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政治— 范文

家庭教育类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教师在学前儿童隔代教育中的引导作用相关论文发表

本论文是一篇家庭教育类论文发表,关于教师在学前儿童隔代教育中的引导作用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家庭教育及学前教育及幼儿园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家庭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隔代教育主要是指祖辈对孙辈的教育,它与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共同构成了家庭教育的两种主要教育形态.年轻的父母迫于工作、生活的压力,大多没有时间独自教育子女,因此隔代教育越来越在家庭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祖辈对孙辈的教育溺爱多于关爱,迁就多于要求,影响了儿童的性格取向.正确认识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克服隔代教育的弊端,学前教师应起到引导作用.

关 键 词学前教育隔代教育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1探究隔代家庭教育的背景和意义

每当上学和放学,校门口的人群中大多数是两鬓斑白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他们为该怎么背着书包,牵着孩子,准时地送孩子入校;放学时又匆匆地提前来接孩子回家.无论烈日当空的三伏,还是风雪交加的三九,老人们毫无怨言、乐滋滋地驮着孙子们的书包,拿着孩子们的衣物、履行自己神圣的“职责”.问及这些孩子们的父母,他们或因工作繁忙,或因事业发展需求,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并由祖辈对孙辈承担着抚养和教育责任,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隔代家庭教育.

在当下的中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各行各业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年轻夫妇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肩负着成家立业的双重压力,当他们初为人之父母时,既要要加倍充电投入工作,争取事业成功,又要不断提高家庭生活水平,尽管他们对独生子女期望值很高,也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时间和精力的严重不足就成为抚养孩子的最大难题,这样不得不把孩子交给祖辈来带,这是隔代教育现象日渐增多的主要原因.由于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隔代家庭教育在中国有着几千年来的悠久历史,中国人受宗族制发展的传统影响,以几代同堂为荣,提倡尊老爱幼,长者为尊,三代四代甚至五代同堂的大家庭并不罕见,长辈对晚辈的教育成为天经地义的事.在当今中国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一大批老年人退休在家,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计划生育又使得普遍进入独生子女家庭时代,对子女的教育不容忽视,隔代教育随即成为让父母相对放心的一种家庭教育方式,成为中国家庭教育的一大特色.

笔者对我校学前班2013年在校的学生864名进行了调查,其中652名由祖辈承担抚养和教育,占总数75.5%;由父母承担抚养和教育的167名,占总数19.3%,还有5.2%的是由亲戚托管.有专家称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家庭教育的国家,隔代教育已成为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同时提出: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因此,探究隔代家庭学前教育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我校隔代家庭教育的不良类型归纳

通过对学前班学生的调查分析,笔者认为,隔代家庭教育的不良类型可归结为4种类型:

一是一味经验型.在谈及对孩子的教育时,基本上都认为无师自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辈的人经常称自己带过几代孩子,自己是过来人,还津津乐道地说“吃的盐比年轻人吃的米都多”,认为自己在孩子教育方面富有“经验”,极不情愿接受现代教育思想.

二是过分监督型.学前班的孩子什么事都要在爷爷的提醒下才能做好,造成孩子依赖性和惰性,什么事都要督促孩子去做,使孩子产生对成人的不信任感.

三是怀柔温暖型.本班文倩是三代单传,是全家人的掌中宝,什么时候想吃什么,想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有求必应,过分尊重孩子的意愿,遇事以孩子的主张为准则,甚至放弃教育原则,让孩子从来不会谦让,养成了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性格.

四是过分关注型.大部分的孩子在不小心而摔倒在地,本可以自己爬起来,而外婆却呵护备至,马上扶起小宝贝问疼不疼,还用脚跺起地面说,是地不平才让宝贝摔跤,责任归于地面.孩子本来在正常环境下能锻炼自己的能力,却让隔代家长们放弃了对孙子的教育契机.

3隔代家庭教育的利弊透析

隔代家庭教育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其教育利弊已成为当今社会聚焦的热点,父母都爱说:奶奶只会宠坏孙子.笔者认为祖辈的隔代教育也是有自身的优势的.

一是祖辈家长的慈爱之心有利于学前教育孩子创造良好的感情基础.农村有句俗语:养儿容易望孙子难.从某种意义上说,祖辈对孙辈的慈爱是父辈们不可比拟的.老人会本能地对孙辈产生慈爱之心,容易与孩子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为教育孩子创造良好的感情基础.这种感情基础直接积极影响着隔代家长的教育效果.

二是祖辈家长的实践经验和社会阅历有利于营造孩子宽松的成长环境.对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等,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孩子自由成长和个性发展.

三是祖辈家长勤劳奉献的精神品质有利于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

但是,由于老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祖辈的知识结构、生活方式、教育方法、价值观念等等与现代社会差异较大,隔代教育对孩子终身发展和良性成长难免产生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1)不利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养成.老人们事事依着孩子,处处惯着孩子,依着孩子,使孩子们为家中小皇帝或小公主,甚至形成祖辈是佣人、父辈是主人、孙辈是先人的畸形家庭座次.使孩子变的极为任性、自私、胆小、娇气等不良个性,使得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评价都得不到良性发展.

(2)不利于幼儿独立能力的培养.由于孩子与隔代家长长期生活在一起,长期沉浸于老人的生活空间和氛围,耳濡目染地模仿老年人的言行,易失去天真幼稚的本性,不会自己处理事物,造成孩子交往上的依赖性,影响独立性的发展.特别是隔代家长在家庭中对孩子的吃喝拉撒全部包办代替,使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

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陈鹤琴提倡:凡是孩子自已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能力和责任感,增强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祖辈习惯于包揽孩子生活上的一切事情.因为在他们看来孩子还小不用做成人做的活儿,不用受不该受的累,当孩子有了最初的劳动欲望时,如扫地、剥豆、抹桌子等,他们怕累着孩子而加以阻止.当孩子乱扔玩具时,他们会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整理;当孩子蹒跚着上下楼梯时,他们担心孩子摔倒,会抱着孩子上下楼梯;当孩子自己吃饭时,他们又担心孩子弄得一塌糊涂、饭菜凉了、吃不饱等,就一口一口地喂.祖辈们的包办代替,无意之中打击了孩子的劳动热情,扼杀了幼儿的劳动意识,久而久之,孩子失去了劳动兴趣就不愿意动手了,扼制了孩子自信心的发展和独立能力的培养.(3)不利于幼儿生理健康.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由于祖辈们对于孩子的包办代替,使得孩子的手脚得不到充分的运动,大脑丧失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动作发展缓慢,自理生活能力差.在实际生活中老人怕孩子有个闪失,往往不让孩子参与危险的活动,孩子参与活动的机会偏少;总是担心孩子冷着感冒,总是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也不爱开门窗通风,造成体质下降;由于老人摄食口味往往偏重,所以孩子的进食也会受到负面影响.诸多原因容易造成孩子的身体敏捷度不高,体质偏差等,存在着孩子生理发展上的缺憾.

(4)不利于幼儿情感归属.隔代家庭教育容易引起家庭内部教育现象的不一

1 2

家庭教育类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教师在学前儿童隔代教育中的引导作用相关论文发表参考文献资料:

思想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政治热点论文

八年级政治论文

政治学核心期刊

政治论文高中

政治环境论文

比较政治论文

政治学论文网

政治本科论文

教师在学前儿童隔代教育中的引导作用WORD版本 下载地址