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思想类开题报告范文,与《老子》自然政治思想内涵探究相关政治论文参考文献

时间:2020-07-09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本文关于政治思想及老子及统治者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政治思想类论文范文文献,与《老子》自然政治思想内涵探究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对不知道怎么写政治思想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道法自然”是老子自然政治思想之内核.无为之治术,“被褐怀玉”的圣人理想,“不以兵强天下”的战争观以及“小国寡民”的理想国构成了《老子》“自然政治”的主要内容.“自然政治”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无为”而“无不为”,持守这一原则,以期天下太平,政事走上正轨,人民富足.

[关 键 词 ]道法自然;无为治术;圣人理想;战争观;小国寡民

《老子》有云“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二十五章)(1),在道、天、地、人宇宙“四大”之中,人拥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体现出人道主义精神和人与自然平等的思想.《老子》以这“四大”为出发点,提出了自然政治的观点,由此推演出“小国寡民”式的政治理想国.老子同其他先秦思想家一样,认同君主的最高权威,这个最高权威是“上善之人”.“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老子所有的观点因“道”而起,也因“道”推及和发展.“道”是自然政治的动力和源头,自然政治是“道”在现实世界的具体体现.

一、“道”与自然政治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五十二章).在天地出现之前,就有一种东西存在而创造了万物.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二十五章)

一种混沌的东西,先于天地的存在,“道隐无名”(四十一章),幽隐而难以命名,就勉强叫做“道”,是万物的本始和源头.“道”的名字不止一个,《老子》全书提到的名字还有“有”(一章)、“无”(一章)、“恍惚”(十四章)、“一”(十章、二十二章)、“大”(二十五章)、“大象”(三十五章)等等.众多的名称来指“道”,契合了《老子》开篇所论“道”的不可言说性,“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一章),也反映出“道”的超然性.

“道”的特征“夷”、“希”、“微”(十四章),体质虚空,混沌而成.这些特征说明“道”难以被透彻理解,其超然于具体事物,同时它生成了万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四十二章)

“道”生成万物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无”与“有”相互作用,才使万物有了价值和用处.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十一章)

“道”的存在状态是循环永续运动.“独立不改”指出“道”体是先天永续存在,独立不变的.“周行而不殆”说明“道”的运动状态是循环往复,“道”的能量不会消失,“等用之或不盈”(四章).“道”不停地“周行”,“反者道之动”(四十章).“反”存在两种意义:“反向”和“返回”(2).这两种意义皆指出了“物极必反”的道家哲学,任何事物走到极端必然走向它的对立面,任何事物的存在也必然同它的反面相辅相成.“道”不断循环往复运动,生成万物,无所不包,所以叫“大”.它无限伸展,又返回本原.“道”独立存在运动不息,但它不是孤立的个体,因此,《老子》说: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

这宇宙“四大”――道、天、地、人相互关联而存在,它们互相影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所以人效法于地,地效法于天,天效法于道,道的本质就是自然(3).结合前述“道生万物”,“自然”就是万物所应有的理想状态.“道法自然”是《老子》的自然政治思想的内核.“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三十七章),一切纯任自然,所有的事情都能走上正轨.

《老子》的“道”虽具有超然性,但并不自我孤立,它指向于现实的政治世界.老子理想中的世界是自然的状态,这也是一个均衡的状态.“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七十七章),“道”在均衡状态下,用有余来补充不足,这正是“有”与“无”相互作用的体现.万物自然而然,自然生长,但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三十二章)

“道”生成万物,于是万物就有了各自的名称.“名”即现实的事物,其行事就应当拥有限度,把握好方寸.“知止”指出了事物应当各司其职,在一定的限度内活动.《老子》把“道”从抽象世界指向了现实世界,在现实世界里,万物生长化育避免不了来自于外在的干预,或者自然地走得太过太远,于是就要回返,返回到“自然”的状态.不断地往复和回归,“有”与“无”处于积极正面的均衡拉锯状态,构成了“道”不断向前运动的能量.“道”在现实政治世界的体现就是《老子》的自然政治思想.

人是自然之一物,由人组织而成的人类社会应该效法于道,自然政治是“道”在现实社会中的实践和落实.《老子》的政治思想依照“自然”的原则向前推演,对政治观点的阐述和表达依然是依循着“身”、“家”、“国”、“天下”的路径,这个路径同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路径的区别在于,儒家由自身推及家庭,再由家庭推及国家,再推及至天下,《老子》则保持了“身”、“家”、“国”、“天下”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儒家的路径是一个极其完整的系统,维系这个系统的,就是《老子》所批判的“仁”“礼”.“大道废,有仁义;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十八章);“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三十八章).《老子》认为,天下有仁义,社会有礼节,家庭有孝慈,国家有忠诚是因为天下没有道德,家庭不和,国家混乱.如果天下太平,礼制毫无用处.《老子》批评儒家经世济民的方法,认为儒家并没有认识到时下政治混乱的根本原因.“老子则深信世乱之由,不在制度之不良,而在制度本身之不足为治”(4),所以儒家用“仁义礼乐”来改良政治社会,无济于事,白费功夫,“因革损益,事近徒劳”(5).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五十四章)

