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经济— 范文

法学教育方面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华政六十年浮沉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本论文是一篇法学教育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华政六十年浮沉相关本科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法学教育及法律系及大学校园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法学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海派华政

【√】60年前,在全国高校的院系调整中,中国兴建起五所政法院校,开启了法学教育的专业道路.经过60年发展,位于重庆的西南政法大学成为国内法学学术的制高点,位于北京的中国政法大学成为法学与政治结合的佼佼者,而位于上海的华东政法大学则成为培养法学实务人才的摇篮.

“逆境中崛起,忧患中奋进,辉煌中卓越”.从蹒跚起步到辉煌崛起,从青涩稚嫩到成熟练达,两落三起,万般磨难,华政因其悠久的创校历史、优越的地缘条件,加上海派文化的熏染,在沧桑的岁月里形成了“务实与包容”等独具特色的学院文化,并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顶尖人才.

转眼一甲子.回首华政的过往,花一些时间徜徉在古朴的华政长宁校区,你会发现,流动的苏州河、清脆的韬奋钟、绯红的砖瓦、青葱的樟树,无一不见证着华政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就如同见证了中国法治的兴衰起伏.

【√】回首华东政法大学的过往,既有建校初期的艰辛岁月,也有两次撤销的万般磨难,历经两落三起,与其他政法学府相比,华政的命运似乎更加多舛

上海万航渡路1575号,曾经的租界公园以北,十余幢融有中国特色的西方教会式洋房横跨苏州河两岸.这里曾是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名噪一时的圣约翰大学.

圣约翰大学原名约翰书院,是美国圣公会上海主教施约瑟于1877年创建的教会大学.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圣约翰大学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60年前的冬天,这所著名的教会大学走向了命运的终结.1952年,华东政法学院在这里正式成立,华政也因此成为中国唯一一所带有“教会色彩”的高等法学学府.

转眼一甲子,华东政法大学迎来了建校60周年的庆典.回首华政的过往,既有建校初期的艰辛岁月,也有两次撤销的万般磨难.从蹒跚起步到辉煌发展,从青涩稚嫩到成熟练达,流动的苏州河、清脆的韬奋钟、绯红的砖瓦、青葱的樟树,无一不见证着华政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如同见证了中国法治的兴衰存亡.

从圣约翰大学手中接过贵族校园

1952年的那一次全国范围的高校院系调整,催生了无数后来颇有建树的高等院校,华东政法大学就是其中之一.应时局需要,时任华东地区公安部政治部主任的郑文卿受命主持筹建华东政法学院的工作.于是,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安徽大学、震旦大学、上海学院、东吴大学法学院等六校的法律系,再加上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沪江大学、圣约翰大学四校的政治系以及沪江大学的社会系就被拆分整合,组成了华东政法学院.

圣约翰大学在院系调整中被拆散,美丽的校园就留给了华东政法学院.1952年,当圣约翰大学校园被移交到华东政法学院手中的时候,一度让刚入校的600多名学生惊呼不已,那些来自工厂和基层政府机关

关于华政六十年浮沉的本科论文范文
法学教育方面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340;年轻人,都因这处曾经的贵族校园而着迷.

虽然经过了60年风雨的洗礼,但华政直到今天依然保有圣约翰大学的余韵,这一点从华政校园中林立的西式教学楼就能体会出来:以韬奋楼、东风楼为首的几乎所有建筑外墙均为红砖清水墙,然后以歇山屋顶覆盖中国蝴蝶瓦;梧桐与地锦隐映着那些朱红窗格与铜制窗栏,显得格外幽深静谧.

现年81岁的韩信昌,是那批学生之一.1956年韩信昌从华政毕业以后,留校从事行政工作,从未离开华政,逐渐研究起圣约翰大学和华政早期的历史,被后辈誉为华政园里的“活化石”.“校园里许多建筑都经过了数次修葺或者改造,韬奋楼的钟楼被加高过,东风楼的走廊也被封起来了,校园桥也有所位移.但这种典雅和古朴的感觉与当年并无太大差异.”韩信昌说.

有一点韩信昌忘了介绍,圣约翰大学校园被移交时,还是一个贵族校园,校舍、学生集体活动设施非常少,要迎接一下子涌入的600名学生实属不易.“食堂异常拥挤,郑文卿院长就带领大家到河西的空地上去吃饭,用面盆装菜,八个人一组,然后围盆就餐.”华政功勋教授徐建回忆说.

