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翰林类有关论文范文素材,与李白任翰林学士辨相关论文提纲

本论文是一篇翰林类有关论文提纲,关于李白任翰林学士辨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翰林及学士及唐代文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翰林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内容提要:李白于天宝初入长安,任翰林供奉.但当今的李白研究者却有说李白当时为翰林学士.本文论证所谓翰林学士之说实不可靠,并辨析翰林供奉与翰林学士在天宝时实为两种不同身份、不同职务.做这样的辨析,对探究李白于天宝初在长安的生活、思想、创作,以及他后期的某种心态,是很有必要的.

近二十年来,关于李白的研究,成果丰硕,特别是有关李白生平的考述,如李白的家世与出生地、李白的两次入长安、李白的交游等等,很有创见.我个人认为,这些年来有关李白作品的论证和李白事迹的考索,其成就是超过对同时期诗人杜甫的研究的.但有些似还有模糊不清之处.近年来我因研究唐代翰林与文人生活的关系,搜集了一些材料,其中也涉及李白于天宝初入长安任翰林供奉问题.最近写有一篇《唐玄肃两朝翰林学士考论》①,本拟同时论述李白的翰林供奉一节,但限于篇幅,不便细述,故另撰此文,以便将这一问题说得更充分一些,谨供李白研究者研讨.

李白于唐玄宗天宝元年(742)秋应诏入长安,为翰林供奉,天宝三载(744)春离开长安,随即在洛阳与杜甫会面.尽管目前有李白两次入长安、三次入长安等不同说法,但天宝初几年在长安,这是没有异议的.而且这二三年间李白的生活与创作,也很受人关注,是李白生平研究中一个重要环节.但这里却有一个问题,即李白这几年应诏入宫中,是为翰林供奉还是翰林学士?随即又产生一些疑问,就是这时的某些作品,如《宫中行乐词》、《清平调》,是否为李白所作,以及是什么原因使他不得不离开长安.这些看来都是已经解决的问题,但我近来翻阅这些年来的有关论著,却觉得这些不成问题的问题,还是需要清理的.

1999年《光明日报》的《史林》副刊(第266期),刊有《古代翰林制度及其对封建文化的影响》一文(作者杨果),把李白、杜甫与宋代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同列于翰林学士之列.我当时看了很奇怪,因杜甫虽考中进士,与个别翰林学士也有过交往,但他本人与当时的翰林学士院毫无关系,李白则在历史上仅记为翰林供奉,怎么能把这两位诗人与真正是宋朝翰林学士的苏轼、欧阳修等并列呢?我最初以为这大约是搞历史的人不太懂文学家的生平事迹,以致出现这一不应有的疏误,但后来翻阅近些年来的一些论著,不意发现竟有好几家说及李白于天宝初任为翰林学士.

较早的,如安旗先生于1983年所写的《李白传》(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年),以文艺笔调描写李白进宫的情景,明确把李白说成翰林学士,如:"大家都要来看看天子亲自召见的翰林学士"(页132);"贺知章站出来说:李学士醉了等"(页147);"翰林院一角,一群蚊子在哼哼:他哪里像个翰林学士!"(页154)等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的《中国文学通史系列唐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在有关李白一章中,虽没有明确说李白是翰林学士,但在提及翰林供奉时,仍认为这"是皇帝的机要秘书,地位特殊而重要",把翰林供奉与翰林学士混同.书中还引录《新唐书百官志》一句话:"内宴则居宰相之下,一品之上."其实《新唐书百官志》的这句话说的就是翰林学士,而且还不是初期,是就中唐时期翰林学士地位逐步提高以后而说的.

郁贤皓先生主编的《李白大辞典》(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于"李翰林"条下注云:"李白于天宝元年(742)至三载(744)曾奉诏入翰林院,为翰林学士,又称翰林供奉"(页1).

詹钅英先生主编的《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在注释《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院内诸学士》诗时,说:"李白在朝,即为翰林学士,未授他官."(卷二二,页3467)《唐代文学研究》第六辑(广西师大出版社,1996年),载有李子龙先生《读〈李白集〉三题》一文,其中也说及:"即如他(指李白)奉诏翰林学士之初"(页336).

应当说,这几位先生在李白研究中,是作出过引人注目的成绩的,但为什么都把李白说成天宝时期的翰林学士呢?

