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教学— 范文

关于宋词赏析相关论文范文,与唐诗宋词赏析课程的多维教学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宋词赏析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唐诗宋词赏析课程的多维教学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宋词赏析及课堂教学及教学法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宋词赏析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唐诗宋词赏析”作为一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在理工农林类大学开设往往受到冷遇,实行改革势所必然,探索多维教学成为突破困境的切入点.作者在教学探索中,总结出了“三结合”教学法,即赏析与创作的结合、教学与实践的结合、课堂与网络的结合,效果较为明显.“三结合”多维教学法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和丰富的层次性,其探索成果对文学类课程教学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 键 词:唐诗宋词赏析课程“三结合”多维教学法

集贤学院是浙江农林大学的一个年轻而又特别的二级学院.说它年轻,是因为它2011年刚刚成立;说它特别,是因为它的学生都是在全校新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学院因而也获得“精英学院”的美誉.学院以“东西博采,文理通融”为目标,即培养的学生既要有国际化宽阔视野,又要有传统文化深厚底蕴.为达成此目标,学院积极鼓励教师大胆进行教学创新实验,以改革为动力,探索课程教学的多元化、科学化、集约化和实效化.正是在此背景下,笔者对本学期任教的“唐诗宋词赏析”专选课程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

“唐诗宋词赏析”是一门素质教育的选修课,类似的课程以往不少老师在不同场合开设过,但总体效果不是很明显.究其原因,一是古典诗词离当今时代太远,客观上和今日业已浮躁不堪的社会形成隔阂甚至对立;二是理工农林类学校整体人文气氛太过薄弱,大部分学生仅仅是为了学分而选修,本身兴趣寥落,精进之心缺乏;三是授课老师手段单一,不能很艺术地进行时空对接,导致传统精华无法进入“90后”学生的心灵.

感此鉴此,笔者制定并努力贯彻了“激发兴趣,沟通古今,多管齐下,学用结合”的十六字教学方针,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取得了预期效果.以下着重从教学方法的层面总结经验.

实行多维教学是唐诗宋词丰富性和深刻性在方法论上的必然选择.传统文学教育历来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培养,这就要求充分调动脑、心、手、口、足等器官参与学习,全方位、多维度地感受到语言美和内涵美.以传统方法诠释传统精神,应是唐诗宋词赏析此类文学课程的核心价值所在.为此,笔者在教学设计和方法上,力争实行“三结合”,即赏与写的结合,读与访的结合,课堂教学与网络建设的结合.

一、声气相求,思接千载:赏析与创作的结合与深化

顾名思义,本课程重在“赏析”.古典诗词的赏析中学就进行过,学生们并不陌生.但由于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绝大部分学生接受的是不“赏”只“析”的教条式教育,他们还没来得及细细体味美感,就被分析语言学的“理性”带进了思维的牢笼.在要求所谓“准确”和“概括”的前提下,一首首个性十足、妙不可言的优美诗词被强行“问题化”和“标准化”了,学生皱眉面对的只是一排排深不可测的语言材料.文学的趣味被功利的考试扭曲变形,学生的诗性精神在“科学训练”中自卑蜷伏,甚至于一睡不起.

面对这一普遍现实,笔者深感不能沿用高中以来习以为常的语言分析法来对待诗歌了,否则只会让学生本已十分厌倦的心情再添十分.唤醒他们沉睡的诗性,让唐诗宋词中鲜活的生命力和着他们青春的拍子翩翩起舞,这成了教学设计中的首要任务.反其道而行,大学的文学赏析课程重“赏”而不只是补课,更是人文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必然.为此,笔者决定在文化视角的统摄下展开教学,真正舒展课程的人文性,从而别于中学时代的工具性思维,以期开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为改变常见的单纯讲解作品的教学模式,笔者决定分专题从宏观的角度对唐诗宋词进行赏读.总体上先将课程分成赏析、实践、写作三部分.就“赏析”部分而言,又分为“唐诗赏析”、“唐五代词赏析”、“宋词赏析”三章.每一章都阐明表现、原因、发展和影响,树立学生的文化史和文学史概念.为避免抽象空洞,在讲述每一专题时,将作品穿插其中,从而也让学生体认到“诗史互证”方法的运用.在讲述和欣赏作品时,“唐诗赏析”部分着重和文学史结合,“唐五代词赏析”部分侧重和作家结合,“宋词赏析”部分则尝试进行“爱情词”、“友情词”、“亲情词”等分类,偏重和题材的结合.如此煞费苦心,不仅仅是避免方法的单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多维视角,让他们顺其自然地接受一定的学术方法和观念的熏陶.

