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语言学类有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理与方法:新世纪文学语言之相关论文目录怎么自动生成

本论文是一篇语言学类有关论文目录怎么自动生成,关于理与方法:新世纪文学语言之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语言学及社会科学及大学学报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语言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40;多维视野》中的绝对化表述是值得商榷的.自然,这方面也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语言学本科毕业论文这么写
播放:31457次 评论:4631人

其三是文学语言的研究方法问题.这一问题与文学本体问题也是紧密相关的,因为不同的研究视角、研究途径、研究手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学语言的不同属性.上面提到,以往对文学语言研究方法的认识已有不少成果,比如王培基的“一个精神、四种原则、六种方法”等.然而,我们多次指出,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与研究内容高度契合的方法,既然文学语言本是高度复杂和多样的,那么其研究方法自然也应该与之相匹配.虽然从方法的目的性上考察文学语言也分为描写和阐释两种,从层次性上考察,文学语言研究方法也可分为哲学思辨方法,一般科学方法(如逻辑方法、历史方法、数学方法等),一类科学方法(如自然科学方法、人文科学方法等),一门学科方法(如语言学的义素分析法、社会学的问卷调查法等),具体操作方法(如风格比较法、用词统计法等),然而,由于文学语言的特殊品质:它既是语言的,也是文学的;既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既是物理的,也是心理的;既是实用的,也是审美的等所以我们认为,文学语言的研究方法除了最高层次的哲学方法和最低层次的具体操作方法外,它最常用到的方法就是交叉科学方法,即从社会、人文乃至自然科学等多个角度,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来考察文学语言,然后整合出一个科学的结论.从上文的综述看,学者们已经在多角度、多方法研究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从文艺学、语言学、修辞学、逻辑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美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各个视角去进行探究,然后进行哲学整合.而这也正是目前文学语言研究之所以繁荣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前,已有人追问:文学语言研究到底有没有自己独具的研究方法,我们认为,如果一定要找出这个“独具”的方法,那就称作“多维考察、哲学整合研究法”,这也正是我们在《文学语言的多维视野》中所尝试的.不过,遗憾的是,由于笔者学养所限,只从语言学、逻辑学、心理学、美学、文艺学、文化学、符号学、修辞学、风格学、哲学等方面切入,视野还是不够广阔,更重要的,笔者对这各个方面的知识大多仅为入门功夫,所以往往停留在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的“表现处理”上,研究不够深入透彻.于是就引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设想:文学语言研究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发动各个学科的学者“分而治之”,然后进行科学整合.虽然现在有不少学者已在进行这样的工作,但是大多数研究者也如笔者一样,是语言学者或文艺学者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而不是其他学科的学者自觉介入文学或文学语言研究.我们认为,文学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所有人都应追求的学养和思考的问题,所以,我们倡议,文学和语言学以外所有相邻学科的学者也应该自觉思考文学和文学语言问题,只有这样,文学语言研究才会有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谭学纯2006再思考,语言转向背景下的文学语言研究[J].《文艺研究》第6期.

谭学纯2004修辞话语建构双重运作:陌生化和熟悉化[J].《福建师大学报》第5期.

谭学纯2001文学话语解读:超越文化宿命[J].《名作欣赏》第5期.

谭学纯2004小说语言的阐释空间――兼谈我的小说语言观[J].《江汉大学学报》第4期.

谭学纯2009中国文学修辞研究:学术观察、思考与开发[J].《文艺研究》第12期.

谭学纯2002重读《红高梁》:战争修辞话语的另类书写[J].《青海师大学报》第4期.

谭学纯2004百年回眸:一句诗学口号的修辞学批评[J].《东方丛刊》第2期.

谭学纯2008身份符号:修辞元素及其文本建构功能――李准《李双双小传》叙述结构和修辞策略[J].《文艺研究》第5期.

泓峻2003文学修辞批评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学术品格[J].《四川大学学报》5期.

泓峻2010《共生与互动――20世纪前期的文学观念变革与语言变革》[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高万云2008《20世纪中国修辞学》(下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高万云2002文学语言的哲学思考[J].《天津社会科学》第5期.

高万云2001《文学语言的多维视野》[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高万云1993我对文学语言规范的理解[J].《语文建设》第11期.

高万云1998语言规范的整体性原则[J].《语文建设》第10期.

王培基2005文学语言研究误区评说[J].《青海社会科学》第1期.

王培基2001文学语言特征的科学指数及其关系[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第4期.

王培基2008《文学语言专题研究》[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张卫中2004五四语言转型与文学的变革[J].《天津社会科学》第4期.

张卫中2006《汉语与汉语文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张卫中200920世纪中国文学语言演变述略[J].《兰州学刊》第2期.

刘福根2000“文学语言不能规范说”献疑[J].《汉语学习》第3期.

杨爱娇2002文学语言规范化的若干思考[J].《深圳大学学报》第5期.

张黎、张常信2006文学语言就不要规范吗?[J].《文艺争鸣》第6期.

毕苓蔷2005文学语言的“反语法”特征[J].《汉字文化》第1期.

李君玲2006试析当代文学语言的变异[J].《时代文学》第6期.

李贞、陈童2009基于文本的汉语文学语言审美[J].《台州学院学报》第10期.

王燕2007文学语言是隐喻的N次幂[J].《黑龙江社会科学》第3期.

1 2 3 4 5

语言学类有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理与方法:新世纪文学语言之相关论文目录怎么自动生成参考文献资料:

大学文学论文

文学论文大纲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科目

英语专业论文文学方向

汉语言文学怎么样

文学类英语论文

语文学术论文

大学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浪漫主义文学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理与方法:新世纪文学语言之(5)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