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象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感觉意识的现象学视阈相关开题报告范文

时间:2020-07-04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该文是中国哲学专业对象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对象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感觉意识的现象学视阈相关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对象及感性及哲学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对象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随着“感性活动”原则在存在论根基处所造成的哲学革命的发生,马克思也实际地确立了现象学的哲学立场.如果说现象学的目的意在实现“本质还原”,或意在证明在进行反省之前,世界作为一种不可剥夺的呈现始终已经存在,那么在马克思那里,当“感觉”被看做是“感性活动”的前提而不是沉思的器官时,其所谓“感觉意识”就是一种“感性意识”,它所呈现的是人与存在的原初关联状态或境域.因此,马克思的现象学乃是感觉意识的现象学.


写对象论文的格式
播放:29028次 评论:7047人

[关 键 词 ]马克思;感性活动;感觉意识;现象学

[中图分类号]B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12)02-0017-08

刘兴章(1962―),男,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湖南吉首 416000)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马克思身体哲学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1YJA720015)的阶段性成果.

长期以来,马克思的“感觉”理论一直被我们置入近代哲学的范式中来解读.被这样理解的感觉意识,无疑被归结为近代认识论的范畴.然而,如果说马克思哲学不是任何意义上的近代哲学而是当代哲学,如果说对马克思哲学当代性质的判明是循着“感性活动”原则,在存在论根基处造成对全部形而上学的终结,而对“感性活动”原则的理解和把握在其最深刻处和内在性上又要求从“感性意识”或“原初意识”来领会,那么,可以肯定的是,唯有在存在论现象学的原则高度上或者经由存在论现象学,方可达到对马克思感觉理论真正的和切近的理解.

这样摆明问题,不仅在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即终结全部形而上学的意义长久以来被遗忘或未被充分估计,也在于20世纪现象学哲学运动的历史已然明了的经验提示.就后者来说,除了舍勒注重对“情感”的现象学分析、胡塞尔对“感知”作为构造范型的论及、海德格尔对“现身情态”的存在论追问,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尤为值得关注.这是因为在《知觉现象学》中,梅洛-庞蒂不仅对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概念的“实践”作了“身体现象学”的解读,而且明确断言:现象学在达到“哲学信仰”之前,作为一种运动,在马克思等人那里就已存在.[1](P2)如果梅洛-庞蒂的解读和断言成立,如果我们注意领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是在感性活动的存在论意义上来言说“感觉”,便不难发现,在马克思那里,现象学的视阈是通过把“感觉意识”理解为“劳动的身体”的“原初综合”来展开的.

一、以感觉意识对抗抽象思辨――费尔巴哈留给马克思的思想财富

如同我们所见,《手稿》中一个鲜明的特色是:马克思在这里比较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的传承关系.这一思想传承,在其理论原则上表现为“感性-对象性”原理,在其理论旨趣上表现为要用“感性意识”或“原初的”感觉意识确立起来的“感性世界”对抗甚至摧毁以抽象思辨的逻辑建立起来的“超感性世界”.

如果说“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几乎无一例外地是从批判黑格尔哲学起家的”(M.怀特海《分析哲学》中这样指出)话,那么可以肯定的是,费尔巴哈的“感性哲学”也就是从这一批判起家的.在《未来哲学原理》中费尔巴哈明确指出:“黑格尔哲学是近代哲学的完成.因此新哲学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存在的理由,主要是与对黑格尔的批判有联系的.”[2](P147)这一说法有两层基本意思:其一,费尔巴哈明确指出了自己的“新哲学”是在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中产生的.其二,当费尔巴哈作出“黑格尔哲学是近代哲学的完成”这一断言时,他实际上已经充分意识到,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不仅仅是针对黑格尔哲学之特殊,而且是针对整个近代哲学乃至哲学之一般.

费尔巴哈的哲学批判大体是沿着这样一个思路来展开的:基于对“思辨哲学的秘密乃是神学”的洞识,他指证了对这一哲学的批判由始就当与对宗教神学的批判联系在一起,故“谁不扬弃黑格尔哲学,谁就不扬弃神学”[2](P114-115);与上述认识相联系,费尔巴哈着力揭示了近代思辨哲学(思辨神学)的形而上学本性,并要求批判地脱离整个形而上学-哲学的基地.针对思辨哲学把“存在的概念”或“抽象的存在”当做哲学的出发点,费尔巴哈要求诉诸“感性的具体性”;针对思辨哲学的逻辑推论或理智直观,费尔巴哈要求诉诸“感性的直观”或“感觉的直观”;针对思辨哲学结局上拘执于“在内存在”,费尔巴哈要求诉诸“感性-对象性”的存在(类似海德格尔所谓的“一向在外”或“出-离的在”).显然,在思辨哲学处处要求有一种“绝对的无限制的主观性”的地方,费尔巴哈则处处要求由一种“感性”原则(“感觉主义原则”)来贯穿.

