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范文

关于政治经济学类论文范本,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相关论文发表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政治经济学类论文发表,关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政治经济学及社会关系及政治哲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政治经济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唯物史观的确立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批判古典政治经济学、形成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的过程.随着唯物史观的确立,马克思批判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基础、功利主义前提和法权观念,阐明了新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对立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揭露了功利主义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意识形态特征,形成了从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历史运动出发考察资产阶级社会关系及其所有权的思路.

关 键 词:马克思;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批判;旧唯物主义;功利主义;所有权

中图分类号:B0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13)01-0069-05

众所周知,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理论事业的主要内容.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他是通过批判黑格尔法哲学而走向剖析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并且在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得出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进而运用唯物史观指导自己研究的.这无疑暗示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政治经济学批判之间的内在关联.人们通常认为,这种联系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主要理论来源,另一方面,唯物史观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此外,马克思的《资本论》及其手稿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而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论证了唯物史观的科学性.近年来,国内马克思哲学研究出现了“重释唯物史观”的趋势,很多学者主张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角度阐释马克思哲学的出场路径,推动唯物史观的当展.为此,我们认为有必要进一步阐明唯物史观确立时期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丰富内涵,厘清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与古典政治经济学之间的原则区别.

一、唯物史观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旧唯物主义基础的批判

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深入研究使得马克思接受了黑格尔关于政治经济学是市民社会的现代科学的观点,进而研究政治经济学以解剖市民社会.作为研究对象的市民社会也因此成为理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及其变革意义的关键因素.同时,对“市民社会”的不同理解也成为唯物史观区别于旧唯物主义的标志.正如在被恩格斯称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第十条所指出的,“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在我们看来,辨析“市民社会”与“人类社会”不仅有助于阐明新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而且能够揭示古典政治经济学与旧唯物主义的理论联系.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之所以是“市民社会”,是因为古典政治经济学所描述的市民社会成员符合旧唯物主义者眼中的个人形象.旧唯物主义实际上构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基础.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根据政治经济学所描述的私有财产的事实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看来,按照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个人被抽去了一切规定,仅仅被看作资本家或工人;个人的一切需要被简化为对货币的单纯需要:人的感觉、享受被抽象为占有、拥有;人与人的关系被抽象为私有者与私有者之间的关系.总之,国民经济学家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体对立起来”,人与人的关系归根到底是“私有财产对私有财产的抽象的关系”.因此,如果说政治经济学是关于市民社会的现代科学,那么,它所观察到的只是由表现为资本家与工人的抽象个人所构成的市民社会.这也就是政治经济学所能理解的社会生活的全部现实内容.我们不难发现,旧唯物主义者眼中的人的形象有着类似的抽象性质.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指出,尽管唯物主义在法国与英国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但是它们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对人的抽象理解.在法国,唯物主义发展出起源于洛克并导向社会主义的一派与起源于笛卡尔并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一派:在英国,培根依据现代实验科学所建立的“在朴素的形式下包含着全面发展的萌芽”的唯物主义在霍布斯、孔狄亚克等人那里变得日益片面且抽象,几何学、数学和物理学的运动与科学被视作现实的、感性的活动及其知识的唯一形式.一言以概之,“唯物主义变得敌视人了”.于是,当爱尔维修、拉美特利和霍尔巴赫等人综合英法两国的唯物主义并用于考察社会生活时,感觉、欲望、利益等因素被视为解释人类社会的起源以及社会环境对于人的发展所起作用的决定性力量.

实际上,早在霍布斯和洛克那里.从强调孤立个人的生存需要的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构建社会契约学说以论证政治社会的合法性,进而走向探究市民社会的经济运行规律的政治经济学,就已经呈现出旧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之间的理论关联.而确定这种理论关联的现实条件,无疑是马克思后来所揭示的,自16世纪以来出现萌芽并在18世纪走向成熟的近代西方市民社会.即便是在费尔巴哈那里,尽管他认为只有在社会或共同体中与他人交往并共存的人才是完善的、真正的人,但是由于主张运用感觉、直观来获取直接的、确定性的真理,因此,其本质上仍然属于“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达到对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直观”.

由此可见,一方面,近代西方市民社会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与16世纪以来的旧唯物主义兴起的共同历史条件,另一方面,近代市民社会理论中的抽象个人形象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与旧唯物主义的共同特征,从孤立个人的抽象需要出发考察人类社会的旧唯物主义为古典政治经济学提供了哲学基础.

而作为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的“人类社会”.是人们的感性活动在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现实世界,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从某种意义上说,当马克思用“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来规定人的类特性进而得出异化劳动的多重规定时,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哲学之间的差异就已经呈现出来.如果说,费尔巴哈始终沉迷于人的类本质与动物所共有的自然特性,那么,马克思则看到了工业和自然科学的历史与现实在改变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以及展示人的本质力量方面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如果说,对于费尔巴哈而言,整个自然界与人的类生活只是人的类本质在对象中的纯粹显现,那么,对于马克思来说,人的类本质本身是经由作为合乎人的本质的感性活动并且表现为工业活动的劳动而实现的,尽管是以一种异化的形式来实现.然而.这一时期马克思还和费尔巴哈一样,预设了一种理想的、抽象的本质状态当作思考的逻辑起点,并且把扬弃异化以实现本质的复归当作逻辑终点.随着唯物史观的确立,这一思考方式才被彻底扬弃,马克思哲学的感性活动与历史主义的原则才真正确立起来.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明确指出,把人的活动及其对象理解为现实的、能动的感性活动即实践,而不是仅仅从客体的、直观的形式去理解,是新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由此出发,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他们不仅受到基ߛ

1 2 3 4

关于政治经济学类论文范本,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相关论文发表参考文献资料:

中药学大专毕业论文

钢结构毕业论文

电力毕业论文范文

数学建模毕业论文

手工焊接毕业论文

大学生就业一站式

长江大学二本

中专毕业论文范文

刑法毕业论文

影像毕业论文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政治经济学批判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