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政治— 范文

科考方面有关论文范文资料,与南极科考30年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本论文是一篇科考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南极科考30年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科考及考察队及北大博士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科考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日益呈现出来,这里虽然是地球上最荒凉的大陆,但却是地球上冰雪和淡水储量最丰富的大陆,在冰雪覆盖之下的自然资源,也是地球上最丰饶的,蕴藏着富甲全球的石油和天然气、隐匿着世界上最大的煤矿、足以供人类使用200多年的铁矿和其他200多种矿藏,还有丰富的鱼类资源.探险或许始于好奇心,但最终的发展和指向却离不开国家利益.这些南极探险先驱国在南极建立的考察站的布局,本身就是一种跑马圈地的谋划.苏联将它的8个考察站点均匀分布在了南极大陆的边缘,而美国干脆在南极点建立了以两位探险家名字命名的阿蒙森-斯科特站.

就在领土主权纠纷硝烟弥漫的时候,1957至1958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活动,却开创了一种良好的国际协作氛围.在美国的召集之下,12个在南极已经建立了考察站,有着直接利益的国家召开了预备性会议,最终在1959年12月签订了处理南极问题的长期协议,这就是《南极条约》.《南极条约》是管理南极事务的第一部法律文件.以法律的形式冻结了南极主权,停止主权争议,确立了南极洲应致力于和平的基本原则,建立起了科学研究和国际科学合作的南极事务新框架.但是,《南极条约》的问题在于,它虽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欢迎所有国家加入,但是它硬性地把参与国分成了协商国和缔约国,只有协商国才拥有表决的权利.成为协商国的条件,是需要在南极进行“实质性”的活动――建立南极科学考察站或者向南极派遣科考队,这些活动都要以巨大经济实力作为支撑.

在南极问题上,中国科学家们的觉悟和意志,始终是走在政府决策前面的.就在这场烙印般的南极协商国会议之后,1984年初,32位获得竺可桢野外科学工作奖的科学家们,以“向南极进军”为题,联名致信党中央和国务院,建议中国到南极洲建立考察站.在得到中央领导批示之后,中国的南极科考筹划,终于进入快节奏.

根据郭琨当时的日记,1984年10月8日,中国首次南极洲考察队成立.队长郭琨,副队长董兆乾、张青松.科考力量的另一支队伍是南大洋考察队,队长是金庆明.

从上海奔赴南极洲西南极,没有现成的航线.郭琨回忆说:“当时我们遵照安全、经济两条原则,制定了3条航线,经过反复比较,最后确定的航线是:从上海起航,经宫古水道、关岛、古伯特、社会群岛,由社会群岛海域按大圆法航行,直插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驶入阿根廷的乌斯怀亚市港口,再横穿德雷克海峡,抵达南极.”这是一条最近的航线.上海与乌斯怀亚两地相隔19283公里,再加上从火地岛到达南极的南设得兰群岛约970公里,单次航程为2.0253万公里,按海里算为1.09357万海里.在宝山锚地休整两天之后,“向阳红10号”和“J121号”正式进入计划航线是1984年11月22日.南极大陆没有四季之分,只有冬夏两个季节,每年11月中旬到翌年的3月中旬为夏季,其他月份为冬季.南极的夏季,被称为南极的黄金季节,郭琨说:“只有这个季节才能建站施工,才能进行南大洋科考和捕捞磷虾.”美国在南极点的阿蒙森-斯科特考察站,用了12个南极夏天才竣工,这当然是因为南极点极其特殊的环境.可是即便是南极大陆边缘地区,其他国家的常年考察站建设,最少也要两个南极夏天.而中国南极考察队肩负的使命,是必须在一个南极夏天之内完成建站任务,1985年2月28日之前必须返回,因为出海的这两艘万吨船都没有破冰功能.

11月22日,两船刚驶出吴淞口,就遇到当年第19、20号台风,郭琨是气象和雷达专家,他回忆说,当时曾考虑到了要避开第19号台风,根据气象预报,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南下的影响,第19号台风被压向菲律宾的东部,有可能减弱而消失,没有料到,它竟然由弱到强,风力达7级,阵风12级,又以10节的速度朝向360°方向移动,而菲律宾东部又新生成了第20号台风.这两个台风恰恰是面对着两条船的航向而移动.为保证安全,考察队研究了4个方案,最后决定改变航向,规避台风,“由原来通过宫古水道,改为从日本的土格拉群岛的宝岛和横当岛的中间穿过,驶出土格拉群岛进入太平洋,插向关岛以南,再进入计划航线.这要比原计划多航行两个多小时”.

