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文艺美学有关论文范本,与思想史视域下的中国文艺美学相关毕业设计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文艺美学有关毕业设计论文,关于思想史视域下的中国文艺美学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文艺美学及文艺学及文艺理论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文艺美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59;没有用这样的称呼而已.哲学上虽有理性、感性之分,但根本上一切心智活动都围绕真、善、美三大核心.真即科学(认识论),善即道德(伦理学),美即艺术.围绕美本身的文艺即是文艺美学(或艺术哲学)的关注内容.

从语用上说,首次明确而有意识地使用文艺美学这一概念大概可推现代文学批评家李长之先生,时间是20世纪40年代初.他认为文学作为一种艺术“不属知识的领域,也不属伦理的领域,更不属实用的领域,它所属的乃是第四个领域,亦即所谓纯粹直观的领域”.②这一点就是艺术自律性.李长之并没有止步于接受文艺自律性的概念,而是思考如何研究文艺.他认为,文艺科学应是对文艺作科学研究的“文艺体系学”,并且“文艺体系学也就是文艺美学”.③李长之这一观点不仅提出要以美学研究文艺,而且还要作为统摄学科.因为在李长之看来,体系、科学、美学实属一物.这一点体现了科学主义的某些痕迹.西方现代自然科学迅猛发展导致人文学科岌岌可危,普遍被认为是非确定的、无法量化的、非实验性的科学.而人文学科就试图争夺科学的名分,所以不断致力于开拓新的方法论体系.李长之也表现出这种文艺学非科学化的焦虑.李长之认为尽管自然和人文作为对象差别巨大,但在方法上却相似,于是他提倡一种科学精神,即“须客观,须分析,须周密,最后,更须寻出其普遍而妥当性的原理原则.”④因此,在李长之看来对文学进行基础研究的文学概论更应称为“文学原理”.李长之仅仅将科学精神视为客观、分析、周密、原理,这些仍然有科学主义的倾向.他还说,文学研究作为一门科学,有其“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定律”,科学主义体现的就更为明显了.

在李长之的理论视界里有一种张力结构,一是从科学角度系统化地分析研究文学,二是对文学的艺术、审美性的理解.二者并无明显必然的联系,它们从属于不同的体系,一个是科学方法论,一个是人文本体论.而这两个体系在后来的发展却不一样.科学的一面得到了推进,如今中国的系统化体制化分科化的文艺学就是证明.而本体论的一面则遭遇坎坷.

实际上,80年代的文艺美学不是一种原创,而是一种恢复.它不是存在于学科框架之中,而是存在在历史进程之中.由此也可以看出以李长之为代表的民国时期文艺美学和80年代的新时期文艺美学的区别:前者注重的是对文艺的体系性、客观性、绝对性、普遍性的研究,不过内在地包含着文艺自律,而后者注重的是对审美性、形象性的研究.

20世纪中期的中国文艺美学发展有一个特例,那就是台湾地区的文艺美学.20世纪60、70年代,当时的大陆还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而在当时的台湾地区已有大学课程和著作冠以“文艺美学”,探索文艺与审美的关系问题.⑤显然,这个时候的文艺美学已经不是李长之意义上的体系性的、科学性的文艺美学了,而是更加突出地将文艺的人文审美性显现出来.台湾文艺美学研究者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王梦鸥先生.王梦鸥作为中国文艺美学开创者之一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在2002年,他以96岁高龄辞世之时,台湾国立政治大学的讣告中就称其为“文艺美学大家”.台湾学界对文学进行审美性、艺术性的探讨当是接续民国时期的传统,但更为集中了.台湾和大陆虽然在50年代以后隔绝,但它们具有共同的学术传统,即民国文艺美学学术思想.

中国大陆80年代的文艺美学之所以兴起,并不是说学术界已经做好了充分的知识准备.因为,要接续一个断裂的传统(现代美学自律)并且还有做出当代的新的推进,显然并不容易.80年代是一种思想的氛围,即恢复文艺的自律性(审美性)、人性内涵,在这一氛围和趋势中,由于文艺美学这一名称的醒目从而使其走向了历史的前台,成为中国文艺美学发展中最重要的一座路标.


