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政治— 范文

国际关系类论文范文文献,与中国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现状(2001-2007)相关论文怎么写

本论文是一篇国际关系类论文怎么写,关于中国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现状(2001-2016)相关硕士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国际关系及现实主义及政治理论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国际关系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全困境生成的影响.吴征宇在文章中引用了沃尔兹对安全困境的定义“‘安全两难’是这样一种状态,‘在这一状态中,由于各国无法完全确定彼此的意图,因而为自身的安全各国便将自己武装起来,而当它们这样做时,一种恶性循环便形成了’”.由此可以看出,两位学者在安全困境的定义上并不存在分歧.真正的分歧在于,张睿壮将“各国无法完全确定彼此的意图”这一点视为了在体系层次上给定的常量,而吴征宇则将其视为变量,强调不能忽视其对安全困境生成的影响.对于这一分歧,笔者的看法是,“各国无法完全确定彼此的意图”这一点在沃尔兹的定义中是一个给定的前提假定,而结构现实主义理论本身正是一个建立在体系层次上、强调体系层次变量对国家行为有决定性作用的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讲,张睿壮的论述是符合结构现实主义原旨的.引入和强调单位层次上国家意图这一变量,固然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安全困境生成的原因,但这应属于新古典现实主义的研究范畴,而不是结构现实主义所应承担的任务.

3.进攻性现实主义

在本文的统计时间范围内,进攻性现实主义是中国学者讨论最多的宏观现实主义理论,这显然与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J.Mearsheimer)于2001年出版了《大国政治的悲剧》(以下简称《悲剧》),2003年又出版了该书的中译本直接相关.在《悲剧》中译本出版之前,中国已有三篇评介《悲剧》的文章发表,这体现出中国研究现实主义的学者追踪国际学术前沿的同步性.除了对《悲剧》的介绍、梳理和批判之外,学者们对进攻性现实主义与美国单边主义之间的关系问题存在不同的看法.王传兴认为,米尔斯海默理论是小布什政府“先发制人”战略的理论支撑和“单边主义”的理论准备.但叶江和李永成则各自论证了进攻性现实主义并不是美国先发制人战略和单边主义的理论基础.

4.大国崛起与中国的和平崛起

2003年底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崛起”的战略思想后,大国崛起理论以及中国和平崛起战略成为中国国关学界关注的热点.理论层面,杨文静对大国崛起与战争的关系、霸权国的应对方式、权力和平转移的条件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封永平考察了二战后军事力量观的嬗变后指出,军事力量的使用仍然是世界政治的普遍特点,现实世界仍深深陷入安全困境之中.政策层面,王缉思认为,中国的崛起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对美国的全球霸权体系构成严重挑战,但已经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地位构成结构性的挑战.阎学通指出,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核心问题是中国如何能够避免在崛起过程中被拖入战争;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的关键在于坚持以保障和平作为中国外交总目标和中国崛起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建立强大的国防威慑力量.

主力学者分析

学者是学术研究的主体.任何一个学科领域在特定地区和特定时间段里的研究水平、学术风格、发展走向等,无不与活跃在该时间和该地区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学者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而其中,主力学者又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有鉴于此,我们将在本节系统考察当前中国研究现实主义的主力学者及其特点.

1.主力学者的判定

我们将判断主力学者的标准定为,2001-2007年间在上述9种CSSCI期刊上发表了至少4篇研究现实主义的文章的学者.根据这一标准,统计样本中的主力学者共有10位.

这10位主力学者在统计范围内共发文53篇,占样本文章总数的25.6%,为中国的现实主义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统计样本中共有156位作者,主力学者仅占作者总数的6.4%,人数明显偏少.