匮乏的何止环境与物资条件,还包括法学教育的经验.“让我们做一个善良的园工,勤劳地耕作培养,用美满的收获来酬答人民的期望.”这是华东政法学院首任院长魏文伯在华政成立典礼上所赋的小诗,他希望能将华政创办为一所一流的法学院校,然而百废待兴的景象却令他愁容满面.魏文伯在回忆录中写道:“那时的学校更像是一个训练班.如何办学,学院还缺乏经验,向苏联学习,学校的条件又不够.”

后来的几年里,华东政法学院就像一个上了发条的机器一样,按着国家的既定要求慢慢发展着.模仿“苏联模式”建立四年制本科教学机制;建立“干部部”、“函授部”,加强轮训在职干部;聘请相关的苏联专家参与教学等等.这一期间,华政也承担着司法部下达的为华东地区新兴政法院校输送师资的任务.

27年只招了9届学生

1956毕业以后,韩信昌被安排在华政教务处任职,此后的20年时间里,韩信昌经历了母校最黯淡的一段时光.

“55、56、57届的那几批学生很有意思,大学录取通知书上的录取单位是华东政法学院,毕业证上的盖章单位却成了上海社会科学院.”华东政法大学校友办公室负责人吴高升告诉《方圆》记者,1958年,华政被撤校并并入了上海社会科学院,这不仅改变了最早一批华政学生的命运,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华政好不容易集中培养起来的师资队伍分崩离析.

华政的第一次被撤销持续了5年时间.1963年8月,上海市委政法小组和教育卫生工作部根据《中共中央批转中央政法小组、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高等政法教育和调整政法院系问题的请示报告》向上海市委提交了《关于筹办华东政法学院的意见》,华东政法学院得以原地恢复.然而,由于受到当时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影响,恢复办学的华东政法学院只招收了64、65两届学生.

因为当时“左”的政治气候和办学指导方针方面的偏差,华政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到法学教育和科研上,政治运动干扰了学校的秩序.师生们把相当多的时间都花费在参加各种政治运动上,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这两届学生的质量.

“校园里到处都是大字报,每个班都要进行反右.记得当时班里有一个同学,在上宪法课时闲极无聊,写了一首打油诗,其中一句是‘怒拔头发三千根’,后来就被指为影射宪法的三十几个条文.”华东政法大学56级校友、书法家陈炳章告诉《方圆》记者,在那个人心惶惶的年代,校园生活只能维持刻板而谨慎的状态.“文革”期间,政法战线是重灾区,和其余四所政法院校一样,华政也难逃厄运.1972年,经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共上海市委决定,华东政法学院第二次被撤销,师资队伍再次解体.华政校园陆续被上海社科院、复旦分校、上海市卫生学校、普陀区卫生学校、果品公司、蔬菜公司、水文站、水上派出所八个单位瓜分,被大家戏称为“八国联军”.

“从1952年建校到1979年第二次复校,历经两落三起,与其他政法学府相比,华政的命运更加多舛.所以回过头来看,老一辈的华政人多是含辛茹苦而又坚定不移,华政能有今天也要感谢他们的坚守.”吴高升说.

值得一提的是,从1952年建校,到1979年复校,华政在建校初期的27年里,竟然只招收了9届学生.

复校就像一场战争

1978年粉碎“四人帮”以后,法学教育迎来了春天.韩信昌回忆,当时有几位老师联名给中央写信,要求恢复华东政法学院.同时也有另一个主张的声音:另起炉灶重新办学.

在韩信昌等老一辈华政人看来,如果不复校,华政将丧失厚重的传统与坚韧的品质,正是老的华政,才具备成功的历史积淀.于是,以时任上海市社联秘书长的徐盼秋为代表的一批“老华政”当时顶着各方面的阻力,顺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的形势据理力争.复旦大学党委书记夏征农也在此时挺身而出,支持徐盼秋等人的复校主张.他慷慨表示:如果华政复校,现在复旦的华政元老,要哪个就给哪个,决不阻拦!


为什么要写法学教育毕业论文
播放:28167次 评论:7684人

1979年2月5日,徐盼秋与复旦党委副书记袁成瑞接到上海市高级法院院长

1 2 3

法学教育方面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华政六十年浮沉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资料:

宏观经济学论文题目

经济学论文发表在哪里

国际经济贸易论文选题

信息经济学考研

经济统计学考研

工商经济管理论文

矿业经济学论文

有关农业经济的论文

经济类期刊

体育经济论文题目

华政六十年浮沉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