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教学— 范文

心理学相关论文范文检索,与心理学视野下的“普爱人格”其塑造相关论文的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心理学相关论文的格式,关于心理学视野下的“普爱人格”其塑造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心理学及社会关系及学校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心理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普爱人格”是指在普爱心理认知下自觉践行爱人、助人、利他等亲社会行为的人格特质.把塑造“普爱人格”作为当下中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核心是把“爱”作为人格的重要元素予以培育,这在心理学上既有广泛的依据,又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塑造“普爱人格”,包括执政党、政府、社会各行各业在内的一切公民、组织与团体,都要付出努力,营造“普爱”社会心理.作为教育者,要努力学习心理学,自觉运用心理学,普及爱的认知,普撒爱的温暖,弘普爱的行为.

〔关 键 词〕心理学;普爱;人格;社会心理;人际关系;利他;亲社会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13-0018-03

一、“普爱人格”的心理学内涵

在我国,“普爱人格”的明确提出,是近几年的事.但是,人们对“普爱人格”的思考自古就有,主要是墨子“兼爱”思想和孔孟“仁爱”学说,到了近代则主要是孙中山的“博爱”主张.所有这些思想无不与政治哲学交融在一起,抽象色彩极为浓重.学者中真正从人格角度思考“普爱”的寥寥无几.在笔者查阅的相关论述中,只发现三国时期刘劭的主张,似乎直接体现了对“普爱人格”的微妙洞察.刘劭受《尚书》中“九德”的启示,在《人物志》中把人格划分为12种不同类型,包括强毅之人、柔顺之人、雄悍之人、惧慎之人、凌楷之人、辨博之人、弘普之人、狷介之人、休动之人、沉静之人、朴露之人、韬谲之人.其中,弘普之人的人格是“意爱周洽”,认为这样的人“普博周洽,弘在覆裕,失在溷浊”,笔者认为这是对“普爱人格”的懵懂描绘.严格讲来,刘劭的主张也只是“主张”,他只述及弘普之人的行为表现,没有也不可能有心理学依据.至今,心理学界还没有形成对“普爱人格”的准确定义.

心理学视野下的“普爱人格”其塑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心理学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5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笔者试图从心理学角度定义“普爱人格”:在普爱心理认知下自觉践行爱人、助人、利他等亲社会行为的人格特质.所谓“普爱”,顾名思义就是广泛意义上的爱,泛指爱自己、爱他人、爱国家、爱自然、爱社会,其核心是行为利他性.所谓“人格”,是指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与行为呈式,它内在地包含着个体心理倾向与个体行为倾向两方面.具体地说,从心理倾向上看,“普爱人格”表现为共情、善良、宽容与悲悯之心.从行为倾向上看,“普爱人格”表现为助人、利他等亲社会行为.“普爱人格”是对冷漠人格的根本否定,意味着人们要学会普爱生命,爱人惜物,要用真爱普撒人文的光辉.“普爱人格”的塑造,有利于人们在生命历程中将仁爱传播到普天之下,实现人与自己、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二、塑造“普爱人格”的心理学依据

笔者提出把塑造“普爱人格”作为当下中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其核心是把“爱”作为人格的重要元素予以培育,这在心理学上有着广泛的依据,主要包括: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依据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爱的需要是人的基本心理,爱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前提,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会抑制人的成长,“爱的需要受到挫折,是心理失调的主要原因.”[1]可见,受教育者的“普爱人格”是他们寻求自我发展、实现“高峰体验”的内驱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另一位代表罗杰斯是杰出的心理治疗大师,他主张在治疗中对问题儿童实施“积极关注”,强调协调与坦诚,为患者创造和谐安全的氛围,并无条件给予患者关怀,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笔者认为罗杰斯所说的“积极关注”,目的在于让儿童减少或避免迷茫,修复爱心人格,其实质是“以爱育爱”.

(二)精神分析心理学依据

精神分析心理学的鼻祖弗洛伊德认为,爱的力量是人固有的生本能,他指出:“一个成熟的人,应该能够创造性地工作和爱.”[2]弗洛伊德的追随者阿德勒认为,人有博爱、合作与利他的精神,“忽视”儿童会使他们产生“错误的生活风格”,长大以后就会冷漠、猜疑他人,人际关系不和谐,从而失去爱心人格.德国心理学家霍妮提出了基本焦虑理论,认为家庭关系中父母的冷漠、偏爱会导致儿童的安全需求得不到满足,产生神经症.当代精神分析的权威弗罗姆认为,健康人格是有“生产倾向性的人”,这类人与马斯洛提出的“自我实现的人”相似,都能够发挥潜能为社会作出贡献,培养这种人格需要重视爱的力量,他指出,“成熟的爱是人类的一种积极力量”,使自我得到充分发展.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依据

“普爱人格”的行为特征是利他行为、亲社会行为.尽管已经有一些心理学家证明了利他行为是人类天生的倾向,但是,以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则证明了一切人格都是行为的总和,是各种行为与习惯的产物,强调早期教养和环境对于人格塑造的重要作用.按照华生的理论,“普爱人格”是人类在教养下习得的行为,需要恰当的环境濡染.斯金纳提出了“强化”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几乎

关于心理学视野下的“普爱人格”其塑造的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心理学相关论文范文检索
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学习新行为的基本前提是强化,可以通过强化来学习利他行为.霍曼斯认为社会人之间的互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交换”过程,“人们不仅交换物质性的商品和金钱,而且还交换非物质性的知识、友情、信息、爱、满足等.”[3]用霍曼斯的理论来解释,利他行为是“交换”使然,这切合“爱人者,人恒爱之”的中国式理解.其实,形成任何人格都需要人际互动.


心理学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啊
播放:25004次 评论:7512人

三、塑造“普爱人格”的心理学价值

人格问题是一直是心理学的重要课题.它体现着教育者对学生成长环境的判断,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认知,对培养目标的理解.“普爱人格”的塑造,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拉近社会心理价值:塑造“普爱人格”是由目前社会的人际现状所决定的,有利于拉近社会人际心理的距离

社会人际现状最能反映人与人之间心理距离.2011年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以后,很多媒体进行了深度的报道与尖锐的批评,从而给受众造成这样的印象:18个路人的素质很低,千错万错都错在路人.笔者却不以为然,反倒认为一些媒体记者缺乏起码的社会学认知,忽视了对现实社会关系的深度剖析.早在19世纪中叶,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斯宾塞就提出了“社会有机论”,强调要从整体的有机性来研究社会行为.研究社会事实时,必须纵观全局,放开视野,对任何社会现象、社会问题都不能孤立看待,而应该从这些现象与其他现象的相互关联中去把握.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社会性是人的本质,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的冷漠,是社会冷漠的反映.18个路人中į

1 2 3

心理学相关论文范文检索,与心理学视野下的“普爱人格”其塑造相关论文的格式参考文献资料:

教师评职称论文要求

有关小学语文教学的论文

教学论文小学

初中语文课文教学视频

小学英语教学网

小学语文分层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集

物理教学论文下载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

议论文开头课件

心理学视野下的“普爱人格”其塑造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