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范文

比较文学方面论文范例,与近年中国比较文学概述相关论文网

本论文是一篇比较文学方面论文网,关于近年中国比较文学概述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比较文学及跨学科及诗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比较文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蒂芬·托托西的《文化研究的合法化——一种新实用主义:整体化和经验主义文学与文化研究方法》一书讲述了文学与文化研究的整体化和经验主义.整体化认为文学是一个拥有开放、多元系统的综合体,文学研究由于作家、文本、读者均起作用,因此随时代变化而变化.这一观点为比较文学跨文化和跨学科研究奠定了基础.经验主义将文学研究作为一个包括写作、出版、发行、阅读、翻译等在内的社会活动系统来考察,其研究步骤是提出假设、投放实践、测试和评价,其使用的观点多从心理学和社会科学中吸取,力图使文学研究更科学化,更联系社会.斯蒂芬·托托西坦诚地指出,目前人文学科特别是文学研究正在被边缘化,正在越来越远离社会主流.要想使文学合法化,文学学术界必须建立起自身的学术价值,这种价值体现在多学科整合.

斯蒂芬·托托西的理论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开启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对文学与文学研究整体化和经验主义的认识,促使研究者打破传统“X+Y”式的研究模式,逐步走向跨文明和跨学科的全新视角.

1.跨文明视野下的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走过30年风雨历程,曹顺庆教授关于比较文学第三阶段“中国学派”跨文明研究的观点得到了广泛认同.2005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吴格非的专著《当代文化视域下的比较文学研究》.该书有两大特点:一是从中西文化视角研究比较文学,二是整体论述与专题研究相结合.前者站在不同文化立场,重新审视外国文学、翻译文学和中国文学的关系与界限问题,并进行有关中外文学的比较研究:实证—影响研究,平行—对话研究,跨文化阐发研究和文化渊源研究.后者先整体论述一个研究领域,再提供两个专题研究作为示范,理论与方法兼备.全书旨在讨论西方作家、理论家及作品在中国的传播、接受和影响,借此论述当代文化视野下的中国比较文学.跨文明必须以异质性基础进行双向交流和平等对话,否则,永远摆脱不了“X+Y”式的浮泛研究.杜进的《跨文化视野中的比较文学》根植于理论研究.承袭传统“三派一体”结构,重点论述媒介与译介、翻译研究、跨文化形象学研究、跨文化文类学研究和中西叙述文类的比较.作者试图利用跨文化视野打破比较文学“三派”三分天下的局面,但这种尝试因为自身定位不清而显得淆乱无章.跨文化是一种明确文化异质性特征基础上的综合比较,不是简单的中西对比.

姜智芹的《当东方与西方相遇——比较文学专题研究》以理论为先导,主要叙述他者视角、学科边界(跨学科)、经典阐释、文化过滤与文学误读(变异学)等.实践研究涉及两方面:一是外国作家作品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作者从卡夫卡的中国情结谈起,论及其作品对中国现当代作家如宗璞、残雪、余华、刘震云等的影响.这次跨文明对话是积极的对话,中国作家在卡夫卡作品中找到了灵感和共鸣.余华、刘震云等将卡夫卡的创造性叛逆、精神的真实追求、文本的哲学意义、跨越时空的精神聚合等吸收、改造并运用到叙述中国文化和社会现状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二是中国形象、作家及作品在外国的研究状况.中国文学不能关起门来研究,借助“他者的眼光”可以拓宽视域.研究外国作家笔下的中国形象,“首先,有助于从文化层面上寻找中外表面冲突的深层原因.等其次,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其他国家的民族性格、社会发展及其文化潜意识中的某种心理结构”B11.跨文明对话是“迎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的互动过程,对中国新时期作家及作品在国外传播与研究状况的考察,为中国比较文学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东西方碰撞与交融,不仅体现在文学作品、文学思想上,还发生在文学理论领域.作者以跨文明视角探讨比较文学,却对比较诗学三缄其口,为全书留下了遗憾.不过,这点瑕疵不足以影响《当东方与西方相遇——比较文学专题研究》成为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的典范之作.

