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行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_会计审计论文

时间:2021-06-28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事业单位会计,是以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的专业会计,是预算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于事业单位财会工作主要体现在会计主体、预算资金核算方式和管理方法、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和记账方法以及会计报表体系的改变方面,本文对这些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事业单位财会工作需要重点注意的方面。

关键词:事业单位;现行会计制度;财会工作;影响

事业单位会计,是以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的专业会计,是预算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促进国家预算收支任务的完成,保护事业单位财产安全,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997年10月22日,财政部颁布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从1997年1月1日起执行。财务规则的执行从原则上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提出了规范要求,同时对会计工作也提出改革的要求。财政部于1997年5月份和7月份分别发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规定该准则和制度于1998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分类、会计要素、核算方式、记账基础、会计报表等方面都有质的突破。它不仅吸取了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而且还借鉴了国际公共会计的习惯做法。因此,这次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与以往相比,可以说是一次会计管理模式的变革,对于事业单位财会工作也有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会计主体、预算资金核算方式和管理方法、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和记账方法以及会计报表体系的改变方面。
一、会计主体的改变
在原会计制度中,将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认为是预算资金活动,即“以预算资金活动作为记账主体”。这使得事业单位变成了国家财政的一个报销单位,事业单位加强自身经济管理的观念淡薄。现行会计制度则明确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事业单位自身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事业单位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这就从概念上明确了事业单位是一个会计主体。事业单位会计主体的确立,有利于事业单位加强自身的经济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也有利于事业单位以主体身份参与市场竞争,谋求自身发展。
因此,这就要求事业单位财会工作不能像原会计制度下那样,仅仅是单纯的记帐、算帐、报帐和简单的比较分析,而应更加注重资金的“效益性”、“灵活性”和“流向性”。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应当是依法筹集和运用资金,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管理,包括:合理编制单位预算;积极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加强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如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等,其内容要全面涉及到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资产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和负债管理等各个方面。
二、预算资金核算方式和管理方法的改变
在原会计制度下,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分别核算,这是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一种有效办法。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合理组织业务收入,增强了单位自我发展的能力。由此,预算外收入大幅度上升,并直接影响到了事业单位的生存和发展。当前,在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多渠道,同一种业务支出有多种资金来源的情况下,再采用预算内外资金分别核算的办法就显得不相适应了,会带来很多问题。这是因为,预算内外资金分别核算,各自平衡,就好像是一个单位有两套账,各自分别记账、算账和报账,不利于资金的统筹使用和合理调度,从而影响资金的使用效果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因此,在实际业务运营中,事业单位需要的是充分利用各项资金在取得和使用方面的时间差,以调剂余缺,统筹兼顾。新的事业单位会计正是从这点出发,在核算内容上取消了预算的内外分设账户、分别核算并专户储存等方面的规定,成为核算内容统一的会计主体单位。现行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国家对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取消了原有全额预算管理、差额预算管理和自收自支管理三种预算管理方式。
三、会计要素的改变
在过去的预算会计体系下,没有明确提出会计要素问题,但会计科目分为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和资金结存三类,故可理解为三个会计要素。资金来源类科目反映的是资金收入的来源情况,资金运用类科目反映的是资金付出的情况,而资金结存类科目反映的则是货币资金和财产物资的结存情况。这种分类是由采用资金收付记账法决定的,同时也不甚科学、合理。在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类。资产表示事业单位现有的各类财产和可动用的经济资源,负债表示事业单位从银行、财政部门或其他单位借入的各类款项和应向财政部门等单位上缴的款项,净资产表示国家或其他出资者对事业单位的产权净值,收入表示事业单位累计从各方取得的各种财产物资,支出表示事业单位为进行业务活动的累计耗费。进行这样的变动,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将产生积极的作用。改革后的会计要素比原有的三个要素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内容,有利于事业单位改善管理状况,同时易于与企业会计和国际会计接轨,解决原有体系不能处理,但已成为客观实际事务的问题,促使事业单位提高核算水平,积极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洋为中用,更主动地将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做好。
四、会计等式和记账方法的改变
会计的基础理论为:有什么样的会计要素,就会有什么样的会计等式,就会有与其相适应的记账方法。国际会计经验和我国的实践更是证明了这一点。会计要素是基础环节,它表示着会计要反映内容的基本方向,即会计要提供什么样的信息,也就会有什么样的会计要素;会计等式是复式记账方法据不同会计要素而做出的积极反应,即复式记账方法下一定要求有一个平衡等式将各会计要素联系起来,但各会计要素怎样组成等式,则要依要素的划分状况而定;记账方法与会计要素的划分有关,有的方法虽可适应于几种要素划分方式,却有着不同的使用效果。
与此相应的记账方法改为借贷记账法。采用新的会计等式和借贷记账法,可适应现代会计的发展要求,使事业单位摒弃其他类型的记账方法,求得在整个事业单位范围内会计基本处理方式的一致性,使事业单位会计在全国范围内、在各行业之间具有更大的可比性,同时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融各业会计之长,促进本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事业单位会计被社会公众所认识、了解,使事业单位更有效地利用资金,更好地完成其业务活动,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能够促进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和外部管理,从而有效考核单位资金使用效果,监督单位资金的使用情况。
五、会计报表体系的改变
会计报表是整个会计工作的最终产品,是单位向外部传递信息的主要渠道。过去经费来源主要依靠财政预算拨款的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以资金活动情况表、经费支出决算明细表、基本数字表为主体,辅之以预算包干结余计算表、预算外资金收支决算表等。这类报表及其格式设计反映的是清晰的收、付、存的要素执行情况,统收统支的执行结果及其预算内外分别核算、管理的情况。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会计报表体系作了重大改革,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作了统一的规范,增强了报表的通用性和可比性。新的报表体系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事业支出明细表、经营支出明细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收支情况说明书等。新报表体系既主次分明,又内容全面,充分满足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需要,使报表使用者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及相关情况。其中变化最大的是以资产负债表代替资金活动情况表,这既是借鉴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经验,与国际惯例接轨,更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本身的客观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不再包办各项事业,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趋于多元化,一部分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将逐步走向市场,利用自身条件,开展经营活动和有偿服务活动。在这过程中,事业单位的可用经济资源和负债状况,特别是借款情况,不仅单位本身需要,有关部门也需了解,客观上需要从会计报表上加以反映,而原来的资金活动情况表不能满足这些要求。因此,必须采用国际通用的资产负债表真实直观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情况,满足各方的需求。按新的报表体系编报报表,易于直接取得与单位财务状况有关的各种数据,有利于进行指标计算和其他方面的考核、分析工作,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与会计报表的通用格式保持了一致性,为各监督部门的监督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这在促进事业单位走向市场,更好地进行各种服务,加强对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以利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财政管理方面,无疑有着非常大的潜在作用。
参考文献:
[1]谢艳君.浅谈事业单位会计改革[J].中国工会财会,2005.
[2]凌君.关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
[3]黄俊英,陈贵英.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要把好四关[J].发展研究,2005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