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翰林类有关论文范文素材,与李白任翰林学士辨相关论文提纲

本论文是一篇翰林类有关论文提纲,关于李白任翰林学士辨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翰林及学士及唐代文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翰林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兆户曹参军薪俸收入明显增多,因此白居易很高兴,特地写了一首诗:《初除户曹喜而言志》,其中说:"俸钱四五万,月可奉晨昏.廪禄二百石,岁可盈仓.喧喧车马来,贺客满我门.不以我为贪,知我家内贫."⑧元稹也特地作了一首和诗,点明"君求户曹掾,贵以禄奉亲"⑨.可见仅是翰林学士是没有经济来源的.

这就是说,凡翰林学士,都须带有官衔.如与李白同时的代宗时翰林学士于益,据《金石萃编》卷九三著录的《大唐故左武卫大将军赠太子宾客白公神道碑铭并序》,于益撰,所署为:"朝议郎、行尚书礼部员外郎、翰林学士、赐绯鱼袋".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四,说唐代翰林学士,其给衔"或在官上,或在官下,无定制".他据其家中所藏唐碑,引录两个例子,一是大和中《李藏用碑》,撰者为"中散大夫、守尚书户部侍郎、知制诰、翰林学士王源中";一为大中中《王巨镛碑》,撰者为"翰林学士、中散大夫、守中书舍人刘".就是说,不管在先在后,是一定带官衔的.

翰林学士如此,翰林供奉、翰林待诏也是如此.前面已举过数例.又如清胡聘之《山右石刻丛编》卷六载《大唐龙角山庆唐观纪圣之碑》,碑阴有撰者吕向署衔,为"朝议郎、守尚书主客郎中、集贤院学士、翰林院供奉、轻车都尉等"⑩,则吕向除9李白任翰林学士辨

翰林供奉外,还有从五品上的尚书主客郎中.又如《金石萃编》卷一○七《国公(梁守谦)功德碑》,篆额者为翰林待诏陆邳,其衔为"朝议郎、权知抚州长史、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可见其所带之官衔,不仅有京官,还有地方官.这又可见于白居易在穆宗长庆年间任中书舍人时起草的《侯丕可霍丘县尉制》11.原来这位侯丕也是翰林待诏(制词云"执艺以事上,奉诏而处中"),现在给予"守寿州霍丘县尉,依前翰林待诏",是因为"既宠之以职名,又优之以俸禄",由于地方官的薪俸是高于京官的.

从以上事例,我们当可有这样一个认知,即无论是开元时期,还是天宝及天宝以后,翰林学士以及翰林供奉(翰林待诏),都应该带有正式官衔,这一方面是个人地位及生活保障的依据,一方面也是朝廷对其待遇的确认.这是一个通例.但偏偏李白除了"翰林供奉"外,什么也没有,这不是一个空架子吗?这确实很奇怿,很值得探究.如果刚召入,有待考查,暂不带官衔,还可理解,第二年整整一年,还是没有,直至第三年;天宝三载春,李白离去,也还仅仅是一个"高士"(其友人李华语).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尽管魏颢《李翰林集序》中说玄宗曾表示要授予中书舍人,这只是李白去世后的一句虚辞,不足为信;而且即使如此,这位帝王也不过略作表示而已,并未真的授予.我觉得这值得我们思考,那就是,尽管历史上记载唐玄宗如何对他宠遇,却始终不给他一个官衔,实际上只不过把他当作一个陪同宴游的侍者.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前三首曾见于法藏敦煌遗书.据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卷上所录,敦煌抄件原卷题下所署作者姓名为"皇帝侍文李白".这是抄录者加的,但也可见当时确有人把李白仅仅视为皇帝的"侍文",这是很有意思的.

更有意思的是,即使如此,李白在刚刚离开时,仍很向往以后再返朝廷.如《赠崔侍御》诗,据詹钅英先生校注本(卷八),此诗作于天宝三载秋,刚离长安不久,仍希望崔侍御再荐于朝.又如《走笔赠独孤驸马》(同上卷八),此位独孤驸马为独孤明,玄宗之婿.李白先颇为眷恋地说:"是时仆在金门里,待诏公车谒天子",而现在"一别蹉跎朝市间,青云之交不可攀",因此希望"傥其公子重回顾,何必侯嬴抱长关".李白的这种心态,一直是保持着的,而且对唐玄宗的感恩之意,以及对天宝初宫廷生活的怀念之情,比刚离开长安时更为深切,也正在这时,出现了替皇帝起草政书、密参朝政等文词.如约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的《赠崔司户文昆季》(詹校注本卷九)中云:"攀龙九天上,别忝岁星臣.布衣侍丹墀,密勿草丝纶."后至德二载(757),浔阳出狱,在宋若思席,作《为宋中丞自荐表》,说天宝初名动京师,"上皇闻而悦之,召入禁庭,既润色于鸿业,或间草于王言".我觉得,这样写,与其自己于天宝初在长安所作的不合,也与翰林供奉的身份不符.我们往往把李白的高傲看得太重,实际上李白难免于世俗,他是不能脱离社会实际的.他一直是想回到朝廷中去的.又如《寄上吴王三首》(詹校注本卷十二),约作于天宝七载,中云:"客曾与天通,出入清禁中.襄王怜宋玉,愿入兰台宫."如吴王可以延揽,他也愿意入以备顾问.也因此,他在回顾天宝初时,就竭力夸大玄宗对他的宠遇、重视.后来李阳冰、范传正、刘全白等所作的序、碑等文,说他在宫中作和蕃书,专掌密命,潜草诏诰,等等,俨然已在一般的翰林学士之上,是否属实,甚可怀疑.老实说,即使当时的几位翰林学士,也不一定能受此重任(参拙作另文《唐玄肃两朝翰林学士考论》).