可事情总是这样,虽然做了大量准备,真的开始一趟未知的历程,海上的变幻莫测,还是让考察队员们吃尽了苦头.郭琨在他的日记里写道:“刚刚驶入太平洋,还能见到海鸥和船只,后来是天连海,海连天,白茫茫一片,连一只鸟也见不到了.奔腾的海浪追击者,撞击着,发出令人心惊的怒吼声.”晕船是每个人都要克服的问题.郭琨说:“船在海上永远是晃的,海浪拍打船体的声音、发动机的声音,就没有安静的时候,非常嘈杂.船随着波浪摇晃,能达到15到20度,船上所有的东西都是要固定的,只有人不是,睡在床上,一会撞着头,一会撞着脚,有时候干脆晃到了地上.”海上航行里,唯一平静的一天,是穿越赤道.郭琨也写在了日记里:“1984年12月1日,穿越赤道,进入南半球.12天,完成航程1/3.今天船只仍然以17节航速前进,但在甲板上活动如履平地.依照国际惯例,船只在赤道要举行祭祀海神的活动仪式,要祷告驱赶海魔,祈求船只平安.”穿越赤道两周之后,航程中最严峻的考验也到来了,“12月12日,进入西风带”.不只是郭琨,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所有去过南极的人感受都是一样的,“西风带才是真正的考验”.赤道海域空气受热上升,上升的热空气分别向赤道南北流动,大约在北纬30°、南纬31°开始下沉,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由于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也就形成了南半球和北半球的西风带,又称暴风圈,咆哮的40°.西风带的风力,常年在六七级以上,因为周围都是海洋,没有任何建筑物的阻挡,船只对于风力的感受会变得更为强烈.郭琨告诉我,过西风带的时候,全船就像打仗一样,要令行禁止.船长会提前发布命令,全船关闭水密窗,任何人不能乱动.“‘向阳红10号’这样的万吨船,驶出西风带也需要五六天.”郭琨现在都记得很清楚,“向阳红10号”的船长张志挺,“6天没有离开驾驶舱,最后两条腿都站肿了,被人搀着抬出来的”.

穿过西风带,两天之后就能到达地球上最南端的城市,阿根廷火地岛的乌斯怀亚.如今的乌斯怀亚港,一到南极夏天就异常热闹,因为这里是南极商业旅游的线路起点,90%去南极的游客都会选择从乌斯怀亚坐游轮出发,穿越德雷克海峡,根据不同价位的线路,开始一场昂贵的新奇之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南极旅游就已经萌芽,到了本世纪初,南极的旅游人数已经超过了科考人数.根据国际南极旅游经营者协会(IAATO)的最新数据,“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到南极旅游的总人数为3.7405万人”.其中,美国最多,1.2418万人,第二位是澳大利亚,4115人,中国游客后来居上,已经超过英国、德国,跃升到了第三位,3367人.不过,30年前中国考察队抵达的时候,南极游还远没有这么热闹,591人的考察团,在当地引起了一轮小轰动,这个小城里,从来没有来过这么多中国人.考察团在乌斯怀亚停留了5天,聘请了有丰富南极航行经历的阿根廷原海军上校特隆贝达做顾问,还租借了一架阿根廷的“海豚号”直升机.

只剩下最后一段航程了,穿越德雷克海峡.以英国海盗命名的德雷克海峡,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风暴区,横亘在南美洲大陆和南极洲之间,宽约970公里.极地气旋风暴主要从海峡入境,海浪一般在4米以上,常常狂风巨浪,被称作“海员的坟墓”.郭琨告诉我,当他们在乌斯怀亚港的圣比奥角锚泊时,船上的气象部门对搜集这一带海域的气象资料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做出了准确的天气预报.“

1 2 3 4

科考方面有关论文范文资料,与南极科考30年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资料:

思想政治方面的论文

比较政治论文

初中政治论文发表

怎样写政治论文

政治参与论文

中职政治论文

形势政治论文

高一政治必修论文

中学政治论文

政治论文题材

南极科考30年(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