不历艰辛怎知难?通过史学角度的阐述,学生对作品的了解较之以往更加深刻,对作家伟大的人格和艺术追求更加崇敬.但要真正做到和古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仅仅临渊羡鱼显然是不够的.因此笔者驾驶这课程列车从“赏析”站直达“写作”站,希望能穿过时光的距离,让古人和今人相会在精神的车厢里.笔者不吝把三分之一多的时间用来教会学生作诗填词,虽然难度较大,但笔者并不主张格律古今通融,而是严格按照辨四声、调平仄、押古韵、依词谱的要求来指导写作.学生一开始听说能像古人那样嘲风弄月,兴奋不已,但一接触到格律,尤其入声字的辨别,顿敛笑容.为此笔者不断鼓励他们克服畏难情绪,教会他们利用方言辨读入声字,按照粘对规律组织律诗格式,依照词谱填写古词.经过反复、科学的训练,他们逐渐掌握了基本知识,当发现自己竟然能创作出符合格律的作品时,这份惊喜不亚于发现新大陆.

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抓耳挠腮、搜索枯肠、熬心炼骨,怎一个苦字了得.也正因为这样,他们终于切实体认到艺术的高度和难度,从心灵深处对古人产生同情和共鸣.古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情形岂止是历历在目,更有沁入心脾的深切之感.从前略显肤浅的赏析心得,在历经创作过程后顿时变得丰富而深刻.当他们再次进入诗歌的赏析阶段时,说真话、行话就显得轻松自如了许多.总之,赏析是写作的基础,写作能深化赏析,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唯有践行才能真正认清.学生笔接千载,和古人声气相求,渐成知音.他们在珍重古人心的同时,反躬自省,更加深沉地理解了自己的人生,唐诗宋词的魅力就这样从字里行间移到了眉梢心头.


该文出处: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779124.html

二、登临怀想,踵武前贤:吟诵与访古的结合与感知

诗歌是一门有声艺术,唐诗宋词尤其如此,其妙不可言处可以通过声音传递得以呈现,不读不足以体会语言的格律美,不读不足以感知情怀的跌宕美,不读不足以发掘形象的意蕴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尽一切可能引导学生多读.层次上,略读、精读、熟读直至背诵;形式上,朗读、诵读、吟唱各逞其能;方法上,教师范读、录音模仿、录像情境交相运用.全面理解诗歌并确有心得,才会产生吟诵的冲动,因此笔者要求学生必须在对诗歌有所理解和积累的时候才开尊口.在吟诵时,反对声音的唯技术派,否则极容易陷入矫揉造作的泥潭.凭着自己的理解来处理自己的声音,这种质朴自然的无技巧状态,恰恰能抒发真情感,读出真理解.吟诵能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唐诗宋词本身就是一种优美的存在,在铿锵悦耳的声音中更显得美妙无比,人们极易沉醉其中,感动着自己和别人.随着声音的高低起伏,古人栩栩然飘至眼前,形象和精神此刻不朽.江山塞漠,亭台楼阁,花鸟虫鱼,风花雪月,随着声音的韵律舒卷如画.古人或许就是在摇头晃脑、手舞足蹈的诵读声中产生了“

1 2

关于宋词赏析相关论文范文,与唐诗宋词赏析课程的多维教学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资料:

教师发表论文网

小学教师科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师师德培训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库

幼儿园教学提问

小学老师论文发表

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分析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

生物统计学教程

唐诗宋词赏析课程的多维教学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