按《旧唐书文苑传》说李白"待诏翰林",《新唐书文艺传》说李白"供奉翰林",都未有"翰林学士"一词.李白自己也只称"翰林供奉李白"(《为宋中丞自荐志》)②,从来没有说自己做过翰林学士.他的友人,如杜甫、贾至、任华、独孤及、魏万等,在所作与李白交往的诗文中,也未称其为翰林学士.---这应当说是现存最原始的材料,值得注意.

中唐时,曾有几位翰林学士,根据他们在翰林学士院中所见到的壁上所书材料,详细载录自玄宗开元以后的翰林学士姓名(包括翰林学士承旨以及翰林侍讲、侍书学士).如元稹有《承旨学士院记》,记载贞元二十一年(805)至长庆四年(824)期间的翰林学士承旨姓名,及任职时间;韦执谊有《翰林院故事》,记开元至宪宗元和时期的翰林学士姓名,及以什么官职入充,以什么官职出院;丁居晦有《重修承旨学士壁记》,记开元至咸通年间的翰林学士姓名,及入、出之年月与官职③.此三书,以丁居晦所记,时间最长,人物最多.按丁居晦于文宗大和九年(835)五月入院,开成三年(838)十一月以御史中丞出院,后又于开成四年(839)闰正月入院,五年(840)三月卒.当然这里就有两个问题,一是丁居晦此记,据丁氏自云作于开成二年(837)五月,而其卒又为开成五年,怎么能记翰林学士姓名至懿宗咸通年间(860-873)呢?据岑仲勉先生《翰林学士壁记注补》④,谓:"盖丁氏记述,应至作记日止,过此则后来入院者各自续题."可见所谓学士院壁记,其姓名皆为入院的学士自己所题,因此可以确信.二是丁居晦所记,题云《重修承旨学士壁记》,实则所记不限于承旨(按承旨是宪宗即位后所定的每一时期翰林学士首领),凡翰林学士及侍讲、侍书学士,都予记入,这样似名实不符.不过丁氏此书,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六职官类,著录其书,仍为《重修翰林壁记》一卷,可见此书确为当时的实际记录.

应当说,元稹、韦执谊、丁居晦所记的翰林学士姓名,也是唐代有关这方面的原始材料,是可信的.正因为此,唐代研究前辈学者岑仲勉先生即据这几份材料,对从开元至唐代最后一个君主昭宗约一百七十年间的翰林学士,作了总体事迹的考索,是本世纪唐代翰林学士研究的重要成果,是可以作为依据的.

韦执谊《翰林院故事》所记玄宗朝的翰林学士,依次为吕向、尹*$、刘光谦、张土自、张淑(应作*)、张渐、窦华、裴士淹;肃宗朝的翰林学士,依次为董晋、于可封、苏源明、赵昂、潘炎.丁居晦的《重修翰林壁记》,玄宗朝八人,与韦执谊所记同,肃宗朝四人,缺赵昂,岑仲勉《翰林学士壁记注补》则据《翰林院故事》补入,仍为五人.可以注意的是,有关唐代翰林学士,其姓名记于学士院壁上而为唐代当时人著录并考述的,均无李白.这便值得我们考虑.

以上应当说是确切可靠的证据,说明李白于天宝初应诏入宫,只为翰林供奉,非为翰林学士.不过这里还有一个误会,即翰林供奉可能就是翰林学士,两者大约是同一而异名.从有些学者所记,似乎有这一意思.上述《李白大辞典》,于"李翰林"一条,即谓李白奉诏入翰林院"为翰林学士,又称翰林供奉"(页1).又《李白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0月),在注《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一诗时,就说"开元二十六年,又改翰林供奉为学士",也容易使人以为翰林供奉与翰林学士确为同一职事,只不过于开元二十六年改了名称.

应当说,所谓开元二十六年改翰林供奉为学士,是有所依据的.翰林院之设,始于唐玄宗.《新唐书百官志》一,谓:"玄宗初,置翰林待诏,以张说、陆坚、张九龄等为之,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既而又以中书务剧,文书

1 2 3 4

翰林类有关论文范文素材,与李白任翰林学士辨相关论文提纲参考文献资料:

电大汉语言文学专科毕业论文

元明清文学论文

英美文学类论文

汉语言文学学习科目

英语文学论文怎么写

外国文学 论文题目

论文学术不端检测系统

汉语言文学 科目

关于外国文学的论文

幼儿文学论文

李白任翰林学士辨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