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类有关学士学位论文,与通识教育背景下的教与学相关论文文献

时间:2020-07-05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该文为通识教育类有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与通识教育背景下的教与学相关论文文献,可作为参考文献专业通识教育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下载教你怎么写通识教育及高等教育及参考文献方面的优秀学术论文范文。

摘 要:根据新时期高等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结合高校基础力学课程建设,分析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的特点和差异,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探索通识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和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


这篇论文来源:http://www.sxsky.net/cankao/426472.html

关 键 词 :通识教育 以人为本 课程体系 教学论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003-01

近年来,顺应国际教育的潮流,通识教育正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通识教育是指在高等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的基础性人文和科学知识的传授、个性品质的训练、公民意识的陶冶,以及不直接服务于专业教育的一些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方面,通识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也对传统的教学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带来挑战.因此,根据新时期高等教育的特点,探索通识教育背景下课程教学的一般规律,对促使高等教育宗旨的回归有着积极的意义.

1.精深教育与全面发展

精深教育与全面发展代表着不同的教育理念和人才观.我国传统教育虽然也一直强调教育对人的全面塑造和培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传道就是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和养成良好的品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寓意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但总体上说传统的教育还是以知识传授为主,尚未形成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和结构体系.美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鲁纳与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都有感于传统教育远远落后于时代要求,认为教学不只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而应是学生得到发展的过程.布鲁纳强调学科的知识结构,注重知识的理论化和现代化,把学生的智力发展寄托在过高的教学难度与深度上.譬如,许多新课程新教材的编制完全从一些专家和科学家的意愿出发,只考虑科学本身的发展,不顾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和理解,可称为精深式教育.精深教育有利于培养一些尖子学生,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由于负担过重,往往会导致对学习的厌倦.赞科夫则认为学生不仅要获得知识,同时,要得到一般发展.所谓一般发展是指人的智力、情感、意志等包括人的一切方面的发展.教学原则不仅要着眼于教师的教,更着眼于学生的学;教学内容则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主张学生的一般发展不能建立在知识的真空中;教学模式注重于方法的多样性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以最好的效果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所构造的教学论体系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

自19世纪初美国的帕卡德教授第一次将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后,随之便有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对其进行了不断的探索.20世纪以来,通识教育已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科目.相对赞科夫一般发展的教学理念,通识教育则是在更高层次和更广泛意义上的全面发展.首先它突破了专业的硬性划分,作为一种素质教育旨在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其次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呈现极大的灵活性,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而专业教育则必须依托特定的背景,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一方面通识教育能很好地弥补传统教育中知识结构的单一;另一方面过于空泛的通识教育往往因缺乏明确的背景和专业支撑,使学生学无目标、学无动力和无所适从.因此,只有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博学与精专的相统一,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例如,基础力学课程中的许多理论都有着很好的历史和生活与工程背景,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研究方法和力学文化,将这些背景、方法、观念和人文情愫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我校面向本科生开设的通识课和研讨课《无所不在的力学》《混沌与非线性思维》《工程科学与力学文化》《低碳经济与新能源技术》《变形与破坏》《工程结构的振动》《生物力学浅谈》《微纳米力学》《流动控制与飞行器的前沿探讨》等,涉及科学与技术、方法与技巧、哲学与思维、科学与人文等不同领域,努力将通识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用专业教育支撑通识教育,收到了好的效果.

3.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

新的教学体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这不仅需要压缩总的教学时数,而且还要增设新的通识类课程,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的矛盾变得非常突出.这一方面需要通过深入的调研,从专业的内在要求和发展动态的高度上做出科学合理的取舍;另一方面需要以改革为切入点,转变教学模式、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率.例如,在“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修订时,我们多次举行了力学和相关学科的教授教师研讨会,并借鉴国内外一些著名高校的经验,将原教学计划中的306学时压缩为281学时.为保证专业的教学要求,同时,配套出台了《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课外培养方案》,要求各课程改变传统“满堂灌”教学方式,拓展学生的课外学习模式,对每门课程都规定了相应的课外自学和研讨学分要求,并有明确的课外指导和检查办法,单独计算、单独考核,将通识教育贯穿于整个本科教学的全过程.

通识教育背景下的教与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通识教育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4.单向传授与双边互动

新课程体系要求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实现师生间、学生间的良好互动.这个问题的难度在于:一方面由于我们长期教育的缺失使学生没有养成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习惯,害怕出错,羞于开口;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准备不足从而无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教学实践中,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例如在前一次课堂上将要讨论的问题提前告诉大家,有的还给出相关的参考文献或提示,让同学有充足的时间去准备,因此使之有了明显的改善.但要彻底改变学生长期养成的学习和思维定式还需要我们全面、持久的努力.

5.考试方式与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对教师逐步采用学术和社会贡献度的评价标准以及同行评价的方式代替目前的论文、项目和工作量统计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从整体上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一个人的学术水平和地位,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长期从事基础教学和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同时进一步规范教授上课考核制度,倡导名师为本科生上基础课.另外,把教学质量与就业率和考研率脱钩,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随访和反馈制度,让社会评价成为办学水准和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标准,并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参考文献

[1] 王芳亮,杨必武,张广杰.通识教育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策略[J].教育探索,2010(12):39-40.

[2] 王隐雄.论赞科夫与布鲁纳的教学论,教与学文摘[M].杭州:浙江出版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