本篇论文来源 http://www.sxsky.net/wenxue/030452991.html

至于范传正所作的李白墓碑,题中提及"唐左拾遗、翰林学士",裴敬所作墓碑,也说是"翰林学士",等等,这些也是不足为据的.裴敬所作墓碑中还述及李白曾在太原解救郭子仪,后郭子仪又回报救李白,都为明显讹传.渲染得更多,而离事实也越远.即如他之受谗被迫离开长安,种种说法,也都须重新考虑,据可靠材料加以论证,如高力士为之脱靴、进谗言于杨贵妃等等,皆为后来传说之辞.杨玉环于天宝头三年,还只是以女道士身份在宫中,虽已受到唐明皇的宠爱,陪从到温泉等处游乐,但不可能如宋朝乐史在《杨太真外传》中所述,高力士在此时已当面称杨氏为"妃".据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第一章《长恨歌》所考,杨玉环先于开元二十三年十二月被册为玄宗子寿王之妃,后玄宗宠爱之武惠妃于开元二十五年卒,后宫无有当其意者,遂听从高力士之意,于开元二十八年十月将杨氏召入宫中,但为掩人耳目,于此时先将其度为女道士,至天宝四载八月,才册为贵妃,公开身份.

又如魏颢《李翰林集序》说李白是因为受张土自之谗才被迫出走的,现在的研究者据张土自这时也正好为翰林学士,以证实李白为"同列所谗".这似乎已成为定论,实则尚可探究.据韦执谊《翰林院故事》,张土自于开元二十六年自太常少卿入为翰林学士,是学士院建立后与刘光谦同为第一批学士.但丁居晦《重修翰林学士壁记》则记张土自为由太常卿入充.新旧《唐书》本传都未记张土自何时任翰林学士.据《旧唐书》卷九《玄宗纪》,天宝十三载三月,张土自因涉安禄山事,与其兄均、弟*都被贬出,这时他任为太常卿.同一年,张土自又被召回,复为太常卿.则他任太常卿,时间较晚.又《通鉴》卷二一五,天宝四载五月,土自方为兵部侍郎.就官阶而言,兵部侍郎为正四品下,太常少卿为正四品上,太常卿为正三品.按正常而言,则张土自任太常少卿、太常卿当在天宝四载任兵部侍郎以后,而他由太常少卿、太常卿入为翰林学士,也就不可能在天宝四载以前.岑仲勉先生《翰林学士壁记注补》也曾考证刘光谦以起居舍人充翰林学士当在天宝五载以后,决非开元二十六年首批入院的.据此,则李白于天宝头几年在翰林院时,张土自还未为翰林学士,他就不可能因"同列"而妒忌李白.

总之,关于李白与翰林供奉,还是应从史料清理入手,对过去的各种说法作细致、求实的考析,切不要囿于成说,以免由误传误.谨以此向当代李白研究者求教,并祈赐正.

2000年4月

①刊载于《文学遗产》2000年第4期.

②见朱金城《李白集校注》卷二六,页1518,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③按以上三书均由南宋洪迈编入《翰苑群书》.④岑仲勉《翰林学士壁记注补》,原刊于《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十五本,1948年;后又附载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关于李白任翰林学士辨的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翰林类有关论文范文素材
年出版的《郎官石柱题名新考订》之后.

⑤据中华书局点校本,页1183.按,本文凡引及两《唐书》及《资治通鉴》,均据中华书局点校本,只注页数,不一一注明版本.

⑥《石林燕语》卷七,页96,中华书局点校本,1984年.

⑦按此诗,宋本《李翰林集》卷八、清编《全唐诗》卷168、朱金城《李白集校注》卷九,均题作《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此从徐俊

1 2 3 4

翰林类有关论文范文素材,与李白任翰林学士辨相关论文提纲参考文献资料:

电大汉语言文学专科毕业论文

元明清文学论文

英美文学类论文

汉语言文学学习科目

英语文学论文怎么写

外国文学 论文题目

论文学术不端检测系统

汉语言文学 科目

关于外国文学的论文

幼儿文学论文

李白任翰林学士辨(3)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