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教学— 范文

关于皇帝相关论文范例,与清朝皇帝与国学相关毕业设计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皇帝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关于清朝皇帝与国学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皇帝及琉球及国学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皇帝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翻开中国2000多年有皇帝的历史,能够发现一个基本规律,大凡一个统治比较稳定、长久的朝代,其当朝的皇帝多是能够认真学习、领悟、实践传统文化的皇帝;反之,则往往或因荒淫造成其政权的短命,或因不学无术使国家风雨飘摇.清朝虽然是以一个少数民族统治全中国的朝代,但清朝皇帝在学习国学上,丝毫不亚于任何汉族王朝的帝王,所以最终成就了清朝268年稳定长久的统治.那么,清朝的皇帝是怎么学国学的,对其执政又带来了哪些影响?

把国学教育当作一项基本国策

清朝入关后,共10朝10帝,其中5位是成年继位,5位在幼年继位,所以他们的学习生活大致也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幼年皇帝和皇子皇孙的培养教育;二是成年皇帝的经筵典学.一个王朝的兴衰继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最高统治者的个人素质,而这种素质需要长期的培养.所以,清朝将对皇子教育当作一项基本国策,并形成了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

首先,皇子均较早入学.清朝入关前,皇太极就要求,满蒙将领的子弟“但有八岁以上,十五岁以下,俱令报名读书,不许姑息容忍”,甚至他将是否送子弟读书作为这个将领能否从军出征的条件.“如有爱惜不令读书者,其父兄也不许披甲随征,可与子弟一起在家闲处.”从康熙朝起,对皇子皇孙的学习有了更严格的规定,并成了其后清朝皇帝的家法.康熙认为,一个人幼年所读之书将会终身受益.七八岁所读之书,五六十年犹不遗忘,二十以外所读之书,数月不温,即至荒疏.“应须早学,勿失机会”.

其次,对皇子学习时间严格控制.要求读书的皇子,每天寅时开始进书房,中间用早膳两刻钟,下午3至5点左右放学;每年除了元旦、端午、中秋、皇帝皇太后生日、本人生日外,再没有假期,直到嘉庆12年开始才规定,夏至至立秋期间,因天气太热,每日半天功课.这种规定对于五六岁的幼童几乎不近情理,但是清朝从顺治到康熙直至清末,除同治小皇帝常常以生病为由偷懒过外,始终被严格遵守.清朝皇子们读书的情景,连当时的一些汉族大臣也不得不折服.

皇子学习的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先从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开始,进行启蒙教育,一边学识字,一边学句读;然后学四书,再学五经;进而学《帝鉴》、《资治通鉴》等;幼帝还要加上学读奏折.以同治皇帝为例,同治四年之前(10岁前),主要学四书、《庭训格言》;同治五年起,加讲《孝经》、《诗经》;六年起,加讲《史鉴》和《圣训》;八年起,加讲《大学衍义》及《大学衍义提要》;九年起,加讲《易经》、《会典》、《左传》,并开始增加读奏折课程;十年起,加讲《明史》、《地图》和《读史略论》.单从经史子集诗书画,也就是现在提倡的国学内容来讲,我们现在的大学生、研究生乃至博士生,恐怕也没有清朝皇子学的多.

清朝成年的皇帝,学习内容更加庞博,除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外,主要是史书,如《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另外还有儒释道、诸子百家,以及诗赋、书画.读书最博泛的是康熙皇帝,天文、地理、数学、医学、农学,等等,几乎无书不读.他说:“凡事可论贵贱老少,唯读书不论贵贱老少,读书一卷,则有一卷之益,读书一日,则有一日之益.”

为保证读书学习时间,他们还给自己定了规定:一是每天早起必须读《圣训》一章.《圣训》是其祖父辈皇帝一生重要诏令、谕旨的汇集,对后继位的皇帝来说,《圣训》就是他们行动的指南和准则,读《圣训》即是为了从其祖宗教诲中学习治世经验,也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不忘祖制.二是隔天进行一次日讲.即由“日讲起居注官”给皇帝讲解经史.三是每年春秋两次在文华殿举行经筵.即皇帝和大臣集体学习四书五经.一般是提前定好选题,先由侍讲大臣讲,再由皇帝讲.更多的时候是皇帝自学.在《康熙起居注》中,有多处记载他理政之余抽时间读书的事迹,如康熙自己所说“朕在宫中,手不释卷”、“朝于斯,夕于斯”、“至于听政之暇,无问寒暑,唯有读书写字而已”.

