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基层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

时间:2021-07-29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基层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

作者:未知

【摘要】加强党员干部道德修养是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回顾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关于道德的基本内容入题,详细论述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基层党员干部道德修养的逻辑联系,并据此提出了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道德修养的六项任务。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基层党员干部道德修养
康德说过,道德的核心问题是在面对诱惑和外在牵扯时为所当为的持续天人交战。在诱惑和牵扯面前,“当为”的标尺就是最高的道德律。进入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面临的诱惑和牵扯与日俱增。如何立起“当为”的标尺以绝诱惑和牵扯之弊?从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出发,探索基层党员干部道德修养的路径和方法,可为“绝诱惑、立标尺”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观的基本论述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道德和法、永恒真理”中,批立并举,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基本内涵。
根据恩格斯的论述,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指出道德具有三种属性。一是具有?v史性,一切道德理论归根结底是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历史发展状况不同,人们的道德观念、善恶观念也必然不同。二是具有阶级性,社会是在阶级对立运动发展的,而道德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因此道德仍然是阶级的道德,在阶级存在的社会里,无差别道德是不存在的。三是具有非强制性,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被动地通过社会舆论、人的信念、传统教育及当下习惯来规范和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和行为,发挥作用的渠道和形式不具备法律的强制性。恩格斯深刻地批判了杜林论中“超越时代、超越阶级的永恒道德存在”的观点,揭示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基本属性和科学内涵,为天共产党员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供了遵循。
二、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基层党员干部道德修养的逻辑联系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基层党员干部道德修养的内在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历史性决定了基层党员干部道德修养的时代特征。道德源于实践,反过来指导或作用于实践,一定历史阶段的道德评价标准与该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紧密相关。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基层党员干部工作生活的内外部环境频现新考验。基层党员干部修什么样的道、养什么样的德,必须从时代需要出发,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人的发展需要出发,探索道德修养的核心内涵。就当前基层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而言,加强道德修养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道德修养的核心内容。基层党员干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领下,一是要修国家大义观,要以实现党和国家短、中、长期目标为己任,在工作中培养担当精神和主动作为的意识,把服务于民的宗旨贯彻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去,把是否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作为可为或不可为的标准;二是要修社会道义观,党员干部理应成为公正、法治的代言人,自由、平等的践行者。在公众视野里,党员和干部双重身份叠加,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将社会道义作为安身立命的言行坐标,用自己的道德形象为社会大众树立道德航标;三要修个人正义观,党员干部要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标准作为自己的道德追求,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大写的“人”,塑造成一个符合党员身份适应对代发展的道德标兵。
(2)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阶级性决定了党员干部道德修养的基本内涵。道德具有阶级性,中国共产党遵从的道德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的道德,是从中国五千年独特文化和近百年特殊国情孕育出来的道德。和西方其他政党道德相比,中国共产党人更强调以天下大任为己任的担当精神,更强调舍己为公、先公后私的奉献精神,更强调人人平等、人人尽责的民主精神,更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民族精神,更强调迎难而上、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任务以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共产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伟大目标进行伟大斗争,党员干部必须练好道德内功,坚持和发扬民主、奉献及进取等精神,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推进各项大政方针在各个领域各个层级落地生根。
(3)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非强制性明确了党员干部道德修养的修炼渠道。道德不同于律法,影响和传播都具有明显的自发性特征,失去行政手段的强制力干涉,道德修养的速度快慢、水平高低就由道德修养的主体和客观环境共同起作用。要找到一条党员干部道德修养的有效渠道,必须尊重道德非强制性的客观属性,从激发修炼主体向善的内生情感、培育积极健康的道德文化、净化党员干部工作与生活的客观环境、治理党员干部队伍中的歪树病树等方面,寻求务实有效的修炼办法,让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当前党员干部道德修养的现实需要紧密结合,从中探索符合科学原理、具有时代价值的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的标准和方法。
三、从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看基层党员干部道德修养的方法和路径
(1)精选修养之本。从新时代、新目标、新要求的实际需要出发,从中国共产党“两个先锋”队的基本性质出发,基层党员干部应该把符合中国国情、涵盖宗旨意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思想、优秀文化、优良传统等作为道德修养的核心内容,将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中的道德精髓与新时代衍生出的新的道德力量深度融合,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积淀出基层党员干部固本强基的道德养料。
(2)搭建修养平台。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需要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通过特定的有效的形式长期不断地培育和涵养,这就需要为道德修养建立平台。当前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越来越规范,将基层党员干部的道德建设与基层党建工作统筹和整合是较为有效的办法。这就要求将党员干部道德培养作为基层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纳入基层党建工作同部署同考核,用党建的组织优势和党组织的活动优势为道德修养提供平台,用道德建设为基层组织建设积蓄能量。
(3)厚植道德文化。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必须把培育基层道德文化作为重要课题研究和落实。基层道德文化一是来自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这些优秀文化要以符合基层实际、适应基层需要的形式传播并注入基层;二是发源于基层的传统道德文化和习惯,经过甄别筛选将其精华部分推广于基层,三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繁育出来的在道德领域能起到引领和促进作用的新文化,包含道德标兵、感动人物、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等,都可以在基层党员干部道德修养中起到巨大的引领作用。
(4)净化育德环境。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自觉净化自己的生活圈、朋友圈,就是要为党员干部营造一个干净清爽的从政环境,要防止“环境污染”带来党员干部“质”的变化。总书记强调的“净化”实际上是优胜劣汰的过程,要实现“净化”,前提是要明礴“优”“劣”的标准,核心要增强“净化”的主动和自觉,保障是要有效的监督和预防。通过引导、教育和组织、纪律、群众的监督,让基层党员干部生活工作在积极健康的环境之中,是提高道德修养的条件保障。
(5)发挥教育之功。道德的后天养成除环境影响以外,更重要的要靠教育。基层党员干部道德教育的基本形式一是组织体系内的常态化教育,一般以单位、社团、基层党组织等为基本单元,通过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活动,对党员干部进行持续不断地思想教育以达到提升道德修养的目的;二是通过集中学习、网络培训等形式开展的系统化培训,将道德教育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从理论、实践多个维度为党员干部筑牢道德修养的根基;三是通过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等渠道,以文艺作品、宣传专题等形式教化干部;四是党员干部在组织引领和自我诉求的前提下长期坚持的自我教育。
(6)发挥监督作用。对党员干部道德表现的监督渠道主要有以下两条:一是组织监督,基层党组织是第一层级的监督主体,党员干部的日常表现、思想和行为都应该长期处于动态掌握之中,上级党委是第二层级的监督主体,在奖优罚劣的制度设计和监管落实中附有直接责任,纪检监察部门是第三层的监督主体,重大问题重要发现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式及时处理;二是社会监督,党员干部双重身份中“公”的属性决定了其思想和行为都应该置于社会公众的视野之中,主动、自觉地接受公众的监督,在组织体现中要进一步畅通公众监督的信息渠道,进一步研究公众监督的保护措施,通过监督,让党员干部生活在阳光下,心里也才会充满阳光。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道德问题是做人为官的首要的基本问题。”以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为指引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道德建设,是构建健康政治生态、推荐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思想保障和关键举措。道德建设没有捷径,唯有务实方能取得成效。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