在费尔巴哈看来,“新哲学”之所以特别要求一种感性原则,是因为唯有通过感性原则,方可引导我们“走向事情本身”,而思辨哲学无论如何是回不到

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感觉意识的现象学视阈的开题报告范文
关于对象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事情本身那里去的.诚然,黑格尔在其《精神现象学》中曾扬言要“回到事情本身”,所以他是那样坚决地拒斥并且批判了那种仅仅从属于知性的、抽象的和僵化的概念,并致力于通过中介过程使概念流动起来.然而,在黑格尔那里,通过中介过程最后达到的“绝对精神”,亦即作为否定之否定的那个绝对的肯定,仍然不过是“在自身中转动的思维”.因而,其“绝对精神”不过是整个近代意识主体哲学在思维形式或逻辑形式上固有的那种“间接性”的最高典范和最后完成,不过是最终把那种间接性的奥秘言说了出来.既然意识主体哲学所设定的对象、逻辑推论及其证明,一开始就已经是间接性的,那么,这种哲学所谈论的一切先行的就已经是被思维中介或理智形式化了的东西,而不可能是事情本身或存在本身.对此,费尔巴哈这样揭示道:“但是,我所回到的最初的东西,现在已经不再是原始的、不确定的、未经证明的最初的东西,而是一种经过中介的东西,因此不再是原来的对象,或者虽然是原来的东西,却不再采取原来的形式.这个过程诚然是一个有根据的、必然的过程,不过它的基础仍然只是呈现的、显示出来的思想与思想本身亦即内在思想的关系.”[2](P53)可以看到,费尔巴哈这里的揭示,远不止于触及黑格尔哲学的命脉,而是已经触及整个形而上学-哲学的基本建制.这一建制的特点就是:因坚执“绝对的无限制的主观性”,思辨哲学有着一种无处不在的理论思维或态度和由这一思维或态度所体现的范畴论或知识论路向,以及造成这一切最为本质、最为内核的东西――“意识的内在性”.对于形而上学的这一基本建制,后来马克思在《手稿》中批判黑格尔的作为思辨逻辑主体的“绝对精神”时说,由于“作为过程的绝对主体”,始终“是在自身内部的纯粹的、不停息的圆圈”,[3](P114)因此,由这样的主体所实现的东西,无非是“自己的观念”.

既然唯有从感性原则出发才能回到事情本身,既然坚持感性原则就是将“真正的、实在的感性”看做是神圣的和确实的,那么,什么是“感性”呢?费尔巴哈这样说道:“只有那种不需要任何证明的东西,只有那种直接通过自身而确证的,直接为自己辩护的,直接根据自身而肯定自己的,绝对无可怀疑,绝对明确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和神圣的.但是只有感性的事物才是绝对明确的;只有在感性开始的地方,一切怀疑和争论才停止.直接认识的秘密就是感性.”[2](P170)不难看出,费尔巴哈的所谓“感性”,乃是与思辨的思维根本对立的东西,它是当下的和直接的,本原的和初始的,而其直接性,按照费尔巴哈的说法:是可以“用我们的鲜血来打图章担保的真理”[2](P68).显然,当费尔巴哈把感性理解为一种“立于自身之上并且实证地以自身为基础的肯定”时,这种意义上的“感性”,就如我们所见,它的的确确从来就不曾在思辨哲学的视阈中出现过(即使是在近代经验主义者和唯物主义者那里也不曾出现过),不仅如此,它恰恰是自柏拉图以来的整个哲学传统团结一致所要诽谤、围剿和扼杀的对象.如果说整个近代哲学、一般哲学-形而上学及其柏拉图主义传统的本质与核心就在于“超感性的世界”,那么,费尔巴哈所谓“新哲学”与“旧哲学”的对立,也就必然构成基于感性而来的“感性世界”与基于抽象思辨而来的“超感性世界”的对立.

