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教学— 范文

导师类有关论文范文例文,与生培养的“合作导师”模式析相关论文格式模板

本论文是一篇导师类有关论文格式模板,关于生培养的“合作导师”模式析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导师及研究生及法律实务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导师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研究生培养的“合作导师”模式是指学校聘请校外的专家、学者、管理与技术精英等为兼职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培养研究生的模式.它是解决现行研究生扩招与导师数量不足,研究生知识与能力的反差等矛盾而衍生出的新模式,它与“导师组”培养模式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不同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对“合作导师”的要求各有不同,同时,实施这样的模式还需要一定的制度作保障.

关 键 词:研究生;培养模式;导师;合作导师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381(2013)02-0101-05

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应是一个全方位的工程,它不仅包括研究生奖助体系的改革,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改革,还应包括培养模式的改革.关于培养模式的改革,不少学校在尝试建立“双导师”制.早在2007年3月山东省教育厅就提出,研究生的培养要发挥研究生导师团队的指导作用,鼓励聘请校内外相关专家学者作为研究生导师参与研究生培养,实行双导师制或多导师制,倡导跨学科、跨单位、跨国度联合培养研究生.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07年聘请了近40位商界精英为该院MBA社会兼职导师,这些社会导师将与校内名师一起指导100多名MBA学生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山东大学也颁布了《山东大学实施双导师指导研究生暂行办法》,决定在博士研究生培养中实施双导师制,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中鼓励实行双导师制.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工程与加工专业与上海宝钢合作,聘请上海宝钢业务与科研骨干为该专业的合作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南开大学在MBA培养中也聘请有学识、有经验、有业绩的成功企业家和管理者作为合作导师.当然,还有很多学校在探索研究生培养的“合作导师”模式.本文对研究生培养的“合作导师”模式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研究生培养的“合作导师”模式产生的机缘

近几年关于大学生、研究生就业的讨论,我们知道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就是法学专业的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就业率越来越低.当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就是培养的法学专业学生数量太多,据统计,全国法学专业招生人数从1977年的223人上升到2007年的十多万人,人数增长了448倍.2001年,全国设有法学本科专业的高等学校292所,2005增长到559所,2007年全国已有603所法学院系,每年法学毕业生达到数十万.而在1977年刚恢复法学教育时,全国只有3所大学设有法律系,仅招收200多人.招生规模逐年增大,然而社会需求并没有急剧增长.就业率低不代表专业冷门,从这几年的研究生招生来看,法学专业报考的学生人数与录取人数在高校专业设置中都处于前列.根据我们的调查,在招收法学研究生的学校,平均每个研究生导师每年至少招收3名研究生.法科研究生招生热、就业冷给研究生培养提出了很多严峻的问题:

第一,研究生扩招与导师数量不足的矛盾.随着近几年研究生的不断扩招,导师数量也有所增加,但远远不能满足扩招需求.一个导师带十几名研究生是正常的,二十几名的也常见.这样,对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就提出了挑战.此外,导师还有自己的教学、科研任务,每年指导如此之多的研究生,如何保证培养的质量,这是很多学校正在面临的问题.

第二,专业知识的系统性不够.这几年有一些学校在试点缩短研究生学制,法学研究生学习年限仅为两年.一年就将课程学完了,紧接着就是安排论文开题与写作,时间特别紧迫,第一年还是新生,第二年就是毕业生了.加上现在就业率低,就业难度增加,很多研究生更多关注就业.这样,研究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是否全面、系统,那就不得而知了.更何况,在法学研究生招生中,有一些学生是跨专业、跨学科报考的,对于这些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就更让人怀疑了.

第三,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矛盾.尽管研究生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但是与其具备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不是成正比的.在现行的法学研究生培养中,有这样一种倾向,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就学科性质来讲,法学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需要在实践中解决具体问题来得以体现.近几年į

关于生培养的“合作导师”模式析的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导师类有关论文范文例文
40;就业率低与法学研究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低下不无关系.

第四,导师知识与能力的不足.作为研究生导师起码应具备本专业的系统知识,对本专业、学科的前沿状况有所了解,并具备一定的指导能力,教学生如何学习、研究与实践.但是我们也发现为数不少的研究生导师,知识已经很陈旧,科研也多年不做,对本专业、学科的前沿知识不甚了解,加上指导学生数量众多,这样的导师如何能培养高素质的研究生呢?也不乏这样的导师,他们在自己的专业学科中不断钻研,对专业学科的前沿知识了解很多,但缺乏指导能力,不知如何指导研究生.

上述情况都难以培养高素质的研究生.为此,各个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路径.有学者认为,我国目前的研究生培养应吸纳国内外优秀资源,强化导师队伍建设,“多方吸纳人才,特别是充实有国际教育背景的专家,具有相当理论水平的实业家、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的技术精英,形成多元化、高学术含量的专兼职导师队伍”[1].也有学者认为:“建立合理的导师引入机制,建设兼职导师队伍,既是研究生教育发展数量扩张的需要,也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需要.”[2]山东大学2006年专门出台了《山东大学研究生合作导师遴选办法(试行)》,研究生培养的“合作导师”模式由此应运而生.

二、“合作导师”模式与“导师组”培养模式

现在各高校探索的“合作导师”研究生培养模式所产生的“合作导师”一般是校外或是本专业研究生导师以外的人员,它并不是指在校实施研究生培养的本专业的其他导师组成员.

目前我国研究生专业点的设置是按照二级学科的专业点来设置的,如法学作为一级学科,下设法学理论、法史学、宪法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刑法学、国际法学、军事法学等二级学科,从而形成该二级学科的硕士点、博士点,研究生招生就是按二级学科专业点来设置招生指标的.应该说,一个专业点的招生应至少具备3位研究生导师,有符合研究生培养的师资梯队.也就是说,一个专业点的设置必须具备“导师组”这样的基本条件.比如,我们设置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点,至少得有3个从事本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导师,同时应有其师资梯队,从而保证专业课程的开设.以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法学院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点来讲,该院现有5位导师,专业研究方向有法哲学、民间法、法律方法论、立法学、法律经济学,不仅如此,我们还有除导师以外的师资梯队,不仅保证了专业课程的正常开设,而且能充分保障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导师组”培养模式很多国家都在采用.在美国,研究生不只有单一的导师,“每个学生注册后都有一个指定的论文委员会进行指导.这个委员会由3到4名具有不同专长和不同学术观点的教授组成,其中一名是主要导师”[3].在英国,虽然学徒制的研究生教育还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但一些学校尝试建立研究指导小组对研究生进行培养[4]148.

研究生培养的“导师组”模式的优越性在于:一是可以让学生掌握系统化的专业理论知识.虽然研究生确定了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与指导教师,但是在课程教授上一位教师并不能完成所有该专业培养计划所要求设置的课程,对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学习,可以整体上、系统地把握自己本专业的知识,而不是只陷入自己某一个专业方向的知识.同时,这种一个专业多方向的学科知识也是我们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1 2 3

导师类有关论文范文例文,与生培养的“合作导师”模式析相关论文格式模板参考文献资料:

小学教改论文

农村体育教师

美术教师师德师风

初中地理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教学 论文

小学德育教学论文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师师德论文

初中英语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获奖论文

生培养的“合作导师”模式析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