这篇论文地址 http://www.sxsky.net/wenxue/030478473.html

1980年初大陆胡经之首次自觉阐述文艺美学后,文艺美学在中国大陆逐渐为人所接受.回到历史现场,文艺美学在中国的发生既是文艺学事件,也是美学事件.

整个文艺美学的发生这一事件可以以1985年为中心(并贯穿了整个80年代).在胡经之的倡议与推动下,北京大学中文系在1981年夏获批招收首届文艺美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多所大学设有这一方向.1982年,北京大学文艺美学丛书编委会编辑的《美学向导》一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此后北京大学文艺美学丛书陆续出书30余种.1984年,胡经之、盛天启等发起成立北京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会.1985年由北京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会主编的《文艺美学论丛》(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第一辑出版.到1986年,文艺美学已经具有了全国的影响力,山东大学等院校在山东泰安召开了首届全国文艺美学讨论会.1989年,第一部以文艺美学冠名专著――胡经之《文艺美学》一书(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不过美学热已经落幕.

文艺美学的发生离不开其时代语境.80年代的文艺美学并不是唯一的、特有的现象,而是整个文艺学求新求变的表现.当时学术界对一体化、政治化文艺学的反思与美学讨论热是文艺美学发生的两个重要思想文化背景.

文艺学引进美学(审美)是在美学热的时代氛围中出现的,也构成了美学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科的文艺学引进审美,用以重新界定文学的本质属性,区别于简单的反映论、认识论(现实主义)和意识形态论(即反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今天在文艺学主流学术界,对文学的普遍定义也是“审美的意识形态”,而这一命题是20世纪80年代文艺理论界集体理论结晶.⑥文艺美学与文艺学的“审美”引进具有内在的联系.整体文艺学对审美的重视和文艺美学的发生都有同一个反思对象,即政治化(政策化、制度化)文艺问题.但二者的区别在于,文艺学兼顾了审美与意识形态,而文艺美学则兼顾了文艺学与美学.前者更多地从性质上定位,而后者则更多地涉及学科问题,而这也是其后来重大学科疑难问题的根源所在.

从时代氛围上说,在80年代,整个社会从政治压抑中释放,自由、人性、审美等逐渐成为人们迫切关注和讨论的话题.80年代是一个思想解放、精神自由、气氛活跃的时代.无论是主流和民间都对其有认同,试图从历史的迷途中找到新的出路.从1979年开始,美学热在大江南北涌动起来.⑦美学热对文艺美学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当时在大学,美学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词.

之所以说文艺美学是在美学热中演化的,除了时代氛围外,还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胡经之在1980年提出文艺学与美学的结合,并不是在文艺学的讨论会上,而是在美学的讨论会上.1980年6月,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一届会议召开.而一年前的1979年5月,当代中国文论界的两大组织之一的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的前身――高等学校文艺理论研究会已经在西安召开.胡经之不是在第一次文艺学会议上提出文艺美学的,因为会议主要讨论的是文艺创作问题,而1980年8月召开的第二届文艺理论会议,主要讨论的是文艺学和政治的关系问题,1982年3月召开的第三届会议围绕的则主要是文艺理论教材问题,美学还未跃入文艺学的视野.显然,在文艺学学界内部提出文艺美学还缺乏必要的思想环境.因此,对文艺学和美学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的胡经之在美学会议上提出文艺美学,也就不难理解了,尽管第一届美学会议并没有专门讨论文艺学与美学的问题,但涉及了部门艺术等,搭建了文艺学和美学相联系的桥梁.到了1983年的第二届美学会议上,门类艺术美学已成为五个主要议题之一,可见文艺美学发展的时代趋势.于是,1986年的首届文艺美学会议的召开也就水到渠成.

文艺美学兴起于美学热,也随着美学的退潮而衰落.美学

1 2 3 4

文艺美学有关论文范本,与思想史视域下的中国文艺美学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

文学硕士

学位论文学术检测

英美文学论文怎么写

现代汉语言文学论文

韩语文学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段

在职研究生文学硕士

汉语言文学论文题

近代文学论文

思想史视域下的中国文艺美学(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