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政治— 范文

关于道德教育论文范文检索,与道德与人性的关系相关论文查重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道德教育论文查重,关于道德与人性的关系相关硕士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道德教育及社会关系及市场经济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道德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道德教育的实践只有合乎人性、完善人性和发展人性,才能够真正具有实效性.因此,从人性的角度来探讨道德教育,并在具体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人性原则,不但符合道德教育的最终出发点,而且也符合道德教育本身的客观规律.

【关 键 词】道德;人性;关系

1.道德教育的性质

1.1起源学说

从道德教育的起源来看,它既不是上帝和神的意志的产物,也不是人的理性、情感的产物,道德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它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所以恩格斯说:“我们断定,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

关于道德与人性的关系的硕士论文范文
关于道德教育论文范文检索
;社会意识形态,受经济基础决定的并且反作用经济基础.所以,对道德起源问题的考察,同样不能离开社会的历史发展,离开人的社会实践而抽象的去研究.

人作为个体存在物,为了维持自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但人又作为整个群体中的一员,又有维护社会共同体的存在和发展的需要,这就表现为社会的共同利益.社会共同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证,没有社会共同利益的实现,个人利益也得不到保障.但两者又是对立的.个人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时候,总是会同他人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甚至与他人和社会利益发生矛盾.这时候,道德做为处理两者关系的需要就产生了.起初它是以习惯、风俗和禁忌的形式出现的.为了维持整个种族的延续和发展,当人们发现许多行为的发生不利于整个共同体的发展时,这种行为便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被禁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当人们对道德的认识变成自觉之后,风俗、禁忌便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客观的精神力量,制约着人们的行为.

因此,道德教育是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必然要求而形成的,调节人的需要或利益相互关系的道德就成为人的最本质的需要之一.人对道德的需要一种更高层次的需要,根植于人的存在及其利益的两重性的本质之中.道德使人与他人、与群体、与社会保持合理的关系,以此维持和发展正常的物质生产和生活.如果没有道德的调节作用或者是人们放弃道德化的生存方式,那么人类社会将不能得到有序发展.

1.2社会学说

道德教育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为了不断改造自身和完善自身的需要而产生的.个体自身的完善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致的,主要是指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发展.在这其中更具有核心意义的应当是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程度,它是人之为人存在的本质.自身道德品质很高的人,其所达到的人生境界也很高.人的自我完善无论是在个人内在方面或个人活动方面,还是个人外在的社会关系方面,都离不开道德教育功能的发挥,也就是说道德教育对个人自我完善具有重要的价值.

道德教育是实现人的内在统一,完善他自身社会规定性的一种重要机制.同时,个人的内在统一是通过外在的个人同社会的统一而实现的.就个人而言,个人同社会的统一就是个人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个人通过社会化过程,不断丰富人的社会性,人通过社会道德调控规范,提高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离开了道德调控,离开了人的社会化,个人根本谈不上自我完善的问题.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人类把握世界的四种方式是哲学的、艺术的、宗教的和实践精神.实践精神可以理解为用道德方式来把握世界的实践理性,它是人类以践履意向为特征的理性能力.道德主体的道德活动就是直接提高自身的道德觉悟、道德意识的过程,道德主体要达到高的道德境界,就是一个不断完善自身的过程.

所以,道德教育作为人类进行道德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用科学的和合乎人性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使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能力和自主判断道德行为的能力,同时内心产生共鸣和信念,并在生活中切身践行.道德教育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一种培养人的精神实践活动,它的作用点在于人的精神世界.其目的就在于解决人自身的精神问题,使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的实现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道德教育活动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作为构成这一活动过程的主体和客体,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置身于现实生活中的人,其活动必然要受人性的制约和规定.道德教育只有真正坚持了以人为本,反映了人性需要,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道德教育的实践只有合乎人性、完善人性和发展人性,才能够真正具有实效性.因此,从人性的角度来探讨道德教育,并在具体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人性原则,不但符合道德教育的最终出发点,而且也符合道德教育本身的客观规律.

2.道德教育与人性的内在联系

2.1人性固有的内在矛盾是道德教育存在的必要性

通过前面的论述和分析我们知道,人性是一个内部结构复杂的有机统一体,主要包括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自然性特征表现为人的基本的生理需要和物质需要,这两种需要的满足和实现是人从事更高级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它们外在的外在表现为人的欲望,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出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这表现为人活动的利己性.而人的社会性特征则是指在人的全部社会生活中,在个人与他人发生关系时不断表现出来的的各种属性.人的社会性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人的利他性,即在做某一件事时,既要考虑自己的需要,又要顾及他人以及社会的价值评价标准,全方位、多方面的权衡利益关系,而不是一味的满足自己.人的社会性是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核心,是确证人之为人的根本.社会主义在建立之初就有着与资本主义完全不同的思想基础.在资本主义社会到处充斥着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阴影,人与人之间受物化的社会关系的制约,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而在社会主义社会,道德教育所培养的却是集体主义的思想道德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尽管过去对集体主义的理解有偏差,形成一种要求个人盲目牺牲的大集体主义,但是随着理论得到进一步的澄清,一种真正集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在逐步建立起来.马克思说过,个人只有在真正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真正的自由.在真正的集体中,人与人的关系趋于和谐,每个人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人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矛盾是推动事物不断前进

1 2

关于道德教育论文范文检索,与道德与人性的关系相关论文查重参考文献资料:

高中政治论文

初一政治小论文

初一政治论文

初中政治论文800字

思想政治论文发表

高一政治必修论文

政治学硕士论文题目

政治论文1500

初中政治小论文400

政治课程论文

道德与人性的关系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