人群中,我又一次看到宗日人连臂踏歌、翩翩起舞的影子.

这里将是改写中华上古文明史的地方

宗日带给世人的震撼不仅仅是这些.

通过数次发掘,目前学界得出的结论是:宗日彩陶曾受到过马家窑文化的强烈影响,宗日彩陶在器类上与马家窑文化大致相同,但陶质颜色和纹饰则完全不同,自成体系.不仅陶胎多为乳黄色,乳白色夹砂陶,纹饰多绘紫红色彩,绘变形鸟纹,折尖三角纹,多道连续折纹等,而且墓葬以石棺、木棺为葬具,有二次扰乱葬、俯身葬、火葬、墓葬等习俗.这些都是先羌

1 2 3

彩陶方面论文例文,与改写中国上古史的地方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

汉语言文学学习心得

汉语言文学自考学校

文学名著论文

文学概论论文

文学论文提纲格式

外国文学毕业论文

儿童文学论文选题

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

写文学论文

文学论坛

改写中国上古史的地方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