古语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皇帝并非天才,尤其面对略显枯燥和晦涩的经史子集、国学文典,即使贵为天子,也没有取巧的方法,唯有反复习读,由多而精,由博而通.康熙时期,他无论对自己还是对皇子皇孙的读书要求都是:读书要读120遍,背书也要背120遍,写字要写几十遍,诵读经书要达到“纯熟舒徐,声音朗朗”,对经义讲解要达到“皆逐字疏解,又能融贯大义”.写字、书法更是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康熙练习书法达到“每日写千余字,从无间断”,清宫中的数千法帖,他都临写过,“所临之条幅、手卷

关于清朝皇帝与国学的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皇帝相关论文范例
将及万余,赏人者不下数千”.清后期的皇帝虽没能像康熙那样坚持下来,但是一般读书也要读几十遍.

为求得实学,他们在学习中,还利用日讲、经筵等形式与讲官和大臣开展互动,进行讨论,遇到问题或有何感想则随时提问,同时做到学思结合、知行并重,用康熙的话讲就是“凡看书不为书所愚始善”.也就是说,既要相信书中的道理,又要自己认真思悟,分辨出精华和糟粕,读出书的神韵,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做到信而不迷.比如:有一次康熙问讲官:“天下何物最肥,何物最瘦?”讲官答:“最瘦于豺狼,最肥于牛羊.”康熙听了不甚满意,又问大臣张玉书,张答:“臣以为天下最肥莫过于春雨,最瘦莫过于秋霜.”康熙听了感慨道:“此乃真宰相也!”再比如,一次讲官进《中庸》博学之,审问之一节,康熙听后问:“知行孰重?”讲官答:“宋时朱熹之说,以次序言,则知先而行后,以功夫言,则知轻而行重.”康熙说:“毕竟行重.若不能行,则知亦空知耳.”

总结清朝皇帝学国学的做法,借用一位清史专家评价康熙读书的话,那就是“少年好学、青年苦学、盛年博学、老年通学”;读书学习达到四种境界:欣然境界、愤然境界、敬然境界、陶然境界;其最根本的经验则是“贵恒久、贵思悟、贵知行、贵著述”.

国学功底对执政能力的影响

清朝入关后共268年(1644-1911),加上入关前努尔哈赤1583起兵到1644年顺治入关的60年,共13朝12帝328年,可以划分为兴、盛、衰、亡四个阶段.在这四个时段中,可以很清楚看出,兴盛时期的皇帝普遍比衰亡时期的皇帝学习修养好,即使是马上打天下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也都是十分善于学习的人.努尔哈赤提出以蒙古文字为基础创造了满文文字,从而结束了满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历史;他还喜欢读汉族文化典籍,《三国演义》、《水浒》都是他喜欢读的书.皇太极最喜欢读史书,他曾命人翻译了《辽史》、《宋史》、《金史》、《元史》部分和《三国演义》.我们熟知的崇祯诛杀袁崇焕事件,就是皇太极用了《三国演义》中“蒋干盗书”的计谋——反间计,使崇祯皇帝听信讹言,误以为袁崇焕私通清朝.但是,到乾隆40年之后,清朝皇帝的国学功底虽然还在,但已经开始盛极而衰,大清国力也开始日趋下降.明显标志就是乾隆思想上不再进取,保存在档案馆里的“元旦开笔”就是最有力的史料证明.清朝从康熙开始,仿照民间习俗,每年元旦早起写开笔吉字,皇帝把他当年最想实现的心愿书写下来,密封收贮,不许任何人开看.康熙、雍正以及乾

1 2

关于皇帝相关论文范例,与清朝皇帝与国学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有关语文教学的论文

幼儿教师师德笔记

英语j教学论文

对外汉语教学法论文

计算机软件工程师教程

高中体育教学论文

高中历史教研论文

中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教师师德师风考评细则

教师个人师德师风总结

清朝皇帝与国学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