《老子》“身”、“家”、“国”、“天下”的观念提出要以自身的德行修养来对照他身的德行修养,以自家的六亲和睦来对照他家的六亲和睦,以我乡的治理情况来对照他乡的治理情况,以我国的治乱兴亡来对照他国的治乱兴亡,以我的天下来对照其他的天下.“身”对于“真”、“家”对于“余”、“乡”对于“长”、“邦”对于“丰”、“天下”对于“普”.《老子》清晰地分辨了“身”、“家”、“国”、“天下”各自的特性,它们互相之间存在着不同,家庭的维系纽带,不能够推之于国家天下.理想的政治统治应当“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六十四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五十七章)在自然政治的状态下,无需政治强力的干扰,人民就会自我化育、走上正轨、变得富足和朴质.《老子》提出了一系列贯彻“自然政治”的措施,这些措施的核心原则就是“自然”,并不仅仅是“无为”那么简单.纵观《老子》全文,其自然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是其“无为”的治世方法;第二,是其对圣人统治者“被褐怀玉”的要求;第三,是其对战争“不以兵强天下”的态度;第四,是其“小国寡民”的理想国.

二、“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治世方法

《老子》现实治理手段的总原则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二章).统治者不是什么都不为,而是不要妄为,不随意发号施令.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

第一,“不尚贤”.不必处处标榜有智慧有才能的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人民因为争名夺利,而陷入无休止的纷争当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五章)天地无私没有偏爱,让万物自然生长,因此有道的人,也没有偏爱谁,让老百姓自然而然的生活.“甚爱必大废”(四十四章),过分地奢爱名利会造成重大的过失,所以不要额外主观地制造一些名利等级,而是让人民自我发展.贤能之人在儒墨政治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儒家的“君子”和墨家的“贤人”虽有区别,但都认为理想政治秩序的维持依靠崇高德行的“君子”和善取事功的“贤人”,等级秩序上下分明.但《老子》否定了榜样的积极作用.儒墨以人为中心,老子以自然为中心.孔子相信人至高的道德力量,人可以通过自我道德约束而至完善,世间的道也需要人来标榜和弘扬,所以孔子指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老子与之相反,一切事物皆由自然生成,事物的运行也应当依照自然的原则,老子以自然界的理法为万能(6).

第二,“不贵难得之货”.物以稀为贵,大家为了抢夺稀有的物质,用尽心机巧诈,甚至使用各种强力,于是就起了纷争.所以,不要把那些难得的东西看得多么重要.结合老子所处时代的政治实际,本文认为,对于“民”而言,“难得之货”更接近于人民生活所需要的必需品.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老百姓的温饱问题难以解决,于是“民起盗心”;对于“君”而言,“难得之货”是指统治者的王位和政治权威.统治者为了自我政治利益互相争斗造成民众困苦,“多藏必厚亡”(四十四章),过多的敛财,丰厚的藏货必然招致灭亡,所以,老子提醒统治者要“不贵难得之货”.

第三,“不可见欲”.不要处处显耀自己,少私寡欲,放下耀武扬威的姿态,“致虚极,守静笃”(十六章),不可急躁.面对当时人与人之间互相争逐的混乱局面,《老子》对统治者无奈地感慨道:“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二十九章).《老子》指出物质文明所带来的危害:“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十二章)因此统治者应该“去甚”、“去奢”、“去泰”,放弃繁多而又奢侈过度的治理措施.统治者更不可急躁冒进,不要轻易做出政治承诺,踏实从容易的事情着手,从事情的细微处入手,“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六十三章).“不可见欲”不仅针对统治者,同样针对老百姓,其目的是使百姓保持质朴的品质.

第四,“贵言”.不轻易发号施令,让百姓自然发展.《老子》认为法令的负面影响大于积极正面作用.“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五十七章)过多的禁忌和法令扰乱了正常生活秩序,《老子》批评了刑罚的危害,认为法令越多对自然政治越不利.但《老子》并不完全否定残酷的刑政,对于奸诈乱群之人应当用杀来惩罚,“杀”具有威慑的作用,同时也对滥杀提出了警告和批评.

总之,《老子》所阐述的治世方式,“无为”只是手段,“无不为”才是目的,皆是要求统治者“为无为,则无不治”(三章),“治大国,若烹小鲜.”(六十章),只要坚持无为之术,则天下事就没有做不到的.

三、“被褐怀玉”的圣人理

1 2 3

政治思想类开题报告范文,与《老子》自然政治思想内涵探究相关政治论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
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扬科学精神,运用科学的理论和规范去揭示,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规律,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从科学化概念的提出一直发展到科学化在学科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热点
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在大山深处法,深入研究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点,热点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着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创新和实践创。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8月26日),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8月26日),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网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8月26日),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

思想政治教育类杂志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8月26日),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

思想政治教育投稿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8月26日),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

思想政治教育杂志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8月26日),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

思想政治教育考研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8月26日),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8月26日),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推荐

关于社会类大学毕业论文范文,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注入式灌输与渗入式灌输相关论文例文

为您写社会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关于社会类大学毕业论文范文,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注入式灌输与渗入式灌输相关论文例文,包括关于社会及主体性及方法方面的论文题目、提纲、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