与思辨哲学所谓的“自我意识”不同,费尔巴哈的“感性意识”乃是一种真正的“对象性”的意识.之所以说是“真正的”,是因为这种对象意识由始就坚执在自身之外有自己的对象,而不像思辨哲学中的那种对象由于是出自“我思”的自我设定而实际地决定性地成为“虚无”.关于感性意识或感性-对象性意识,费尔巴哈有两个基本命题:没有对象,主体就成了无;主体必然与其发生本质关系的那个对象,无非是主体固有而又客观的本质.[4](P29)这里,第一个命题说的是,没有现实之对象的主体是虚无;第二个命题说的是,主体的对象就是主体之本质.如果说前者根本关涉的是现实的、真正的“感性实体”的出场,那么后者根本关涉的是“感性实体”之间原初关联的呈现.显然,费尔巴哈之坚执“感性意识”,不仅意在说明“主体”和“对象”的“现实性”乃在于它们作为真正的“感性的实体”才是可能的,同时也意在说明唯有在作为“感性实体”的“主体”和“感性实体”的“对象”之间才会发生真正的“相互影响”.在他看来,作为“感性实体”存在的“主体”和“对象”之所以能够发生“相互影响”,只因它们是真正的“对象性的实体”.作为这般存在的实体,它们是渗透“在外”的东西,即不是像意识主体哲学讲的那样是一种“在内存在”.惟其如此,“主体”和“对象”本身才可能是“开放的”或“敞开的”;而世界只对“开放的头脑”才是开放的,头脑的门户就是感官.[2](P173-174)

针对思辨哲学的“无人身的理性”,针对思辨哲学的“在内存在”,费尔巴哈进一步就“主体”和“对象”世界的“开放性”,以及联结它们之间的“中介”作了如下揭示,他说:“但是自我根本不是‘依靠自身’,而只是依靠作为有形实体的自己,从而,依靠身体,而对‘世界敞开’的.与孤独的自我相反,身体是客体世界.靠了身体,自我不再是自我,而是客体.是有形的,就意味着是被包括进世界的.有多少感觉,就有多少毛孔、多少隙缝.身体不是别的,正是多毛孔的自我.”[2](P92)这里的思想是值得高度重视的!当“自我”被理解为是一个以“身体”为载体的“客体”而不是“思辨思维”自身,当“身体”被看做是依其“感官感觉”而整个地沉浸在客体世界中,它不仅一般地揭示出现实主体与客体世界有着生死攸关、血肉相连的原初关联,且几乎就快要体会到后来现象学家如梅洛-庞蒂所特别注重阐发的“身体知觉”的现象学意义.

正是依凭感性-对象性原则,费尔巴哈顺理成章地确立了“感觉意识”的本体论地位.他这样说道:“人的感觉在旧的超越哲学的意义下,是没有经验的、人本学的意义的;它只是本体论的、形而上学的意义.在感觉里面,尤其是在日常的感觉里面,隐藏了最高深的真理.因此爱就是有一个对象在我们头脑之外存在的,真正的本体论证明――除了爱,除了一般的感觉之外,再没有别的对存在的证明了.”[2](P168)费尔巴哈这里所谓的“感觉”,实际上指的是“感性意识”或R

1 2 3

关于对象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感觉意识的现象学视阈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博士文》中的自由思想探微
#12298;博士论文》中,马克思通过对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原子论的比较,阐发了其自由思想.偶然性范畴的本体论意义,表明人的自由&。

马克思哲学原理论文
技发明制作,论文评分表评。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3000字,马哲论文3000字始创新意识,经研究决定开展2016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参赛作品形式及相关说明,1。

博士经济论文
出浪漫主义的端倪:重新解读马克思《博士论文》求[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张瑞臣,庄振华.青年马克思的物质观以“博士论文”《1844年经济学哲。

经济博士论文
出浪漫主义的端倪:重新解读马克思《博士论文》求[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张瑞臣,庄振华.青年马克思的物质观以“博士论文”《1844年经济学哲。

大学哲学论文
东吴大学哲学系硕士论文,东吴大学哲学系,硕士论文哲社类调查报告论文编号作品类别12341生物农药普及之路——基于山东省的调查研究经济12270青威烟地区渔民转产转业问题调研经。

医学哲学论文
中文系学年论文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哲学专业,一,哲学专业简介,哲学专业成立于1914年,学制4年,毕业授予哲学学士学位.,二,专业培养要求,目标,哲学专业,培。

科学哲学论文
2,。中文系学年论文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哲学专业,一,哲学专业简介,哲学专业成立于1914年,学制4年,毕业授予哲学学士学位.,二,专业培养要求,目标,哲学专业,培。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3000字,马哲论文3000字始创新意识,经研究决定开展2016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参赛作品形式及相关说明,1.发明创造作品(小发。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论文
哲论文3000字始创新意识,经研究决定开展2016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参赛作品形式及相关说明,1.发明创造作品(小发明),2.科学研究论文(小论文),3。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3000字,马哲论文3000字始创新意识,经研究决定开展2016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参赛作品形式及相关说明,1.发明创造作品(小发。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