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教学— 范文

关于音乐教育论文范文素材,与音乐培训:基于心理学视角的文献综述相关论文格式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音乐教育论文格式范文,关于音乐培训:基于心理学视角的文献综述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音乐教育及音乐及音乐欣赏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音乐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在子女的音乐培训上进行投资.根据一些地区2011年的调查显示,大约超过10%的家长在子女的音乐培训上进行了投资[1].但由于对音乐培训的定义十分模糊,没有明确概念,人们常常把音乐培训与音乐教育混为一谈.英国的教育研究员哈格瑞维斯(Hargreaves)在2011年提出了所谓的“全球化音乐教育模型”,把音乐培训作为音乐教育的手段和分支.尽管对于音乐教育整体有了更加明确的涵盖范畴,得到广大音乐教育者的普遍认可,但却使音乐教育与音乐培训之间的定义更加混淆.大体上,哈氏提出的音乐教育模式分为三个大的维度:1.专业与非专业;2.校内与校外;3.普及与个别化[2].如图1所述,三个维度互相交错,相辅相成.从职业生涯、限制条件角度来看,音乐教育整体上可分为“专业和非专业”的“南北”两个半球,“专业”培训泛指通过专业音乐学校培训从而走上音乐职业生涯的学生们.从教学环境、教学机遇角度又可以分为“校内和校外”的“东西”两个半球,“校内”培训主要体现在由国家统一标准设置的音乐类必修课程以及由学校组织的各类音乐社团,而“校外”培训则表现为学生们在家里、在社会中自我研修的所有方面.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哈氏最后补充了“普及”和“个别化”教学这两个“内―外”环关系.很多人通常把“专业和非专业”与“普及和个别化”教学混为一谈,哈氏认为这是一种误区.“专业和非专业”针对的是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内容的限定条件,而“普及和个别化”则集中体现在教学的手段和内容的应用与实践[2].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音乐培训中有超过40%的学生选择参与“非专业”的(如摇滚、爵士音乐等)个别化演奏(演唱)课程.

在国内,人们提到音乐培训通常分为两大部分:校内音乐培训和校外音乐培训.校内音乐培训通常泛指专业音乐院校、高等师范院校及九年制义务音乐教育等.校外音乐培训则由社会、家庭以及个人三部分组成,如少年宫、文化馆和民营培训中心等.校内音乐培训,尤其是校内(小学、中学、高中)普及性音乐培训是人们接触音乐、认识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校外音乐培训除了拓展、补充校内音乐培训内容外,旨在以快乐教学的模式,使学生更多地感受音乐,培养对音乐更深的兴趣探究.

音乐作为人们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反j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除了单纯的审美作用之外,音乐长久以来就被认为对听者有着在心理乃至生理上更深刻的影响,所谓的“莫扎特效应”即认为音乐欣赏可提高智力.相关的实证研究则指出,音乐欣赏只能引起暂时的认知能力的提高,且该效用主要取决于个体的唤醒水平及情绪[3],并且当听的是自己喜欢的音乐时,音乐欣赏更可能对认知能力起到积极作用[4].

而由于音乐培训在系统性及深入性等方面都要强于单纯的音乐欣赏,因此自20世纪以来,大量学者开始关注音乐培训对个体能力的影响.除了传统的音乐学领域外,学者们还从教育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和神经科学等多个角度对音乐培训的影响展开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从研究类型上看大体上分为三个维度:1.音乐与音乐能力的提升;2.音乐与认知能力的提升(智力、语言、数字、空间、视觉等);3.音乐与非认知能力提升(性格、情绪等).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国内学者对于音乐培训的研究屈指可数.因此,不论从理论抑或是现实的需求出发,对音乐培训进行我国本土化的研究都是十分迫切且必要的.本文将针对心理学的角度对音乐培训与音乐能力、认知能力及非认知能力之间的影响进行相应的文献研究综述,并对本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由于音乐培训在内容(如乐器、声乐等)和形式(如集体教学、单独培训等)上存在多样性的特点,而研究者在开始阶段往往难以对不同类型的音乐培训进行全面的比较,因此目前对于音乐培训的界定和测量往往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通过对于研究对象接受音乐培训的时间长短与心理能力之间关系的强度来检验音乐培训的效果,而没有具体区分音乐培训的类型[5][6][7][8][9].这种方法相对来讲成本较小,容易获取研究对象,但是缺点在于无法准确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也无法推导出因果性的结论.随着研究成果的进一步积累,研究者们也开始通过严格的实验研究来检验具体的音乐培训措施对于个体心理能力的影响,从而得出了更多有效的结论[10].