2.比较文学视域下的中国古典文学

比较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结缘已久.随着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逐步成熟,比较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的联姻展现出新活力.周发祥、魏崇新在《碰撞与融会:比较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一书中共选编20世纪国内外有关比较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论文20余篇,分为“文海汇流”、“殊质映照”、“出位之思”、“诗学互鉴”和“西论中用”5个部分.由此书可以看出20世纪从比较文学视角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基本状况.编者试图按照文章内容分门别类,但由于这些文章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彼此间关联性不强.2009年,魏崇新出版专著《比较文学视阈中的中国古典文学》.该书主要是个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分为“原型与母题”、“性别批评”、“叙事研究”、“比照与借镜”四编.前三编运用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如主题学、形象学、叙事学等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第四编关注中西比较,如“三言”、“二拍”与《十日谈》文学精神的比较等.该书论述最精彩的部分是“性别批评”.面对以男性话语为主宰的古典小说,作者精确地分析了小说中女性角色的“失语性”,为她们翻案.不过,该书虽命名为《比较文学视阈中的中国古典文学》,但全书只论及了明清小说、戏剧、话本等,而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主流“诗文”避而不谈,颇有舍本逐末之嫌.全书采用西方理论重新阐释中国古典文学,新意有余,但深度不足.作者如果能在现有基础上,总结出中西文学发展规律的异同,兼及中国古典文学在西方的传播与影响,一定会为全书增色不少.3.中西戏剧比较研究

蓝凡的《中西戏剧比较论》是中西戏剧文体比较研究的扛鼎之作.此书由其1992年出版的专著《中西戏剧比较论稿》扩充所得,共12章,68万余字.第一、二章为总论,从本体角度论述中西戏剧的异同.如第二章,作者指出中国戏曲艺术在形式美上遵循“以一求多”,由共性见个性,在统一中求变化的规律.西方戏剧则“以多见一”,由个性见共性,在变化中求统一.这便是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最根本的内在差异.第三章以下是分论,从美学和哲学层面对中西戏剧的舞台时空、表演体系、导演风格、结构观念、语言性格及悲喜剧等进行比较.如第四章“戏剧舞台的时空观”中,作者指出,任何西方戏剧,其舞台时空都是可见的、纯粹物质的.中国戏曲的舞台时空有时却与演员的唱念做打共存,非独立存在.不同文化背景决定戏剧在中西不同文明体系内的发展道路、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均不同.纵观全书,作者从“比较”入手,熔戏剧美学、观众心理学、史学、社会学以及音乐、舞蹈、绘画等于一炉,将中西戏剧艺术放在人类文化的大背景内,寻找中西戏剧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如西方戏剧重再现、写实,中国戏曲重表现、表意.蓝凡先生凭借丰富的学识、广阔的知识面、严谨的治学精神,冷静观察西方戏剧,认真思考中国戏曲,理性比较二者的异同,最终推出这本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著作.《中西戏剧比较论》虽为新作,多为旧谈.蓝凡先生关于中西戏剧比较研究的成果一版再版,充分说明20余年来,在中西戏剧比较领域尚没有其他著作与之比肩.

4.中国比较文学实践研究的其他表现

中国比较文学实践研究还有两个重要表现:一是对西方理论的形成、传播及其在中国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如西惠玲的《西方女性主义与中国作家批评》对女性主义的研究.全书充分运用影响研究、变异研究、平行研究、跨文明研究等,打破学派与方法的隔阂,是运用比较文学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有益尝试.第一、二章为总论,具体介绍女性主义的形成、发展和在中国大陆的传播.第三、四章分论女性主义对中国女作家创作的影响.最后一章探讨中国文化背景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立足于异质文化背景,作者认为:“女性主义文学在诞生

1 2 3 4 5

比较文学方面论文范例,与近年中国比较文学概述相关论文网参考文献资料:

大学生就业期望

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论文

关于毕业论文

大学毕业论文网站

大学生工作论文

大学物理光学论文

施工员毕业论文

函授毕业论文

反腐倡廉毕业论文

多媒体技术毕业论文

近年中国比较文学概述(3)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