2.主力学者的现实主义倾向

要了解学者的现实主义倾向,必需首先确定该学者理论流派归属的判定方法.孙学峰的判定方法是,如果某一流派论文数占本人论文总数的比例超过50%,则认定该学者属于这一流派.潘忠岐反对这种方法,并认为现实主义研究者与现实主义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笔者赞同潘忠岐的观点.《新现实主义及其批判》一书所收录的6位学者的11篇文章全部是关于新现实主义的研究,但只有沃尔兹和罗伯特吉尔平(RobertG.Gilpin)被认为是新现实主义者.可见,判定流派归属的关键在于学者对该流派是否持支持的态度.如果某学者研究现实主义的全部文章中超过一半都对现实主义持肯定的态度,那么该学者即为现实主义学者,持肯定态度的文章所占比例越大,则该学者的现实主义倾向越强烈.

阎学通和张睿壮在统计范围内的文章均对现实主义持肯定态度,现实主义倾向最为强烈.刘丰对现实主义持肯定态度的文章所占比例也超过了50%.根据上述标准,这三位学者为现实主义者,而其他7位学者则不能被认为是现实主义者.大多数主力学者没有明确的现实主义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中国学者对现实主义理论的多元价值取向,但在另一方面,这种情况并不利于中国现实主义学术共同体的营造.

作为现实主义倾向排序并列第一的两位学者,阎学通和张睿壮都曾在在国关学界享有盛誉的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政治学博士学位.张睿壮的博士生导师就是沃尔兹本人;而阎学通也曾受教于沃尔兹,在他攻读博士期间对他影响最大的学术著作就是《国际政治理论》.他们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和深厚的现实主义理论功底早已为学界所公认,他们堪称中国国关学界现实主义的领军人物.

3.主力学者的学术创新情况

有6位主力学者在学术创新方面有所建树.阎学通、张睿壮和刘丰三位现实主义学者的创新贡献最大,各有3篇创新性文章,而发文数量最多的三位学者吴征宇、韦宗友和宋伟也有创新性文章发表,这表明,明确的理论倾向和大量研究的积累有助于创新成果的出现.此外,在整个统计样本中的全部6篇理论创新性文章中,有5篇都出自主力学者之手,这体现出主力学者在现实主义理论创新方面所做出的决定性贡献.

总结和建议

1.中国学界的理论取向趋向多元,但现实主义仍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一方面,现实主义研究成果时空分布不均.各学术期刊年均发表现实主义文章数量最高达6.6篇,最低则不足1篇.全部9种刊物年均发表现实主义文章数量最高达44篇,最低仅16篇,且自2005年以来年均发文量逐年下降.但另一方面,现实主义仍拥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生命力.在所统计的7年间,有超过一半的文章对现实主义持肯定态度,而持完全否定态度的文章仅占样本总数8.6%.

2.中国现实主义研究的学术品位有了质的飞跃,但成果的含金量还有待提高

一方面,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的比重大致持平,相比较于上世纪90年代那种简单的现状描述和政策诠释,当前中国现实主义研究的学术品位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但另一方面,研究的含金量仍然较低,理论梳理和政策描述占了绝大比例,理论创造和经验解释尚未成为中国现实主义理论和经验研究的主流.

3.学术创新取得突破,但成果的数量、整体质量和影响力都有待提高

一方面,相比较于上世纪90年代,当前中国研究现实主义的学者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某些理论创新成果甚至已经初步具备了同国际同行比较的水平.但另一方面,创新性成果数量仍然很少,在理论创新方面,既没有出现像结构现实主义那样的宏观理论,也没有出现像霸权稳定论、长周期理论这样的中观理论.

4.形成了反映中国学者研究偏好的重点研究领域,但缺乏核心的研究问题

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学者被动追随西方研究的热点领域不同,当前中国现实主义研究内部出现的四个重点研究领域是中国学者独立研究偏好和独立研究视角形成后的产物,不再仅仅是对西方已有成果的介绍和评价,而更多的是中国学者自己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批判和解答.但另一方面,各个领域内部研究的议题比较分散,缺乏核心的研究问题(这一点在

1 2 3 4

国际关系类论文范文文献,与中国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现状(2001-2007)相关论文怎么写参考文献资料:

初中政治论文题材

八年级政治论文

政治论文2000字

初中政治职称论文

初中政治论文1000字

最新时事政治论文

关于政治的论文

政治论文怎么写

优秀政治论文

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

中国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现状(2001-2007)(3)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