一、音乐培训与音乐能力

来自加拿大的阿皮蒂斯教授(Upitis,1987)采用调查法检验了儿童的音乐培训经历与音乐节奏测试成绩的关系.通过对72名7至12岁儿童的研究结果发现,如果儿童接受正式音乐培训的时间在一年或以上,那么在描述、解释和识别音乐节奏方面的成绩显著高于未受到同样强度音乐培训的同龄人[11].在这之后的1990年,加拿大研究员莫荣吉洛(Morrongiello)和罗斯(Roes)也开始从发展心理学的视角研究音乐培训的效果[7].他们选取了5岁和9岁的儿童各24名,且在每个年龄阶段,均有恰好一半的儿童接受过音乐培训.受试儿童被要求选出能够最好地描绘所听到音乐的旋律轮廓曲线,而他们所听到的音乐在音调和旋律复杂性上有所不同:有调性音乐只包含自然音阶,无调性音乐包含非自然音阶,后者的复杂程度更高.实验结果表明,在两个不同的年龄段,接受过音乐培训的儿童的表现都更具优势.在5岁的儿童中,测试无调性和有调性音乐的结果差别不大;而9岁的儿童在测试有调性音乐上的表现优于在无调性音乐的表现,但该差异仅在接受过音乐培训的儿童中达到了显著的水平.该研究表明,音乐培训促进了儿童对于有调性音乐的敏感性和相关知识的习得.

而近期,加拿大心理学教授舒伦伯格(Schellenberg)和莫里诺(Moreno)对音乐培训所带来的音乐能力提升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此次研究的调查对象为成年人[12].在该研究中,共有40名大学生参与了调查.在音乐培训时间的估算方面,接受两门以上乐器的培训时间在计算时加倍、在课外保持规律性练习的培训时间在计算时计为1.5倍.按此计算方法,20名学生接受过至少八年的音乐培训,这一群体的平均音乐培训时间为14.3年.在音乐能力的测量方面,学者从反应时间、频率识别和相对音高三个维度对被试者的音乐能力进行了评估:反应时间的测量采用的是苏格兰心理学家德利(Deary)在1995年开发的听觉时间测验[13];频率识别中分为了高频率(标准音为4000Hz)和低频率(标准音为400Hz)进行测量,要求被试在两个音域内分别对音高进行区分;相对音高的测量则是通过采用《小星星》与《生日快乐》的旋律,来要求判断被测试者的实验音乐是否走调.结果表明,音乐培训与音调知觉正相关,接受过音乐培训的个体在反应时间、频率识别和相对音高三个维度上的表现都要优于未接受过培训的个体,而且在低音区的音乐能力表现上更具优势.除了调查研究之外,研究者们也通过更为严谨的实验研究检验了音乐培训对于音乐能力的提升作用.例如,美国研究员戴泽尔(Delzell)在1989年随机分配了43名五年级的儿童到音乐培训组和控制组,并对实验组进行了为期18个月的音乐培训[14].研究结果发现参加音乐培训的儿童在音乐识别和音乐表演方面的技能显著高于控制组.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音乐培训能够提升音乐能力的观点已基本在学界达成了共识.

二、音乐培训与认知能力

音乐培训能否显著提升人的认知能力,尤其是智力,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1 2 3 4

关于音乐教育论文范文素材,与音乐培训:基于心理学视角的文献综述相关论文格式范文参考文献资料:

小学教师爱岗敬业论文

体育田径教学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学网

特教师德论文

初中地理教学的困惑

学前教学论文

音乐教师师德师风

中国幼教论文网

初中语文电教论文

师德议论文

音乐培训:基于心理学视角的文献综述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